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2019年3月11日,重庆市发改委在网上公布了《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这是继2018年4月,渝黔两地政府签署《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具体的并有实质性的进展方案。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赤水市葫市镇万顷竹海环抱,重庆商人投资建设的天岛湖康养度假村受热捧

《方案》指出,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寻找合作机会,实现分工协作和抱团发力,不断丰富合作内涵,不断拓宽合作范围,将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成为渝黔合作“领头羊”。

重庆与贵州,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渝南和黔北还同属巴文化的范畴,这为渝黔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中,其中沿线很多县区均为遵义地区。

11月初的赤水河畔山岭上,刚采完菜竹笋的人们,来不及休息,又开始抢收地下的冬笋。

山脚下,王德斌的工厂开足了马力,消化着沿弯弯曲曲的山路、不断运来的鲜笋;另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梁莹,则忙着消化处理手头的家具订单。

弯弯曲曲的山路,仅在赤水市就有2600多公里。它们出自大山,却连通往长江、进大海的水路、公路。

在赤水河流域,被送往全球的,还有白酒、旅游、康养为主的生态产品。

赤水河,这条贵州最繁忙的航道,也是贵州距长江最近的地方。现在的赤水河流域,不仅是贵州长江经济带上的“桥头堡”,更是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急先锋”,是黔、川、渝抱团发展的典范。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红赤水——曾经的小作坊成长为一个园区

A

公路转航道 万顷竹料出深山

11月7日,离“双11”购物狂欢节还有3天,红赤水集团天然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竹笋、花生、海带、菌菇类、肉制类等食品。

生产食品的原材料,来自远处陡峭的大山上。曾经,“看到屋,走到哭”、“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是大山上的真实写照。

赤水河两岸川黔交界的大山上,连片竹林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其中,仅赤水市境内就有130多万亩。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红赤水集团生产的部分产品

王德斌等人,十多年前在山脚开办了一间作坊,将产自深山的竹笋等,加工成食品,试图为赤水市20多万竹农,再多找到一条新路。

在他之前,亚洲最先进的竹纸浆生产线建设议题,三上国务院办公会议后,最终敲定落户赤水市。按照设计,这座20万吨规模的优质纸浆生产厂,将消化周边250平公里范围内的竹料。

但无论是王德斌,还是竹纸浆厂,都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原料下山难。

赤水市交通局公路管理所所长吴正微说,别的地方,修一条路可能会辐射好几公里。但在切割剧烈的赤水河流域,一条产业路,只能辐射沿线几百米,甚至几十米。

“我们不断地修路,除了通村路、通组路,还要修产业路。”他说,仅2018年,全市光通往竹林深处的产业路,就修了2600多公里。

这些产业路,与通村、通组路相连,甚至跨越黔、川省界,像一条条毛细血管,连通着乡道、县道、省道、国道和高速公路以及赤水河边的码头。

赤水市,成为贵州省公路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平方公里公路2.99公里。

今天,随着一条条通村、通组公路,尤其是产业公路,由村庄继续延伸到竹林深处,满山的竹子、竹笋,还有其它土特产,大多能用车运到山脚的工厂里。

路通,产业兴,百姓富。

王德斌等人创建的红赤水集团,由最初只有12人的小作坊,发展成面积210亩、员工近700人的食品工业园区。园区内,吸纳了14家食品加工企业,去年的产值突破1.08亿元。

解决了原料供应的竹纸浆厂,迸发出强大生产力,产品更丰富,去年生产高档生活用纸26万吨,产品或通过赤水河航道进入长江,或经蓉遵高速运往重庆、成都等地。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赤水河红军大桥扩展川黔新通道

B

依托“新通道” 赤水家具销海外

最近,王德斌正跟俄罗斯商人谈一单出口生意。“产品从赤水发出,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重庆装上中欧班列。”他说。

目前,红赤水集团已拥有出口备案。之前,他们与全国300多家经销商合作的同时,通过第三方公司,将产品销售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在赤水市,对中欧班列和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高度关注的,还有梁莹。

三年前,赤水市立足靠长江、邻川渝的优势,努力发挥贵州长江经济带“桥头堡”的作用,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通过“以商招商”引进重大项目西南(赤水)家具产业园。

梁莹是赤水市经开区西南(赤水)家具产业园的董事长。他看中了赤水紧邻长江航道和泸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决定在这里建设产业园。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现在,园区签约的276家企业,已落户144家,涉及家具生产、五金小配件、刀具、油漆、涂料等行业,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这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园区——原料在外、销售在外。”赤水市经开区经济处副处长唐朝云说,今年,园区通过中欧班列,仅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松木,就达1280万美元。

由于园区离泸州港距离近,加上与泸州港长期存在贸易往来,去年12月28日,泸州港贵州赤水分港,在这个园区挂牌成立。

赤水市是川黔渝结合部城市,交通优势明显,距遵义225公里、贵阳377公里、重庆172公里、成都293公里、泸州40公里。目前,还规划了泸遵高铁、綦江经赤水到筠连高速公路。

航运方面,两山之间的赤水河绕城而过,在下游60公里处汇入长江,距泸州市集装箱港口40公里,通航能力达800吨;赤水港是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容货船可达重庆至上海的各大港口和码头。

“依托长江航运和泸州港的多式联运,将为产业园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家具销售提供大宗运力和成本保障,降低园区入驻企业的采购及物流成本。”梁莹兴奋地说,这是“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带来的“红利”。

目前,园区企业充分利用四川省泸州市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物流园区,已把家具发送到全国乃至海外。三年后,园区将实现木材进口和家具出口10亿元人民币。

“今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要建设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通道,这将为赤水家具出口东南亚等地区提供了很大方便。”梁莹说。

融入“陆海新通道”,赤水河上再扬帆

红赤水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着

C

赤水河流域产业 引入国际资本

其实,交通便捷后,在区域一体发展背景下,赤水市的优势尽显——

赤水河流域高密度的道路系统,勾连起的不仅是通江达海之路,还有川、黔、渝地区的产业合作与互动。

赤水市葫市镇的天岛湖,万顷竹海环抱,但原本只有几户人家。后来,重庆企业修通了从山脚到山顶的公路,开发出康养度假产品。现在,这里成了重庆人、成都人的世界,夏季更是万人云集。

但赤水模式,只是作为黔川渝结合部的赤水河流域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赤水河中游地区,昔日红军长征渡过的赤水河二郎滩两岸,连接川黔的赤水河红军特大桥,已经通车。大桥两端,贵州的习酒、四川的郎酒,一边是竞争,一边是协同参与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

白酒,是赤水河谷的重要产业。以茅台酒为代表的优质酱香酒,早已闻名全球。在经历深度调整后,酱香白酒行业迎来新的黄金十年,国内外资本随之涌入,为赤水河谷这一优质产业,注入更强动力。

在茅台的引领下,赤水河两岸,贵州、四川的酱香白酒行业,在竞争中合作,共同打造和维护赤水河谷优质酱香白酒生产核心区品牌,并取得成效。

11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贵州经贸交流会上,仁怀酒投公司与新加坡天宝富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酱香酒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合同,规模20亿元,用于收储仁怀市优质酱香基酒。

这也是贵州省首个跨境股权投资私募白酒基金。此间,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生表示,除了让中国和世界看到新加坡,也希望深化与中国企业在区域的互通互联、金融及法律服务等领域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此前,除了茅台酒外,产自赤水河两岸的国台、郎酒、习酒等产品,早已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一路漂洋过海。

“随着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将在这条产业通道上迅速流动,相信贵州的进出口贸易将会和全球更好接轨。”赤水市发展和改革局干部何剑波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 编辑:石婷 | 审校:冷兵 | 签发: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