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你見過稻田是彩色的嗎?

江夏區山坡街光星村驚現一片彩色的稻田,不同色彩的水稻在寬廣的田野上描繪出各式各樣的文字和圖案,使原本平淡無奇的稻田成為鑲嵌在天地間的一幅幅美麗畫卷,為冬日的鄉村原野平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鍾愛稻種研發,想為農民做點實事

年過六旬的張似松,正站在一片金色晚稻田裡,查看晚稻長勢。見有人來了,他拔下一節稻穗,饒有興致地介紹起自家的水稻。

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張似松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和水稻打了40年交道。退休後也不想安逸養老,於是帶上了一生積蓄,回到家鄉承包一塊荒地,花上數年時間,研發出讓農民增收的“金種子”。

“人退休了,但心中的‘農業夢’不會消退,我的夢想是研發出武漢產、適合於省內乃至全國範圍種植的優質稻種。”

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退休後四年深耕,把荒地變“遍地金黃”

2015年,張似松從湖北省農業廳退休後,第一時間就想要返鄉創業。“人退休了,不代表就要把工作停下來,在職時,就想為家鄉做點什麼,退休了,這個念頭就更強烈了。”張似松說,“家鄉江夏區山坡街光星村耕地面積多,可大多年輕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下的老人只能看著田地一直荒廢著。想要研發優質稻種,讓荒地重現生機。”

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創業想法剛提出,就受到家人的反對。但2015年8月,年過六旬的張似松,帶著一生的積蓄來到了江夏區山坡街光星村,成立武漢亙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過考察後,張似松正式走上水稻科研育種、水稻種子生產與技術服務的創業路。

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通過數年實地研究,張似松研發的“鄂豐絲苗”水稻種子終於大獲成功。該稻種在2018年8月順利通過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品種審定。

“研發的‘鄂豐絲苗’種子達到了國標二級,具有抗病性、抗倒性強,產量高的優勢,畝產可達到1100斤。”張似松介紹,科學育種加上控制有害物質投入品、誘蟲燈、複合有機肥料等措施,現在基地裡的水稻越長越好。

目前,“鄂豐絲苗”水稻種子被銷往了省內各地區,區農業農村局去年也採購了2萬斤放發給區內農戶使用,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江夏“袁隆平”,年過6旬依然投身水稻研究,將荒地變成了“黃金”!

經過努力,讓荒地變了模樣,成了“希望的田野”。看到鄉親們種上了自己研發的水稻種子後,糧食逐步豐收了,收入也上去了,張似鬆開心了,“農民的主要收入還是靠種地,收成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我希望讓我的‘農業夢’幫助更多農民年年豐收,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憧憬未來,打造休閒農業產業基地

現在看著“希望的田野”,張似松越幹越有勁、“只要能動,我會一直在這做下去!”憧憬未來,張似松還計劃著在光星村打造“稻文化生態園”,讓基地成為專家學者交流考察、農民現場培訓、市民體驗生活的多功能園區。

同時,還想繼續選育出更多優質豐產高效的水稻品種,探索特色大米開發,嘗試“基地+農戶+農業電商”新模式,將江夏優質特色大米推向全國市場。

“老張是真了不起,他剛來時,這兒就是一座荒地,啥也沒有。他一頭就扎進去了,通水、通電、通路,進行水稻種子科研、種油菜花。”

提及張似松,村民們都滿口稱讚:“現在我們都種上老張研發的稻種,好存活、產量高、賣的價錢還好,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農田當畫布,秧苗為畫筆

江夏“袁隆平”,荒地變“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