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金融领域创新智慧,提供中国精准扶贫方案

编者语 这是一个让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变迁的特殊时代,中国经济时报一直遵循“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办报方针,时刻增强使命感,把专业主义发挥到极致,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断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力求在报道虚拟经济的时候,让人们了解金融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报道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时候,让人们感受到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

在本报创刊25周年之际,在2019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中国经济时报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组织专家开展金融扶贫调研工作,主办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为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和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刘菲菲 曹永赋 武飞 宋妍袆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思想激发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做好新时代经济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提升效率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政策,在新发展理念下成为潜在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熠熠生辉的中国版图上,贫困地区在角落里长期沉默。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70年来,我国扶贫模式经历了从直接救济到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内生动力,从普惠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鼓励贫困地区发展优势产业,从政府主导到调动多元化的民间组织力量和发挥市场力量,从单一和有限的政策到多管齐下的系统性扶贫的深刻变化。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同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减贫成就,中国长期中高速经济增长是大规模减贫的主要贡献因素。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深刻、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和阐释,不仅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理论贡献了智慧。

从“小规模”局部改革到“大规模”推动策略,从唱“独角戏”到打“组合拳”协调发展,从迁出“穷山恶水”到保护“绿水青山”,从最初靠社会“输血”到现在自身“造血”,精准扶贫释放了农村潜在的劳动力,增加了劳动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了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外溢效应,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时间不会停止,脚步也不会停滞。

当前,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其中“三农”领域金融服务是主要的短板,仍存在农村金融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效率不高、供给适应性不强和供给易得性不足等情况,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贫困地区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金融人正在履行社会责任把金融资源引流到农村里参与建设,做好新扶贫模式的总结与推广,以金融新供给带动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扶贫开发事业创造了良好金融环境。金融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制度安排,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各个领域扶贫工作均离不开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而金融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

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他特别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路径,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举措,为全球经济转型和消除贫困带来了启迪。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全面展示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成果,共同探讨和破解农村金融困惑,发展普惠金融和助推乡村振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举办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从今年开始增设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峰会板块。

提供中国扶贫方案,影响世界减贫趋势,为共同富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做贡献

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关键在于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57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峰会将从金融扶贫角度着手,着力汇聚和展示金融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成果,以求惠及每一个贫困地区,为共同富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做贡献。

这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切实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日趋完善与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加大,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峰会通过搭建全国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全国农商银行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通过推动相关金融机构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走出一条不脱农、多惠农、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这是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切实行动。

这是金融领域发挥强大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宣传平台。

金融机构支农奖励政策宣传不到位,这是一直以来存在的。从实践来看,目前农村地区金融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金融管理部门随机地组织开展,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性不高,农户参加金融宣传教育主动性也不强,导致农村金融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大力开展农村金融宣传教育工作,对推动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维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而言,至关重要。通过举办成果展的形式,加强对农村金融的宣传推广,有利于广泛宣传普惠金融政策。

这是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践行“尽己所能,反哺社会”理念的公益行动。

在长期扶贫开发实践中,适应精准脱贫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各公益组织和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在济困、助学、助医等核心领域创新实践,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工程,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采取精准有效帮扶措施,用企业大爱温暖帮扶,多维度、立体化、精准化共同推动公益事业创新发展。

峰会聚集更多的公益组织和企业,以扎扎实实的行动,不断释放出专业力量和爱心公益,用攻坚精神、大爱精神和奋斗精神,诠释出社会各界“为国分忧”的温度。

这是展现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和成果,全面提升中国减贫治理国际影响力的舞台。

峰会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欢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着成果前来交流分享。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吸纳外部援助,扶贫事业得到了世界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援助。这些机构和人员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有益的模式经验等,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扶贫开发进程。中国积累的扶贫开发基本经验将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发现金融机构立足行业优势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智慧,总结金融机构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优秀成果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近年来,全国各地把金融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好各项金融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伴随着精准扶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何促进金融扶贫政策落地,并借助金融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培育精准扶贫新动能,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难题。

为发现农村金融机构立足行业优势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智慧,总结农村金融机构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优秀成果,国研经济研究院牵头对金融领域精准扶贫的情况开展调研。总结各地在加快发展农村新兴金融业态,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同时,立足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实际,按照精准度、有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等原则,总结各省区市、各金融机构扶贫模式,发现和宣传一批精准扶贫的优秀案例,还要倡导发挥金融扶贫的带头作用,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2020年脱贫攻坚战呐喊助威。

调研组专家成员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银保监会、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历经4个多月的问卷和实地调研,2019中国农村金融扶贫调研报告将于11月30日正式发布。

峰会将围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金融扶贫与产业发展、5G时代金融科技创新探索、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金融供给创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等议题展开探讨。同期举办金融创新暨精准扶贫成果展,展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及精准扶贫的阶段性成果。

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秉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不仅能够唱出中国脱贫“好声音”,也能奏响世界减贫“好歌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