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發展“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讓發展“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8日訊(記者 劉芾 通訊員 吳業平 王萬超 實習生 肖滌非)11月26日下午,漣源召開“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專場新聞發佈會。漣源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步樓進行發佈。

黨的十八大以來,漣源市民生保障事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緊緊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堅持促發展、惠民生,砥礪奮進,主動作為,不斷開創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新局面。

穩就業,精準扶貧“拔窮根”

近年來,漣源市全面推進精準就業扶貧工作,進一步完善就業扶貧政策,強化工作措施,讓更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目前,漣源市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63666人,實現貧困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1369人,未脫貧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15585人。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漣源市人社局成立了就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目標任務,建立考核獎懲和責任分工制度。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方式,充實工作力量,著力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和業務水平,全力推進就業扶貧各項工作。

二是做實就業載體。近年來,漣源在全市建設就業扶貧基地16個,提供崗位1173個,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695名。建成扶貧車間83家,設置各類崗位2656個,帶動就業2031人,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934人,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三是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培訓機構建設,按勞動者的培訓意願和市場需求制定培訓計劃,開展有針對性培訓。2013年以來,共計培訓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30368人,創業培訓5161人,技能培訓質量和效果不斷提升。

四是推動轉移就業。認真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搭建就業雙向選擇平臺。2013年以來,共開展招聘會71場,參展企業1976家,提供崗位67676個,參會人數累計達90773人次,達成就業意向9921人。

五是促進勞務輸出。近年來,漣源積極與市外經濟發達地區開展對外勞務協作。2017年與瀏陽、寧鄉簽訂勞務對接協議,開展省級勞務市場對接12場,婁底市級勞務市場對接10次,實現未脫貧貧困勞動力有組織勞務輸出4228人。今年10月,組織全市各鄉鎮人社站長赴廣東省惠州市開展勞務對接活動,建立了“湖南省漣源市駐惠州農民工服務工作站”,與惠州仲凱高新區簽訂了長期勞務對接合作協議。

廣覆蓋,保障民生“增福祉”

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基本方針,漣源在養老、工傷、失業保險領域多點發力,織密扎牢全市社會保障安全網。

一是全民參保擴面。深入機關、企業,鄉鎮宣傳全民參保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繳費。目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單位達220家,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單位達287家,工傷保險參保單位達570家,失業保險參保單位達187家;全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企業職工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等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0357萬人、3.3669萬人、55.942萬人、 4.15萬人、4.279萬人。

二是全民待遇提標。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實現連續十五次調整,全市月人均養老金水平從2012年的1055元/月提高到2019年的2411元/月,七年來人均養老金提高1356元。自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新制度改革以來,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職工同企業職工一起調整待遇,每年人平月工資增加不少於159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不斷提高,從2012年的每月55元調整到每月103元。失業保險金平均標準由2012年的610元/月提高到2019年的1037元/月。

促和諧,積極維權“暖民心”

漣源堅持“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先調後裁”的工作方針,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力保駕護航。

一是“調”“裁”並舉,以調為先。認真貫徹落實企業聯繫點制度,深入重點企業指導規範企業用工;充分發揮鄉鎮調解組織的作用,在全市20個鄉鎮街道設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及時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走“調解為主,先行調解”的辦案之路,針對案件不同情況展開案前調解,案中調解,案後調解,通過宣講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在雙方當事人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促成調解協議的達成;遵循仲裁程序,公正裁決,對重大疑難案件,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集體研究討論、慎重裁決。對惡意訴訟案件,採取快立、快審、快結方式,公開審理,依法裁決。

二是“管”“治”同行,正本清源。近年來,漣源共檢查用人單位3500多家次,發現和糾正違法行為674件,受理投訴舉報121件,立案13件;共為1500餘名農民工追討工資2200餘萬元。聯合住建、交通、水務等職能部門對全市建設施工單位負責人和外地駐漣源施工項目負責人進行了“治欠保支”業務培訓和工作會議,規範了工程項目用工管理,特別是工資支付行為。同時對全市建設工地進行了檢查,就工程項目農民工維權信息公示牌、農民工務工必須實名制、工資按月發放、財務分賬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下發了整改指令書,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了用人單位的欠薪行為。

聚人才,厚植優勢“添活力”

近年來,漣源市人社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人才服務和人才成長,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目前,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18503人,技能型人才總量達到23000多人。

一是加強人才交流。建立健全人才市場運行規則,制定相關政策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組織各種形式招聘會和宣傳活動,為人才流動搭臺唱戲。通過搭建科技平臺、建立省專家服務基地、舉辦水果種植、肉牛養殖、養豬技術等培訓班,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多渠道開發農村人才資源,示範帶動作用越來越強。

二是優化服務方式。依託省人才交流中心網上學習平臺,為全市近1.9萬專業技術人才的繼續教育學習插上互聯網翅膀,專業技術人員隨時隨地可在手機、電腦上進行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的繼續教育學習,有效解決專業技術人員工學矛盾。近年來,全市組織各類技能培訓達48837人次。同時,進一步規範機關事業單位招考、培訓和考核制度,2010年以來,全市公開招聘(引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累計達850人。

三是嚴格職能評審。近年來,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助力開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人員聘用工作,推進等級考試和職業技能鑑定,共組織4200餘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等級考試,組織6500餘人進行職業技能鑑定,6000餘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