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加速釋放「放管服」改革「紅利」

陝西網訊(通訊員 張世洲 唐福磊)作為全省首批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縣,漢陰縣圍繞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政務服務環境,加快推進深化改革工作進度,讓“放管服”改革“紅利”迅速惠及百姓。

7月6日,漢陰縣召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運行推進會,封存首批涉轉審批事項10個部門的“行政審批專用章”,啟用“漢陰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專用章”,併為企業代表頒發行政審批服務局首批證照,標誌著漢陰正式開啟“一枚印章管審批”新模式,該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也正式對外辦公。

此次改革將分散在各部門的行政許可事項,向行政審批服務局整合集中,按照“精簡高效、審管分離、協同監管、穩步推進”的原則,確定首批12個部門的124項事項審批權限劃轉至行政審批服務局。原審批部門不再行使審批權,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共同構建“寬准入嚴監管”的市場監管格局。

改革後,審批人員由75人,整合壓縮為15人,全部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由4219個工作日壓縮為1808個工作日,減少57%,申請材料由996份減少為490份,減少51%,辦事環節由768個減少至370個,減少52%。同時,增添自助查詢、移動終端設備,引進打字複印、傳真照相、銀行開戶、印章刻制、中介服務等配套服務項目入駐大廳,方便群眾辦事。投資1.7億元的安康新茂生物項目,其負責人在辦理相關手續過程中,往返西安、漢陰曆時近30天未果,行政審批服務局對外辦公後,通過綠色通道等措施,僅用時3小時即辦結。

漢陰行政審批局的建成運行,從源頭上破解了“重審批輕監管”、“以批代管”的現象以及行政審批中存在的“部門多、蓋章多、材料多、環節多、週期長”等問題,實現讓辦事群眾少跑路,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