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大娘獨居百年窯院,9旬老伴卻另居他處,大娘說很無奈,啥情況


週末無事,攝影師約了幾個影友到晉南農村採風。在一個小山村的土路上,遇到兩位老人,她倆正一前一後邊走邊說著話。兩位老人頭上搭著同款同色兒的頭巾,看著很像一對老姐妹。上前和前頭這位老人問好後聊了幾句,老人說自己姓梁,後面的是她的鄰居,今天鎮上有集市,兩人就相約一起去趕集,現在剛回來。同行的影友說想看看農村的院落和窯洞,梁大娘便很熱情的邀我們一起回家。

梁大娘說自己都86歲了,後面的鄰居比她還大,有87歲了,邊說邊大步的往前走。86歲的老人看上去耳不聾眼不花,步伐也不慢,影友們都紛紛稱讚老人有個好身體。看到梁大娘腋下還夾著玉米皮,問她做什麼用,老人說在路邊的玉米地裡撿的,這玉米皮曬乾後,用來生火方便的很。

到家了,兩位老人的院子就挨在一起,在門口道別,我們笑說,您兩位長的好像,還是同款的包包同款的頭巾,不知道的真以為是姐妹。拄柺棍穿紅衣的老人說,我家是外地遷過來的,這鄰居雖然歲數沒我大,可人家輩分大,我還得管人家叫嬸嬸呢。說的我們也都笑了。


梁大娘說,這條溝裡原來住著二三十戶人家呢,現在大都搬到大路邊的平房裡了,她們兩個人都住不慣孩子們蓋的平房,都覺得還是窯洞住著舒服。兩個老人一人守著個大院子,平時兩人天天在一起聊天,一起趕集,也是互相的伴。鎮子裡隔上幾天就有集,兩人沒事就坐客車去轉轉,坐客車也不貴,就1塊錢,一天就跑一趟,她們就掐著點在路邊等,也不為買東西,就圖集市上人多熱鬧,說不定還能遇到些老姐妹。趕完集正好又趕上返程的客車回來。

梁大娘家這院子屬於靠崖院,靠山崖一邊挖著幾眼窯洞,院牆也是土坯的,不過已經坍塌了,那邊院子也沒人住了。梁大娘說,咱這農村院裡亂七八糟的,你們可不敢笑話啊。老人的院裡盤著一個土製的爐灶,大娘把剛才撿的玉米皮放在了爐灶邊後說,屋裡面有個電磁爐,是兒子買的,但自己還是習慣用這土爐灶,用它蒸饃炒菜比電磁爐做出來的飯好吃的多。

看攝影師拿相機在拍這土爐灶,大娘笑說,看來你們真是城裡人,對我這土爐灶都這麼稀罕!攝影師對大娘說,我們這一代人,大多都是吃咱這土爐灶的飯長大的,柴火饃柴火飯的味道一輩都忘不了,只是我們的下一代可就沒這口福了!說實話,梁大娘這土爐灶可是壘的有水平,小巧實用,甚至在土爐灶的後面還壘了個煙囪。


這時,梁大娘養的貓看到主人回家,馬上跑到大娘跟前蹭著叫喚。大娘說,咱這土院子土窯洞有老鼠,養只貓的話,不管它逮不逮得到老鼠,只要天天有這叫聲,老鼠就不敢出來。大娘說著話,隨手就把窯洞的門簾掛起來,把我們往窯洞裡讓。

這是梁大娘養的貓,看上去很可愛,我們問為啥給貓綁個木頭陀子?大娘說,你們不知道,這隻貓要是不綁點東西就滿屋子亂竄,甚至有時都跳到我做飯的案板上。實在沒轍了,我就想到這法子,這木頭坨子不是太沉,也不影響它的行動,還能阻止它跳上跳下。看來大娘這個法子想的還挺好。

院子一角梁大娘還養了條狗和幾隻雞,大娘笑說,別看這些活物不會說話,可卻是我家的如意三寶,狗看家,雞下蛋,貓能嚇老鼠,各司其職。影友們聽了都笑開了。大娘又說,這院裡多虧有了這些雞和貓狗,這才有了點熱鬧氣,才讓我覺得不悶,它們可都是我的寶貝。像那些雞,不管養幾隻,除了吃雞蛋,我都從沒賣過,也不會吃它們,因為它們是我的伴啊。聽了老人這幾句話,攝影師覺得心裡酸酸的!


進到窯洞裡,感覺裡面暖洋洋的。梁大娘說,現在還沒生爐子呢,窯洞的好處就是冬暖夏涼,在這窯洞裡住的很是舒坦。平時這院裡就自己一個人,兒女倒是很多,最大的都快七十了,都有各自的一大家人,平時兒孫們經常給自己送點米麵蔬菜和其他生活用品。提起老伴,梁大娘很無奈,說老伴都九十二歲了,幾年前得了老年痴呆症,誰都不認識了,所以就送到縣裡的養老院裡生活。雖然擔心老伴,可是也沒有辦法,自己也招呼不了,孩子們也老了。

大娘家裡有冰箱、電磁爐,還有一臺電視和一部老年手機,基本生活的電器都有。梁大娘說前幾天電視壞了,孫子拿走幫她修去了。大娘說電磁爐用著倒是方便,但沒柴火爐做的飯香甜。說到這院子,大娘說,那可是至少有一兩百年了。然後就指著牆上的自己公公婆婆的照片說,我這公婆都長壽,婆婆活著的時候說,她都不知道這院子是哪一年修的。你們算算可不是好幾百年了?

到飯點了,怕耽誤大娘做飯,我們就告辭出來。大娘一直把我們送出院外,小貓也一直跟著我們不肯回去,梁大娘沒法只得把貓給拽著。現在的農村除了留守的老人,平時少有其他外人,看來不單是老人寂寞,連貓也很寂寞。希望兒女們們有空的時候能多回家看看,老人們雖然嘴上不說,但他們最渴望的應該還是兒女的陪伴。【更多百姓圖文故事請點擊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