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生機警無比,唯獨失算了一次,最後江山竟然隨了外姓之人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懿事主曹操之時,看著他從一方諸侯到天下霸主,而他自己也密謀過曹操的政權,最終,從曹操的孫子手裡奪得了政權統一了天下。

話說,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當然,他最怕的還是自己的權力遭到竊取,辛辛苦苦奪來的王朝被其他人奪取了。

司馬懿一生機警無比,唯獨失算了一次,最後江山竟然隨了外姓之人

曹魏王朝的大將,一個一個過世了,即使有一些長壽的,還是被司馬懿以謀反之罪給陷害了。最後,能夠活下來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司馬懿曾經說過,即使殺盡了前朝的重臣,他還是不放心,還是終日不得安寧。對此,司馬師就提醒他:玄石圖非常的讓人討厭,是否需要將其除去?

司馬懿斥責兒子,並且,言明道:玄石圖是天命所歸,所有人都必須對他無比尊敬,不能有半點私心。然而,這個讓司馬懿父子都心驚肉跳的玄石圖,其實,是一塊石頭,因為上面有天然的紋路,所以,被看做是上天的示意。上面的紋路顯示了四個大字,即:“牛繼馬後”,這其中肯定有深意。

而司馬師領悟出來了,他覺得這個“牛”應該指的是牛金。初為曹仁部曲將,周瑜軍數萬人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曹仁登城望,乃募得三百人,遣牛金迎戰。但對方兵力較多,牛金遂被圍困。曹仁親自殺入陣中救出牛金。司馬懿使牛金輕騎餌誘蜀軍,剛交戰諸葛亮就退兵,追至祁山。

蜀將馬岱入寇,司馬懿遣將軍牛金擊退,斬千餘級。公孫淵反,司馬懿帥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發自洛陽,後平定遼東,自此,牛金官至後將軍。可以說,牛金是曹魏王朝僅存的元老級人物,他德高望重,算是司馬家族最忌憚的人物。司馬懿知道這件事後,也覺得牛金是一個禍害,於是,決定置其於死地。

司馬懿一生機警無比,唯獨失算了一次,最後江山竟然隨了外姓之人

不久,司馬懿邀請牛金喝酒,牛金來到司馬家後,司馬懿讓下面的人都下去,只留下他們兩人在大堂。司馬懿的意思是老友相聚,不想被其他人打擾,這樣他們才可以喝得盡興。

其實,這樣做也沒有錯,只是司馬懿有自己的心思。在牛金接到宴請準備出門前,他的家人告訴他:司馬懿設的可能是鴻門宴,最好還是不要去,否則,司馬懿會動手殺害你的。所以,牛金還是留有心眼的,他提防著司馬懿。

在司馬懿給牛金倒酒的時候,牛金就在想,司馬懿肯定在酒裡面下毒了,要毒死自己,這杯酒我肯定不能先喝。牛金還是坐在那裡,沒有舉杯,反而用雙手捂住杯子,說明自己職位較低,不能讓司馬大人給他倒酒,他還是親自倒酒,這樣可以防止司馬懿在酒裡動手腳。

同時,他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只要司馬懿不先喝酒,他就絕不舉杯。司馬懿先稱讚牛金為大魏王朝所做的貢獻,然後,向牛金舉起了杯子,想一飲而盡。司馬懿起身拿起酒壺往自己杯子裡倒酒,倒滿之後就喝了。司馬懿知道牛金的顧慮,於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打消牛金的戒心。

司馬懿一生機警無比,唯獨失算了一次,最後江山竟然隨了外姓之人

司馬懿喝完之後放下了酒杯,跟牛金唱起了曹操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是來自《短歌行》的詩句,他的傳唱度很高。司馬懿提到了曹操,也感慨他和牛金都到了遲暮之年,恐怕時日無多。牛金被司馬懿的話感動了,在腦海中浮現出了很多以前的畫面。

司馬懿乘機為牛金倒上一杯酒,然後,繼續唱起了《短歌行》的詩句,當唱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時,司馬懿向牛金詢問了,說:牛金如果不喝下這杯酒,後面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一起喝酒了。牛金沉浸在回憶中,眼睛也慢慢的溼潤了。

看到司馬懿如此,也能夠深刻感受到故人的時日無多,應珍惜眼前。於是,牛金完全放下了戒心,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向司馬懿表示:他還要陪司馬懿喝好多酒,讓司馬懿不要難過。司馬懿見他喝完,就變了臉色,直言:這是牛金的最後一杯酒。

原來,司馬懿在這個酒壺設置了機關,壺嘴雖然只有一個,但是,裡面卻有兩種酒:一種是有毒的,一種是無毒的。司馬懿給自己倒了無毒的酒,給牛金倒了有毒的酒,牛金就這樣被結果了。可憐的牛金為國家征戰多年,最後,卻被司馬懿算計,敗給了一隻奇怪的酒壺。

司馬懿一生機警無比,唯獨失算了一次,最後江山竟然隨了外姓之人

牛金被殺,玄石圖上面的預言“牛繼馬後”就被破了,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夠奪取司馬家的政權了。是呀,司馬懿和司馬師都放心了。他們如此殘害忠良,不知道他們的王朝會長久嗎?

那麼,這個上天的預言真的能夠破除嗎?恐怕不行。

司馬懿的後代中有一個叫司馬覲的,他是司馬睿的父親,但是,他又不是司馬睿的生父。司馬睿雖然是司馬覲的妃子夏侯氏所生,但是,卻是夏侯氏與一個牛姓的小官所生,只是這件事司馬覲並不知情(《建康實錄》稱其名為“牛欽” )。而這個事情,卻被天下人知道了,唯獨司馬覲被矇在鼓裡。

後來,司馬睿做了皇帝,成為了東晉的創始人,但是,他的真實姓名應該叫牛睿。也因為,大家喜歡把司馬睿稱為牛睿,明朝有一個哲學家叫李贄十分愛好小道消息,所以,他則經常把司馬睿的東晉,稱作南朝的“晉牛氏”。當年,司馬懿並沒有徹底剷除牛姓之人,最終,還是奪取了自己的江山。

只是,奪取之事已是幾百年之後了,對於此事司馬懿已經管不到了。

司馬懿一生機警無比,唯獨失算了一次,最後江山竟然隨了外姓之人

另說為:“牛”與“劉”諧音,謂將有劉姓者取代司馬氏(後劉淵滅亡西晉,東晉則為劉裕建立的宋所取代)。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有北魏皇族血統的唐代史學家元行衝認為,牛繼馬後的應驗之處,在於拓跋什翼犍承繼晉代大統。

歷史文獻對“牛繼馬後”有多記載,《宋書》、《魏書》、《晉書》、《舊唐書》、《鶴林玉露》、《容齋隨筆》、《賓退錄》等書也有相關描述。當然,這一典故也引發了許多爭議,學者王應麟說過:“王劭謂沈約喜造奇說以誣前代,劉知幾亦以為非,而致堂《讀史管見》乃謂元帝冒姓司馬,過矣。”

【《晉書·宣帝紀》、《資治通鑑》、《三國志》、《建康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