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綜合交通樞紐 城市新會客廳

株洲火車站為什麼要改擴建?

因為既有車站“老態龍鍾”,狹窄逼仄、功能落後,周邊交通雜亂無章,不“動刀子”,高鐵背景下株洲鐵路的優勢加速喪失,也影響城市形象的提升。

株洲到底需要一座什麼樣的火車站?

它肯定是現代化的、功能多樣的、方便出行的。它也能提升城市品質,帶動區域發展、催生新的區域中心快速形成。

總之,這將是一座能讓民眾暢快出行、承載城市提質、引領產業發展的火車站。

內外俱新, 聚八方來客

美!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新会客厅

站房鳥瞰圖。

火車站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是至關重要的城市窗口,它能在極短時間內給行色匆匆的旅人們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

株洲站是京廣線上的特等站,其站房外形設計又有何特殊之處?

株洲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設計方案經過長時間反覆研討,最終又在四套方案中,選定一套主題為“湘水揚波、匯通八方”的方案,將在鐵路既有用地內改建,總佔地22267平方米。

車站造型取自於炎帝陵殿的建築意向,形態端莊,雄偉高昂。“建築屋頂挑簷如飛鳥,加之立面上水波漣漪的細節處理,比喻株洲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以及碧水漣漪的生態湘江印象,同時展現出新時代株洲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與城市形象。”上述負責人透露。

全國各地的火車站,都能見到獨具特色的地方元素。

據記者瞭解,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的內部裝修設計中,計劃將炎帝故事、古建寧、秋瑾故居、茶陵工農兵政府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用壁畫、油畫、書法、雕塑等藝術形式呈現。

裝修方面,站房外立面將採用幹掛花崗岩、幹掛鋁板幕牆和玻璃幕牆。候車廳、售票廳、出站廳採用灰麻色花崗岩地面,站房兩側平臺道路採用瀝青路面,停車位採用嵌草磚路面。

站房的美,當然不僅限於造型與裝修,還要完備的功能區,讓旅客心裡“美美噠”。

根據改擴建工程方案,站場股道、站臺佈置維持既有不變,將拆除現站臺破舊的雨棚,將第1—3站臺高度由0.5米改為1.25米站臺,並新建6座站臺的站臺面及雨棚,雨棚總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

東西站房的一樓,都設有進站大廳、售票廳、衛生間等區域。二樓則包括高架候車室、旅客服務區等,其中,東站房二樓還將設中專候車室。

由亂向治,改出城市新客廳

美!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新会客厅

候車大廳室內效果圖。

混亂,是現在的株洲火車站區域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

站前廣場狹窄且功能落後。站前廣場最寬處約90米,最窄處僅為50米,如此逼仄的空間內,還設有進站口、售票大廳等區域,旁邊的社會車輛停車場、公交車停車場、各類商場等混作一團,

交通擁擠無序。目前只有新華西路、建設南路、人民南路、車站路和鐵西路作為車站區域的交通疏解道路,而這些道路目前交通基本處於超飽和狀態。與車站直接相連的人民南路僅為2車道,這幾乎唯一的出口通道時常擁擠不堪。站房南側的公交車又時刻與社會車輛混行。

周邊商業混亂。以火車站為中心北邊,是成規模的蘆淞服飾市場;南邊,則是快捷酒店、餐館、小吃店、服裝摺扣店等小商鋪,業態混亂且發展失衡。

“一出火車站,左邊是代表株洲名片產業的服飾城,而右邊卻幾乎空無一物。”火車站附近蘆淞服飾城一位店主說,“一看就是老城區,如果旅客只在株洲火車站附近逗留,看到的永遠是株洲20年前的樣子。”

株洲火車站改擴建,改的不僅僅是火車站,還包括路網提升、交通體系升級等多箇舊城提質附屬工程,力求改出一個全新的“城市客廳”。

改出現代化的交通體系。由老廣場改造出來的西廣場,南面設公共汽車首末站及出租車停車場出入口,北面設社會車輛停車場出入口。中間為集散廣場,兩側設2個下沉廣場。地下一層主要為站內停車場及換乘大廳;地下二層為社會停車場及部分設備用房。此外,根據西廣場總體公共交通規劃,建立完善的多層次城鄉公交體系,承接30~35%城市客運交通量。公共線路按公交專用線及大站快車線、組團區間線、組團內部線三個層次規劃。城市公共交通線路按300米吸引力半徑計算,覆蓋城市面積的50%以上;按500米吸引力半徑計算,覆蓋城市面積的90%以上。

眼下,株洲火車站附近聚集著蘆淞服飾城、希爾頓、王府井、株百中心店等株洲最成熟的商業群,周邊還坐擁博雅小學、景炎中學、人民醫院等公共設施資源。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完成後,西廣場即提質升級後的現火車站站前地帶,人氣無疑將再度攀升。

而在位於新華路以南、合泰路以北、鐵路線以東、鐵東路核心段兩廂約205畝的土地上,一座包括寫字樓、酒店、商業、公寓、住宅等業態在內的商業體將拔地而起。

火車站改擴建完成後,不僅會誕生一個彙集幹線鐵路、城際鐵路、長途汽車、公交、出租車及社會車流等各種交通類別的現代化公交體系。一個包含多種業態、引領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商業中心也將應運而生。

化解癥結,打破融城要素流通壁壘

劉昊是長沙一家著名品牌策劃公司策劃經理。這兩年,服飾行業受電商影響,蘆淞服飾城不少株洲服飾從業者都謀求自創品牌,於是劉昊多了很多“蘆淞客戶”。

劉昊住在長沙湘府路,一般情況下,他會坐城鐵從湘府路站再到株洲大豐站,然後打車來到位於火車站附近的蘆淞服飾城。大豐站至株洲火車站,7.6公里。

“城鐵通車那年,我們不少同行都很期盼,因為畢竟株洲除了服飾產業外還有陶瓷、軌道交通產業,茶陵、炎陵還有很多優質農產品,企業要發展,總歸要走品牌路線。”劉昊說,“然而,從交通上來看,對無車一族來說,兩地走動確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方便。”

劉昊的感嘆背後,是一個長株潭融城的“重要癥結”。

11月20日,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第二屆聯席會議在株洲召開,當天,《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0 年)》發佈,明確了接下來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快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大多個領域合作力度、突出協同作戰成效。

三市融城,交通先行。《計劃》明確的30項重點工作中,“推進交通共建”的任務最多,共有9項。

換言之,交通共建是推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第一抓手,要實現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首要就是要實現長株潭半小時交通圈、通勤圈。

在“一網、一環、一江”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中,“一網”即“三幹、兩軌、多連線”的交通道路網,其中的“兩軌”即包含長株潭城際鐵路完善。

“城鐵株洲中心站投入使用後,不僅僅會帶來城鐵客流,更深層次的利好在於人才、信息等要素流通加快。”劉昊分析認為,長株潭融城要素壁壘再次消除後,三地人才交流、區域合作、資源共享將又增加實質性的“踏板”。

中轉樞紐,鐵路客運優勢再次激發

株洲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株洲站是全國鐵路52個大型客運站之一,鐵路優勢是株洲最大的優勢之一。

曾經,株洲高鐵西站通車時,不少專家預測,株洲火車站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甚至株洲鐵路優勢會逐漸消亡。

事實果真如此嗎?先來看一組數據。

株洲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小組提供的數據顯示,株洲高鐵西站自2009年開通後,2010年增長123萬人次,2011年增長約85萬人次,2012增長80萬人次,2013年增長42萬人次,2014年增長的39萬人次,客運量在初期快增長後逐漸放。而在杭長客專開通後,株洲西站2015年1-5月數據與2014基本持平且略有下降。

株洲火車站承擔滬昆、京廣鐵路大動脈的集散功能,2014年株洲站日均吞吐客流3.64萬人次,其中日均發送1.8萬人次,日均到達184萬次。自株洲西站開通後,株洲站客流量並沒有明顯下降,年度客運發送量穩在650萬人次以上。

也就是說,株洲地區鐵路客運格局並無重大變化。

火車站改擴建完成後,將成為一個“普速+城鐵”的綜合站,其有一個最大的功能將在既有格局中再次放大:客流中轉。

“預計在2015~2030期間,株洲市及長株潭城市群將處於一個高速發展、人日聚集的發展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對於客運發送量的帶動效應將增大。”株洲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小組相關負責人認為。

隨著城鐵株洲中心站的投入運營,株洲西站與株洲火車站的客流將會不斷此消彼長:株洲西站中長途客流增加,中短途客流減少;株洲火車站的城際客流不斷增加,進而又憑藉其中轉功能帶動普速客流。

“在變化中,株洲火車站將憑藉優秀的區位優勢不斷強化區域集疏運客站的功能,對周邊人口的客運發送影響力將進一步加強。”上述負責人自信地說。(株洲日報記者 吳楚 通訊員/餘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