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浙石化!民族聚丙烯巨头从世界膜王到石化巨人传奇之路

据市场消息了解,中国软包装集团旗下的福建美得石化有限公司

(简称“福建美得”)66万吨/年PDH装置计划于2020年初开始试运行。据公开数据显示,福建美得丙烷脱氢装置正常生产所需的丙烷原料由福建天汇石化物流有限公司提供。据了解,第一船冷冻货约1万吨左右进口丙烷,将于11月上半月到港。

堪比浙石化!民族聚丙烯巨头从世界膜王到石化巨人传奇之路

天汇承建了码头低温罐区工程,主要建设有丙烷、丙烯储存、转输设施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公司拥有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一个10万立方的冷冻丙烷储罐及部分压力罐均已建成,另一个10万立方的冷冻丙烷储罐即将建成。第一船冷冻货的到港,为后续福建美得PDH装置的投产提前储备原料。后期进口丙烷除正常供应PDH装置生产外,也可做少量贸易。

由于PDH装置落地时间较长,2017-2018年国内PDH企业投产进程缓慢。2019年新增2套PDH投产,分别为浙江卫星二期45万吨/年以及东莞巨正源60万吨/年装置。国内已投产PDH装置总产能扩增到566万吨/年。2020-2023年预计有多套PDH集中投放,届时将掀起国内丙烷脱氢制高性能聚丙烯项目的新浪潮,同时也将大幅带动国内进口丙烷化工需求。

堪比浙石化!民族聚丙烯巨头从世界膜王到石化巨人传奇之路

传奇民营企业布局石化

中国软包装集团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国际投资机构,投资领域涉及软包装、石化、国贸、港口、能源、物流、酒店、房地产等行业,主要以福州为主基地,已面向全国投资实体企业三十余家。目前集团总资产220亿元,净资产120亿元,年总产值250亿元,三年内产值将达到600亿元。

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生产企业,产品被美誉为“包装皇后”。目前已在福建、上海、成都、河南、辽宁投建了五大软包装生产基地,具备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占中国34%、占世界19%的市场份额。

集团为加快软包装项目上游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形成高效集聚的软包装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我集团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综合实力,于2012年开始在福州福清江阴工业区总投资150亿建设中景石化科技园,生产聚丙烯薄膜的上游:聚丙烯和再上游的丙烷脱氢制丙烯两级上游产业链的重化工项目,引进世界500强荷兰利安德巴塞尔、美国霍尼韦尔UOP

代表当前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技术,并与多家大型中央企业进行战略技术合作,可在相当长时期内居行业的先进水平。

堪比浙石化!民族聚丙烯巨头从世界膜王到石化巨人传奇之路

2010年集团决定在福州江阴港工业集中中区投建石化项目—中景石化科技园,生产BOPP原料——聚丙烯(PP)石油化工项目和聚丙烯原料—丙烷脱氢(PDH)制丙烯天然气裂解化工项目。

项目位于福清市江阴工业中区,占地2000亩,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

年生产250万吨聚丙烯树脂和150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单体,总产值可达400亿元人民币,拉动下游产业链200亿元人民币。项目同时配置建设一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和年冷藏贮运丙烷丙烯200万吨罐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环保型、安全的石化型企业。

全天候生产产品却是零库存

在福清江阴工业集中区,占地2000亩的中景石化科技园里,一座现代化石化园正书写着一家民营企业的传奇。

中央控制室里,三个班组共20余名技术人员,在操作台前操控着。他们盯着电脑屏幕,偶尔调节参数,一切有条不紊。自从2016年3月两套聚丙烯生产线投产后,一直是24小时开机作业。

包装车间里,热火朝天。自动下料、称重、装袋、封口、喷码、校准、码垛……三条智能流水线繁忙而有序,包装全程只需40秒。装卸电瓶车穿梭着,将包装好的产品运往一墙之隔的仓储物流中心。

然而,当记者移步仓储物流中心,发现竟如此空旷。原来,产品一入库就出货,每天都有120部物流大卡车候在门口排队等货。

一天产量3000吨、产值3000万元,生产的聚丙烯除了自供罗源基地生产薄膜外,大部分外销,只是实在供不应求,必须限量供应、款到发货。”翁声锦笑眯眯地说。曾经受制于原材料的他,如今气定神闲。

同样“走俏”的,还有企业下游产品BOPP薄膜。

罗源湾开发区的生产基地,全球速度最快、宽幅最宽的第6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厂BOPP生产基地。

作为快速一次性消耗品,软包装产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BOPP薄膜在业界享有“包装皇后”美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纺等行业。

近年来,BOPP薄膜行业持续低迷,国内一些产能低、能耗高、成本大的中小企业纷纷出局。而中国软包装集团却风景这边独好:世界最高产能的生产线24小时开机生产,企业“只收现款,概不赊账”的财务制度即便苛刻,采购商仍排队上门,园区内近3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天基本都保持着“零库存”。


“口出狂言”背后的胆量和努力

发轫于房地产业的翁声锦,2006年起决定转型制造业。

那年,BOPP专委会年度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当翁声锦表示要成为“薄膜行业的第一”时,台下哄堂大笑。

提起跨界转行到完全陌生的石化行业,翁声锦表示:“实业兴国,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选择软包装,是因为当时这个行业基础和规模都比较薄弱,但产品科技含量极高、商机巨大。”

经验、技术、人才“三无”。翁声锦听说德国有生产设备,可厂家一看他原先是搞房地产的,一口拒绝了生意。

凭借激情、胆量和努力,2006年,中国软包装集团在罗源湾畔建了第一条BOPP生产线。十年磨一剑,至今在全国建成五大BOPP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的25%、全球的10%,成为“世界膜王”。

虽然产品供不应求,但因上游的原料聚丙烯一直控制在国内几家石化大企业手中

,即使行情极好的时候,下游单价涨1500元,上游原料商跟着坐涨2000元。成本降不下来,虽然规模做大,却难言做强。

要想坐稳“膜王”交椅,必须突破这一瓶颈。2012年,机遇来了!

抓住国家鼓励进口天然气和投资体制改革“非禁即入”的双重机遇,中国软包装集团决定进军上游重化工业,落子江阴,投资150亿元建设中景石化科技园,并配套建设码头和储罐区。

丙烯、聚丙烯资金和技术门槛极高,长期以来被几大央企垄断。翁声锦此举再次被认为“口出狂言”。然而,仅仅5年,在当初的一片海域和滩涂上,一座气势磅礴的石化产业园区已拔地而起。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简政放权,激发了民间资本活力。”翁声锦说,过去,投资这么大的项目,都要到国家层面立项、审批。现在,国家将权力下放给省里。

“我们紧盯产业前沿,引进国际一流技术设备,和我们合作的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丙烷脱氢压缩机、全球最大的聚丙烯挤压机、全球单产最大的丙烷脱氢装置、全球单产产能最大的聚丙烯装置……每一样都是‘私人定制’。而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监理则由中石化SEI公司全面负责。”翁声锦说。


全产业链赢得更多话语权

点开中景石化科技园生产关系图,一个高效集聚的软包装产业链跃然眼前:进口的液化石油气(LPG)运抵专用码头,通过输气管道进入低温罐区,脱氢后制成丙烯,再经过催化、裂解、聚合成聚丙烯,最后加热拉伸就是薄膜。

同时,LPG可生产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工业或者民用燃料。而在生产丙烯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还可衍生出汽车用液氢新能源和双氧水、环氧丙烷等重要化工原料。其中,用双氧水生产的己内酰胺,恰恰是邻近长乐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菜”。

当初选择江阴投建中景石化科技园,翁声锦看得很远。

这里是天然良港,可停靠30万吨级的轮船,实现货物大进大出,降低成本。我们已和中东、美国的4家天然气供应商签下了10年的供货合同,进口炳烷裂解生产丙烯。”“这里北至上海,南到广东,半径约500公里。而这个区域塑料消费占全国的70%,车间建在销区,将让企业每年节约中间成本2亿元。

同时这里还是自贸试验片区,有很多优惠政策。”

翁声锦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为全亚洲的LPG现货基地,全亚洲的LPG贸易都可实现在任意地开单、在江阴港交割。”

全产业链,不仅能让中国软包装集团的成本下降,产品竞争力、企业话语权凸显,还可能让企业在LPG的国际期货中拥有话语权。

最新动态:90万吨PDH项目已获批

2019年11月4日,福州市福清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对“福建美得石化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作出审批决定的消息。

堪比浙石化!民族聚丙烯巨头从世界膜王到石化巨人传奇之路

项目由来:福建美得石化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福建美得石化有限公司年产66万吨丙烷脱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2年11月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取得了福州市环保局的批复文件;二期工程《福建美得石化有限公司年产66万吨丙烷脱氢项目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3年12月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取得了福州市环保局的批复文件。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19年3月投料试生产;而二期工程尚未开工建设。

为保证丙烯单体的供应,福建美得石化有限公司拟对原二期工程生产装置的工艺和规模进行调整,生产工艺调整为引进美国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进行丙烷脱氢生产丙烯单体,生产规模扩大至年产90万吨丙烯产品。

本项目所需原料丙烷将从美国、中东、印尼、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所得产品丙烯均用于中景石化、中江石化的PP装置正常生产使用。丙烷脱氢项目的建设使得丙烷脱氢制丙烯、丙烯聚合制聚丙烯、聚丙烯加工成BOPP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极大提升中国软包装集团的竞争力。

声明:本图文内容来源于公开资料或者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若您发现图文内容(包含文字、图片、表格等)等对您的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侵犯,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