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 孝善敬老點染夕陽紅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森 趙吉仁 吳正楠

永昌 孝善敬老點染夕陽紅

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公建民住”居家養老的居住區。

成立“孝善基金”,引導鼓勵社會形成行善敬老、子女孝善養老的新風尚;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解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一個個公建民住的居家養老項目建設完成……在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永昌縣積極搭建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的平臺,解決了子女外出務工的後顧之憂,培育孝悌和睦家風,倡導敬老養老之風,促進了孝道文化在農村的廣泛傳播,為永昌縣鄉村振興和鄉風文明建設注入了豐富內容。

孝老養老蔚然成風

自今年7月份以來,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79歲的閆世才和老伴每個月都能按時收到村上“孝善基金”給2人發放的480元錢,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多了一份舒心。

閆世才老人和老伴每個月收到的480元錢中,除了子女按月給每個老人繳納的200元錢的贍養費外,還有村上孝善基金給每個老人籌集募捐配套的40元。“這個基金好,這些錢是我和老伴每個月的零花錢。”閆世才說,有了這個基金後,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每月都輪流回家探望,孫子也經常回來。在這之前,子女們雖然天天打電話,但一忙起來兩三個月才回來看望一次。

閆世才說的“孝善基金”是馬營溝村今年7月26日正式啟動運行的。這一基金啟動以來,共募集“孝善基金”51800元。截至目前,孝善基金運行4個月來,享受“孝善基金”的70歲以上老人從當初的64人增加到了71人,共發放“孝善基金”64800元,其中子女繳納贍養費54000元,村級組織配發10800元,實現了在村上長期居住的70歲以上老人的全覆蓋。

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的“孝善基金”就是讓子女每個月30日前親自把贍養費交到村上,每次每人交200元錢,在次月以現金形式再加上村級組織配發的40元錢一併發到老人手裡。這一基金的建立有效促進了子女孝老敬老的良好風尚,不僅讓老人老有所養,而且能讓子女常回家看看,讓留守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日子過得更加舒心。

馬營溝村的“孝善基金”裡的村級組織配發的資金來自於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和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要確保“孝善基金”的長期運行,還得依靠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現在村集體經濟有收入了,為孝善基金的長期運行提供強有力的經濟保障。”永昌縣新城子鎮馬營溝村黨支部書記郭成武坦言,去年村集體經濟首次收入了6.4萬元,以後隨著產業的發展,村集體的收入會越來越好,會給村民辦更多的實事好事。

今年10月份啟動“孝善基金”的永昌縣新城子鎮西灣村10月份有40多個老人領到了孝善基金,11月份則增加到了80多個老人,按時積極繳納贍養費回村看望老人的村民日益增多。11月21日,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率先在全鄉舉行“孝善基金”募捐暨啟動儀式。

現在,一個個“孝善基金”正在永昌農村紮根成長,在這種機制的激勵下,隨著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次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享受到了基金帶來的幸福。

留守老人幸福滿滿

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留守鄉村。長時間的留守,讓誰來照顧獨居、空巢、高齡老人成為農村一大難題。

為了讓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多一分關愛和幸福,近年來,永昌縣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以建檔立卡貧困村和勞務輸出鄉鎮為重點,選擇老年人口相對集中、交通便利,且方便老年人出行的地段,採取改建、擴建和新建等方式,建成了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

走進永昌縣新城子鎮西灣村,記者看到,各種適合老人閱讀、娛樂、鍛鍊的書籍和設施應有盡有,老人吃飯的食堂乾淨敞亮,油煙機、冰箱、消毒櫃、餐桌等廚房用具配備齊全,在廁所、通道等地方還設置了老人無障礙設施。

“多的時候每天有50多個老人在這裡活動鍛鍊,相互照應。老人一天花5元錢可以吃中午和晚上兩頓飯。”永昌縣新城子鎮西灣村村支書趙世俊說,西灣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是按照“村級主辦、群眾參與、政府支持、自籌互助”的原則,依託閒置校舍建成的,主要為農村老人提供環境人性化、活動常態化、服務親情化的日間照料服務。來這裡的都是子女在外面務工的留守老人,互助老人幸福院除了給老人提供娛樂健身設施外,還與村衛生所建立聯繫,做到小病院內診治,大病子女接回養治。開展日間照料、情感交流、應急服務、文化娛樂、法律援助等服務。同時,對零散居住在村裡的老人開展“定人定點定時”探視幫扶照料活動。

西灣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的趙勇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和幾位老人幾乎天天在院子裡的活動室唱永昌小曲,有了這個場地,每天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為確保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正常運轉,金昌市和永昌縣民政部門每年列支3萬元經費,專門設立公益性崗位管理人員一名,負責院內的衛生打掃和做飯及日常維護。

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基本滿足了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休閒娛樂、保健康復、感情交流、膳食供應等服務,為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提供了良好平臺。

數據顯示,永昌縣目前已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92個,其中新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37個,鄉鎮老年活動中心3個;建成永昌縣福利院和河西堡鎮敬老院2處,同時實現多元主體參與,多種形式發展。隨著全省首家“公助民建民營”“醫養結合”模式清河敬老院的建成,永昌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運營,標誌著全縣已逐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孝善文化風靡鄉間

今年7月,72歲的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村民張蘭英不花一分錢,就從居住了幾十年的泥石流災害區舊房裡搬遷到了南壩鄉修建的42平方米的“公建民住”的新房裡,老人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張蘭英老人的子女長年都在外地打工,老人一個人常年住在泥石流災害區的舊房裡,每逢下暴雨時,山洪都會給老人的家帶來巨大的威脅。“現在住到新房子裡,再也不用擔心山洪下來房子不安全了。”張蘭英說,做夢都沒有想到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而且政府把所有的用具都配備齊全了。

在何家灣村,和張蘭英一樣的22戶老人已經搬進了“公建民住”的新房裡。永昌縣南壩鄉鄉長張忠虎介紹,新建的“公建民住”住房主要解決孤寡留守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住房、養老問題,讓這些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能夠舒心地安度晚年。

除此之外,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永昌縣南壩鄉組建了孝老愛親志願服務隊。通過鄰里互薦、鄉村社評選的最美孝老愛親家庭、最美情繫國防家庭、最美勤勞致富家庭,孝道紅榜成員組成了何家灣村孝老愛親志願服務隊,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孝老愛親等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講身邊故事來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

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引導廣大群眾知孝義、講孝德、踐孝行,永昌縣堅持把培育“孝善文化”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鄉風文明的突破口,探索實踐“孝善+”特色創建活動,通過制度約束和載體創新,培育孝悌和睦家風,為鄉村振興和鄉風文明建設注入了豐富內容。目前,永昌縣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已達82.1%。

從孝善基金到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再到“公建民住”的居家養老,永昌縣正用孝善敬老點染出全縣的一片夕陽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