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看門道丨文化養老是什麼?如何托起更絢麗的“夕陽紅”?

談起文化養老,有些人感到陌生。事實上,養老不僅要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更需要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現實中,老年大學、老年文化活動室等屬於文化養老的範疇。談到這些,很多老年人卻有不少牢騷: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報名堪比春運搶票;一些老年活動室要麼常年門可羅雀、要麼活動室熙熙攘攘無立錐之地。

如何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文化產品,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最近,濟寧市出臺了一項指標體系,對文化養老進行了引導和規範。

據《大眾日報》報道,“濟寧文化養老指標體系”在2019尼山文化養老論壇上正式發佈。指標體系分為文化養老示範評估機構指標體系和文化養老示範村(居)委會、示範鄉(鎮)、示範縣(市、區)四大評估指標體系,從不同層級組織出發,設計出適用於本區域使用的具體指標。濟寧文化養老指標體系的發佈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績效評估的空白。

以文化養老示範評估機構指標體系為例,濟寧市要求養老機構需在設施建設方面配備專門的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健身場所和無障礙設施。活動開展方面成立老年人興趣小組或社團;定期聘請專業人員為老年人開展養生教育、急救常識等;定期舉辦適合老年人的旅遊、參觀活動;設立老年人志願服務團隊,開展老年人互助活動……如何完善文化養老硬件配置,如何服務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明確的標準。

文化養老為何如此重要?

加強老年文化建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山東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8年底,山東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239萬,佔全省總人口的22.29%,是全國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另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我省家庭人口中含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戶數比例為39.4%。在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比例的高達60.4%。其中,單身老人戶數佔比22.1%,只有一對老年夫妻的戶數佔比38.4%。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豐富,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在許多地方,老年大學招生報名堪比“春運”,很多人為拿到名額凌晨就去排隊領號。“一座難求”的背後,反映了老年人對精神文化旺盛的需求,與現實條件之間的巨大缺口。

構建多層次的養老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央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山東按照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發展思路,持續推動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2221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500家、農村幸福院1.1萬家、居家養老信息平臺101家,建成機構養老床位46萬張、護理床位17萬張。同時,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積極優化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深入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牢固樹立培育積極老齡觀,將養老、孝老、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之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

記者也注意到,目前老年文化建設與人口老齡化發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各地對文化養老的重視程度不一。做好文化養老工作,必須轉變觀念,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予以足夠重視。

在認識上,要將文化養老作為一道“必答題”,而非“選答題”。一些子女在照顧老人生活時,注重滿足老人的物質需求,缺乏對老人精神生活的關注,“工作忙,沒時間”成為人們慣用的藉口,“常回家看看”成為奢望。雖然精神生活是更高層級的追求,但不意味著精神生活必須依附於物質生活,或者必須先有物質生活再有精神生活。在養老問題上,對老人精神生活的關注應與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同等重要,而不能刻意安排先後順序。事實上,絕大部分老人的要求並不高,在生活條件不富裕的情況下,子女能夠“常回家看看”,多一些問候,社會能多一些關懷,老人同樣能夠得到滿足。

在工作中,要更加重視農村文化養老工作,以更大力度改善農村養老條件。當前,農村養老水平和城市差距比較大,在文化養老方面差距更甚。曾有專家提出“農村老人最大的問題不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空虛”。特別是農村留守老人,他們渴望子女的體貼與照顧,渴望參與更多的社會交往,期盼豐富的精神生活。但子女離巢使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難以很好解決,面臨諸多困境。在農村養老工作中,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任務更加艱鉅。

此外,做好文化養老,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每個人都不應是旁觀者。規模龐大的文化基礎設施需要政府投入,文化活動需要社會組織參與,“常回家看看”應成為個人自覺的行動。對於老年人的關懷,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幫助他們走出焦慮,安享晚年。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年輕人就有更可期的未來。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蔣興坤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