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王沥川

这里睡着王沥川,生在瑞士,学在美国,爱上了一个中国姑娘,所以死在中国。

——《遇见王沥川》

永远比别人慢半拍的小编,从两年前那个看到《遇见王沥川》的夏天开始,一度陷入“吾日三省吾身”的境地:“今天你对王沥川move on 了吗?”答案也总是斩钉截铁:“并不!”

属于夏天的树影一直晃晃悠悠,人有时会觉得如果能就这么绕着“move on”打转其实没有什么不好。

再见,王沥川

只是,一切在今天落幕,所有人真的永远不能 move on了。

11月27日凌晨,有网友称,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中出现意外,现场心肺复苏后仍处于昏迷状态,最终送往医院。3个小时候,高以翔先生抢救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35岁。

再见,王沥川

高以翔(Godfrey Tsao,1984年9月22日~2019年11月27日),原名曹志翔,台湾省台北市人,华语影视男演员、模特,毕业于卡普兰诺大学。200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爱情魔发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后主演多部电视剧及电影作品。2013年,在都市情感剧《遇见王沥川》中饰演男主角王沥川。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晕倒抢救,后浙江新闻发文,证实高以翔抢救无效去世。

这样优秀演员的离去令人惋惜,但仅仅今年,日常生活中的猝死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3月25日晚,东单体育馆中一名中年男性在运动过程中突发心搏骤停倒地。幸运的是,当时有几位协和医院的医生在场,使用球场配备的急救设备——自动除颤仪(AED)——进行抢救,随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最终患者转危为安。

因心搏骤停不幸离去的事件一再见诸报端令人心痛,作为医学媒体,我们必须反复强调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首先,对于心肺复苏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即心脏骤停之后的4~6分钟。如果能在黄金时间内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会

大大提升抢救成功率。而抢救间隔一旦超过6分钟,即使抢救成功,也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其次,何为AED?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心搏骤停这个词很常见,但AED这个词略显陌生。

AED全称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中文名称体外自动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二十世纪50年代由美国首先研发出AED且被应用于医院,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早期除颤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重要性,AED开始被逐渐应用于院外。AED内置操作指南录音,只需要操作者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和除颤,最大特点是操作者即使不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也能进行操作,便于在院外和公共场所推广和在人群中普及。

AED主要被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除颤。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搏骤停,如果早期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准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每推迟1分钟,患者的死亡风险就会大大

增加,心室纤颤是导致患者心搏骤停是主要原因,所以,早期除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一步。

AED的操作步骤:

① 接通电源,开启AED。

② 观察患者胸部情况,将患者胸部擦拭干净,并保持局部干燥。在患者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相应位置放置电极片(位置可参考AED的图片说明)。

③ 按下"分析"键,分析心律。分析完毕后若提示除颤应远离患者,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任何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

第三,我国的心肺复苏抢救及相关知识普及仍不到位,这需要整个社会协同合作,从分调动医学团体和民众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急救知识宣传教育。

最后,愿高以翔先生走好,感谢你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荧幕角色,下一次,希望能和你早点遇见。

再见,王沥川。

再见,王沥川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再见,王沥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