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該說再見了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1月24日文章,原題:再見,香港

過去的兩個半月時間裡,我的太太一直在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但是隨著近來局勢的嚴重惡化,我們一家三口不得不非常遺憾地離開香港。

香港,该说再见了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再見,香港)

我和太太在到達香港時就想好,只要我們遠離抗議中心,不看新聞,這座城市就會顯得平靜。我向遠方的家人和朋友報了平安。生活就這樣繼續。

香港,该说再见了

(香港資料圖,圖源:IC Photo)

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座城市的眾多遊樂場中。在那兒,作為(帶孩子的)父親,我總是少數。許多孩子由菲律賓保姆陪同。

貿易讓香港變成一座國際化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覺。儘管香港的包容度很大,但並不是完全沒有歧視的城市。我親眼看到過一個逆行的印度小夥被一個美國人攔下訓斥。作為一個白人男性我經常覺得在這裡生活更容易,而我的太太因為較深的膚色常會被人看作是保姆。殖民時代的遺產仍然遍佈這座城市。超市裡的商品不是從英國就是從美國進口,對來自中國內地的商品普遍抱有疑慮。

我女兒的幼兒園老師來自四大洲。女兒學會了中文歌,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交了朋友。這些孩子不在乎其他孩子來自哪裡,以及他們的外表和語言。在這裡,香港像烏托邦一樣充滿希望。

然而,局勢不斷惡化,暴力事件不斷增加,無辜的人成為犧牲品。每次出行前,我都要在網上查看抗議人群在哪裡。

當遇到穿黑衣的抗議者時,我們總是保持警惕。我們還開始刻意地避免穿白衣服,不想被看作是支持港府的人。

香港,该说再见了

1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發生暴力事件(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香港,该说再见了

(黑衣暴徒向警方投擲燃燒彈)

令人震驚的是,香港市民的權利因為抗議活動受到如此多限制,普通人的生活狀況不斷惡化。一名老出租司機說:“以前的香港早就不存在了。現在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作者克里斯朵夫·克羅布勒為德國作家,青木譯)

您就是環環的衣食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