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公安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吳忠網訊(記者 吳海燕)“從機關到基層,從二線到一線,從坐在辦公室工作到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在與群眾打交道中,看似在‘磨嘴皮’,卻需要熟練掌握溝通技巧,還要有大量法律知識儲備。”11月21日,說起兩個多月來從機關到派出所工作的感受時,同心縣公安局丁塘鎮派出所民警田地深有感觸。田地是此次同心縣公安局深化“1+X+N”社區警務模式,精簡局機關30名警力下沉基層一線的一員。目前,該局社區民警人數達到全警人數42%,社區民警警力佔到派出所總警力的60%以上。

“身”沉基層練內功,“心”換角色樹形象。社區民警工作怎麼幹?同心縣公安局制訂了獎罰分明的績效考核細則,依託考核倒逼民警主動學習,提高自身能力,解決本領恐慌的難題。警務改革推行後,警力沉下去了,民警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了,聯繫群眾更緊密了。該局治安大隊大隊長馬會雲說:“以前,工作沒有抓手,社區民警工作浮在社會面上。現在,通過考核抓工作,民警的工作理念發生了轉變,沉到群眾中的時間多了,警民關係也改善了,我們工作也輕鬆了。”

手機丟了、鄰里產生糾紛了、樓道燈壞了,這些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對老百姓來說卻是大事。“群眾的事情就是公安工作的方向,我們要站在群眾的立場幹工作,解決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11月20日,同心縣豫海鎮派出所所長譚興發說。

豫海鎮派出所推行“兩室一隊”警務改革後,社區民警主動對接社區,為群眾“解疙瘩”“調糾紛”,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清水灣小區地處城鄉結合部,豫海鎮豫西社區民警馬劍主動深入社區走訪,建立樓長負責制,對接物業安裝監控,聯繫市場監督管理局整頓市場,一系列工作開展後,小區發案率下降了,群眾滿意度提高了。小區住戶康有英對社區民警的工作點贊:“公安機關做的工作越來越務實,觸碰了基層的‘神經末梢’,能與群眾打成一片,我們很安心。”

同心縣公安局變單打獨鬥為警民合力,建立“公安、司法、基層法庭+鎮(鄉)村”聯合作戰的矛盾糾紛調處體系,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起始、解決在基層。今年前10個月,該局共排查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2180起,未發生“民轉刑”案件,查處治安案件817起,查處治安違法人員1626人。

“社區工作就要在一線推動,問題難題就要在一線解決,矛盾糾紛就要在一線化解,警民感情就要在一線培養。”同心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宋繼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