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縣眾興鎮:公共空間成為群眾增收“聚寶盆”

今年以來,泗陽縣眾興鎮核清底數,“找到源頭,抓住重點”,動員群眾,依靠群眾,把公共空間治理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原建國木材廠,佔地82畝,該地塊被政府徵收多年,後被他人侵佔,我們收回並復墾對外發包,集體年增收3萬元;對鍋底湖邊被他人侵佔17.4畝魚塘收回對外發包,集體年增收4.6萬元;高速公路取土塘120畝,取土塘邊20畝土地被村民侵佔,收回對外發包,集體增收5.9萬多元。對村內‘十字河’132畝水面對外發包進行無害化養殖,集體年增收5.28萬元;對古黃河沿線136畝灘面,統一栽植了3500棵楊樹,村集體將年均增收10萬元。”眾興鎮楊集村黨支部書記黃衛國興奮地說。

楊集村為使公共空間治理增收的資金保值增值,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經多方籌措及省民委的策應扶持,共投入396萬元在意楊產業園購置412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並對外發包,年收入承包金10餘萬元。標準化廠房的購買、發包,壯大了集體資產,實現了資金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良性循環,既推動產業發展,又增加集體收入、帶動就業。像楊集村這樣把公共空間變成群眾“聚寶盆”的還有界湖、姚圩等7個村,全鎮實現公共空間治理增效共130餘萬元。

胡 光周天照王守成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