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好去处!遵义已建成投用94个“日间照料中心”

“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有的是从2008年开始就长期以此为家,唱歌跳舞、聊天看书、打牌娱乐。最多的一天,有300多位老人在这里用餐。”

洗花井日间照料中心

75岁市民徐仕清:“去年我生日就是在日间照料中心过的。现在我也爱带亲戚朋友去走走,玩一下呀、打打牌呀,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至10月底,今年已经完成40个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累计下来,全市已有94个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是新名词。但从字面上就能知道,这里主要是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一个“白天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日间照料中心“忠实粉丝”多

沿着蔺家坡还房小区内的道路一直向前,一幢有着“红花岗区洗花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标志的二层楼房,便出现在眼前。2008年,“红花岗区洗花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由万里路街道办事处率先在全市建设启用。

养老好去处!遵义已建成投用94个“日间照料中心”

洗花井日间照料中心经常举行老年人聚会活动

红花岗区洗花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冉隆铭,时任万里路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据冉隆铭介绍:“11年前,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凸显,我们认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社区养老迟早要启动。于是办事处组织人员先后到青岛、大连去考察学习,回来因地制宜确定了我们自己的社区养老方案。”

养老好去处!遵义已建成投用94个“日间照料中心”

 冉隆铭介绍洗花井日间照料中心获得的荣誉

如今,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已从最初的400多平方米拓展到800多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法律维权、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

冉隆铭带着记者参观了中心的娱乐室、读书室、休息室和食堂。才刚入冬,这里已经为老年人烧起了炉子,每间房都很暖和。

养老好去处!遵义已建成投用94个“日间照料中心”

洗花井日间照料中心有一群热爱书画的老年人  

“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最多的一天,有300多位老人在这里用餐。前几天,还有个老人家问我附近有没有租房的,想搬得离我们近点。”冉隆铭笑着说,辖区还有一对老两口,家里原本请有保姆,可就认定了这里饭菜好吃,每天都让保姆过来打饭。

由于历年工作出色,“红花岗区洗花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曾获得国家级表彰,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

94个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

数据显示,2018年末,遵义总人口812.75万人,常住人口627.07万人。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达105.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82%。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一直把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作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的重点,列入省、市民政民生实事项目内容。同时,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通过场地支持、资金扶持、资源整合、人才推荐、综合培训等多项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

养老好去处!遵义已建成投用94个“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  

“这些日间照料中心的选址,都是在县(区、市)人口相对密集、老年人较多的城乡居住地,通过升级打造、新建或改扩建方式进行。其中,主城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到了总数的64%。”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养老服务发展目标,推进日间照料中心这项工作落实情况,被列入各县(区、市)年度考核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要求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标准化、规范性统一建设,在选址、建设、规划上,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出发点,高质量地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健身、阅读及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确保把民政民生项目建设成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和干部廉洁的“廉政工程”。  

绘就遵义老年人“关爱地图”

“对各县(区、市)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省、市两级都给予了相应的资金补助。”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第一批资金补助,省级130万(用于13个日间照料中心)、市级205万(用于6个日间照料中心)已下发完成。第二批补助资金,将在各日间照料中心验收合格后下发。

为了各县(区、市)日间照料中心顺利运行,我市建立起调度督查工作机制,采取综合督查与专项检查、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城乡日间照料中心的改扩建、管理、运营等进行全程监管。

在运作构架上,要求已经建好的日间照料中心,结合属地居民的生活、生产习惯,探索采取村、社区与专业机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公建民营)。其中,卫生医疗服务由社区、村卫生诊所(室)开展;配餐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由属地民政部门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或相关企业承担。

在安全方面上,把日间照料中心列入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对象,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消防设施配备、用电用气用水、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越来越多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意味着有更多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专业照护等多项服务,也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参与文体活动的平台,丰富、充实着他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空间。

在我市稳步推进社区养老民生工程之际,今年8月30日,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了54个市(区)为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贵州省的遵义市、毕节市入选。其中,遵义市获得2326万中央财政资金,排在所有入选地区第一名。

这也标志着,未来我市将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起具有遵义特色、服务专业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绘制出一幅遵义老年人的“关爱地图”。(遵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