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1、我國火山、地震的分佈

我國受

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擠壓,地震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我國6級以上的地震共發生800餘次,

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帶的分佈如下圖所示,其中規模較大的火山群有:五大連池、長白山天池、卡爾達西,規模較大的地震帶有:西北地震帶、華北地震帶、南北地震帶、喜馬拉雅地震帶、滇西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

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圖1 中國主要的火山地震帶分佈

2、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形成,有多種可能的誘導因素,由此可以將地震分為五類

①構造地震,地殼運動時,各個板塊之間相互擠壓,使得岩層受力變形,在地殼薄弱的部位發生斷裂錯動;②火山地震,火山爆發噴出地面時,引起的震動;③塌陷地震,溶洞陷落或礦井頂部塌陷引起的地表震動;④誘發地震,由於水庫蓄水等引起地地震;⑤人工地震,炸藥爆破、地下核爆炸等原因引起的地表震動。

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圖2 地震的示意圖

板塊運動引起的構造地震,佔全世界地震地90%以上。世界共有六大板塊,板塊之間主要有兩種邊界:①生長邊界,即兩個板塊相互遠離,產生海嶺、斷層和新的大洋(紅海正在逐漸擴大);②消亡邊界,即兩個板塊相互擠壓,產生山脈、海溝、火山與地震帶。世界六大板塊的邊界如下圖所示,其中我國位於亞歐板塊,受到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火山、地震頻發。

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圖3 世界六大板塊分佈圖

3、地震的危害

地震發生時,會以地震波的形式快速地釋放能量,使得地表產生振動,引起地表建築物地倒塌、滑坡、崩塌、地裂縫、海嘯等自然災害,並有可能引發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等次生災害。

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圖4 地震造成的地裂縫

4、地震震動的特點

地震波由震源產生,迅速向四周擴散。地震波分為橫波(P)、縱波(S)和麵波(L),其中縱波傳播速度最快,橫波次之。因此在地震發生時,地表建築物往往先開始上下搖動、再左右晃動

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圖5 橫波與縱波的傳播速度

5、地震中,如何逃生

從地震開始發生,到對建築物造成損害,平均只有12秒。在發生地震時,可以擇機選擇以下幾種方式逃生:

①在平房或者低樓層,可迅速向室外的開闊地帶,遠離房屋等建築;

②在樓房高層,不可乘坐電梯,應迅速躲到洗手間、桌子、床鋪下面,在第一波地震後迅速撤離,以防強餘震;

③在學校、影院等人口密集區,切勿慌亂,就近躲到牆角、桌椅下面;

④如果有充足的時間,關閉電源、煤氣

中國主要的「地震帶」——分佈、成因、危害與自救逃生

圖6 “活命三角”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