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七種病,你中招了沒?

小微企業七種病,你中招了沒?

創業泡沫散去以後,大家關注的問題,終於從如何快速找錢、如何講好一個故事,逐漸變成了如何解決現實中存在的每個小問題。

一個很小的初創團隊沒有錢,也看不清楚未來,如何才能凝聚起大家的鬥志?這時不僅要講故事,也不僅靠薪資,而是要靠真正讓每個人都有所成就的使命感。

看看以下7種小微企業問題,你的企業中招沒?

企業不穩定導致的激勵不持續

小微企業多涉及新興行業和第三產業,這些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壽命較短;

企業正處於迅速成長的階段,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範圍等都有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合併、分立、投資轉向等造成企業中止的情況時常發生;

企業規模較小,控制權集中,在經營決策上較為隨意,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企業政策變動大,持續性較差;

管理層的人才流動性很大,也造成了經營決策上的不連續性。

小微企業難估值、股權難定價

如同商品的價值一樣,公司的價值只有投入市場才能通過價格表現出來。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中,公司股票的價格就是公司的長期價值。

然而,由於小微企業多為非上市公司,股份期權制度激勵又是通過行權價格與轉讓價格之間的價差實現的,制定行權價時缺乏市場價格作為參考,因此眾多小微企業要評估其價值就難得多。

目前,大多公司會以淨資產作為評價標準,但公司淨資產隨著會計處理的不同,差異會很大,不能真實地反映公司的長期價值,這也就很難對經營者的業績作出合理的評價。

員工業績考評困難

部分小微企業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沒有建立規範的基礎管理制度,企業沒有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不能正確地衡量員工的業績,實施激勵股權時就缺少了進行股權激勵的依據。

錯把股權激勵當員工福利

很多小微企業主對實施股權激勵的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這給股權激勵的實施帶來很大障礙,股權激勵是長期激勵,對被激勵對象而言具有收益不確定性的特點,用之不當不但不能激勵,反而適得其反。

股東進退機制易引發股權糾紛

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經營管理者及其他員工將不斷髮生變化,有的員工會離開公司,有的新員工會進入公司。員工取得公司股權以後,作為新股東,有可能與老股東在公司經營管理、發展戰略上出現分歧,股東之間出現矛盾並導致糾紛的風險大大提高。

另外,由於民營非上市企業財務很不規範,有的企業明明盈利,卻在財務報表上顯示為虧損,這就造成績效考核的失真,從而引發公司與員工的矛盾。

最重要的是,非上市公司股東進退機制很難理順,由於公司性質的不同,股東的進入退出受到的限制約束相對小很多。因此,因員工離職等原因而導致公司需要回購股權激勵的股份時,操作起來比上市公司複雜得多。

股權稀釋的風險

不論是股權還是期權的授予,其結果必然使現股東的股權被稀釋,現股東的控制權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削弱。

對於有上市打算的公司來講,如果股權激勵計劃對大股東的股份稀釋過大,有可能造成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從而對公司的上市主體資格造成負面影響。

即使公司不打算上市,如果股權激勵方案設計得不合理,也有可能導致公司陷入“公司僵局”,使公司股東無法作出有效決議。

股權激勵方案不完備

在股權激勵方案中,由於缺乏對各種觸發機制的事先約定,例如,對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組織機構變化、員工職位變化、離職、退休、死亡、工傷等各種情況沒有事先約定,導致不僅沒有達到長期激勵的效果,還會引發各種糾紛。

另外,也有的企業任意變更股權激勵方式,從權益結算股權激勵(如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等)變更為虛擬股票,從而引發員工不滿。

在小微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中,很多企業為圖方便和避免頻繁變更企業工商登記資料,往往採取股權代持的方式。如果員工離職,再通過私下轉讓的方式解決股權回購的問題。

另外,當股權激勵對象數量較大時,為了使公司的股東人數符合《公司法》及《證券法》的規定,公司高管或其他僱員集合資金註冊新公司,由新公司向目標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或受讓公司股權。這種方式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資本賦能對接峰會

對接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洞見資本杜明堂、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小微企業七種病,你中招了沒?

【峰會八大模塊】

小微企業七種病,你中招了沒?

【股權融資】:現場輔導商業計劃書,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