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摘要

人們活著的時候,很少會主動撥開自己的靈魂。流光溢彩、誘惑遍地的時代,慾望的空洞吞噬了不少人的心智。凱恩斯曾說:“社會心理決定了人類永久的經濟問題。”

從炒房、炒股,到炒幣,再到炒鞋、炒盲盒……每一代人都會遇到屬於自己年代的機遇,每一代年輕人也都不可避免地成為自己時代炒作狂潮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助推者。

這些炒作狂歡的時代裡,瀰漫著青春、莽撞與荷爾蒙的味道。嘿,夥伴,歡迎來到“炒炒炒”的大時代!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一、70後:炒房的狂歡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1980年1月,《紅旗》雜誌發表《怎樣使住宅問題解決得快些》一文,文章指出住宅是個人消費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走商品化道路。

但這個“解決得快些”一等就是18年。1998年,《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印發,福利分房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商品房走進了大眾視野。

2003年8月,國務院明確將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炒房團日漸興起,他們浩浩蕩蕩,從坐火車、坐輪船、到坐汽車、坐飛機,不遠萬里去各個有商機的地方炒房。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溫州炒房團。

當時,不少開發商更是在溫州三大報——《溫州晚報》、《溫州都市報》、《溫州商報》上猛砸廣告,以吸引人們的目光。報社變成了“看房旅行社”,組織炒房團甚至成為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運作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報社3年間共組織大大小小的看房團近百次,《溫州晚報》還成立過購房俱樂部,採取會員制,會員一度超過6000人。

2004年,炒房迎來新一輪小高潮,“全民炒房”的大時代到來,三十而立的70後們正值成家立業的重要人生階段,買房、投資成為規劃裡的重要一步。全國房價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迅速上漲的勢頭,不少人醒悟過來,開始炮轟“炒房客”,認為他們是炒高房價的罪魁禍首。

有媒體總結,溫州人北上,山西人南下,兩大炒房團的炒作格局開始形成。

2005年3月、2005年5月,老國八條、新國八條先後出臺,“穩定房價”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在限購政策下,一些地方出現了上午結婚、下午離婚買房、再復婚的荒唐局面。不少年輕人在一結一離中,漸漸偏離了人生規劃,此類橋段也成為不少影視作品裡的經典劇情。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電視劇買房夫妻劇照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熱火朝天的炒房大時代漸漸落下帷幕,靠炒房一夜暴富的時代已經遠去。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二、80後:炒股的瘋狂

如果說70後在炒房中漸漸安穩於生活,那被稱為“垮掉一代”的80後們,隨即轉入了股市。

2007年,中國股市迎來了歷史高點6124,“股民”一詞深入人心。第一代“職業股民”諸如楊百萬靠炒股實現財務自由的故事,給很多人帶來了快速暴富的希望。

牛市熱潮中,東北證券一篇名為《超級大牛市已經起錨,上證綜指萬點不是夢》的策略報告,以近乎歇斯底里的吶喊為A股上漲搖旗助威,這也成為了此輪炒作熱潮的巔峰標誌。

股民們在“夢言夢語”中追進了股市,一時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在談論K線、漲跌和金錢。

這一年,即便是出生在1989年的最後一批80後,也正在步入成年。他們是新面孔,但士氣絕不輸於前輩們。由於他們是最早一代接觸互聯網的群體,他們天生敏感,聰明又懂得變通,不少人在牛市裡混得如魚得水。

不過,美夢很快就破滅了,緊跟而來的是噩夢。此後,股指從雲端跌入深谷,一口氣跌至1664點,一大批牛股的股價甚至從三位數跌到了個位數,不少股民由於加了槓桿,最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這之後,股民們開始自嘲自己是“韭菜”,還戲說“自己被莊家不斷地收割,割了一茬還有一茬,並還能不斷生長。”一代代股民們在股市裡知道了什麼是關燈吃麵,什麼是抬轎子,什麼是金融危機,什麼是莊家操盤。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電視劇坐莊2-操盤手劇照

如今,A股近乎癲狂的熱情與狀態,已經不見。但對於經歷過股市炒作盛世的老股民來說,回憶一番,仍心旌盪漾、情不能禁。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三、90後:炒幣的荒誕

股市讓人們見識了虛擬資產的價值,未曾有人想到,再過幾年,更加抽象、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貨幣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資本世界。

比特幣(Bitcoin),日本人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當人們還沒弄清它到底是什麼的時候,比特幣的價格已經從2013年六七百塊,漲到2017年的近14萬,翻了200多倍,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前兩輪炒房和炒股。

之後,眾多虛擬貨幣紛至沓來,除了較為主流的萊特幣、以太幣外,無限幣、夸克幣、澤塔幣、燒烤幣、便士幣、隱形金條、紅幣、質數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人創造不出的。

一些更為小眾的虛擬貨幣在ICO(首次幣發行)時,價格能從幾毛錢指數型上漲到幾十幾百,不少創始人變現後就逃之夭夭,留下無數接盤俠欲哭無淚,賣無處可賣,留在手裡也不是。

區塊鏈變成了“區塊亂”。

幣圈裡,還不乏90後的身影,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北大本科畢業的孫宇晨,登上胡潤百富榜的比特大陸執行董事葛越晟,都是90後。資本市場讓人們認識到,這裡很公平,這裡並不是年齡的比拼,而是認知的比拼、創造力的比拼。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90後孫宇晨

繁華之中,必有隱憂。一位炒幣的90後在網絡上發文,道出了幣圈生態裡的風險和虎口。他以親生經歷說道:

工作一年,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身家”會一夜之間多出240萬。不過,在接下來的7個月裡,我抱著“200萬會變成800萬”的妄念,眼睜睜看著這串數字變成120萬、60萬、20萬,直到最後的18萬……“

一條來自“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的3分鐘錄音,更是把幣圈的黑暗炒作裸露出來,堪稱《如何割韭菜的經典教程》。錄音中,他直言:

區塊鏈創始人至少得是個紅人,人流才是核心競爭力,其他都是扯淡,只要有人信,傻×多了,幣也就有真有共識了,接下來就是忽悠他們就行了……

現實如此殘酷,正印證了那句話——曾經信仰你的群眾,一旦你跌落神壇,信仰者往往會比普通人反叛得更加徹底與瘋狂。

2017的暴漲後,比特幣的價格又從近十四萬的價格跌至兩萬多元,縮水近85%,不少小眾貨幣也由於交易量萎縮,漸漸消失在幣圈的大舞臺中央。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四、00後:炒鞋的盛宴

炒作沒有停止,新一代00後們在腳底下的鞋子上做起了文章。

某交易平臺顯示,一雙原價為799的Yeezy 2,行情火爆時,價格能上漲到四五萬元一雙。把上萬的鞋子穿在腳下成為年輕人們的潮流。

此背景下,有人將鞋子的價格編製成指數,以促進市場炒作,以NIKE(耐克(NKE.US))、ADIDAS(阿迪達斯)和AIR JORDAN(AJ,耐克旗下品牌)三大球鞋品牌編制的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阿迪達斯指數誕生。同時,人們還加入了漲跌幅、K線圖和“雲炒鞋”等功能,十分專業。

今年10月,央行上海分行下發了《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明確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防範此類風險。

經濟日報最新報道,10月中旬最新發售的一款耐克藍絲綢球鞋,發售初期被炒作到1萬多元,但目前已經跌到3000多元。11月以來,價格下跌的球鞋佔比開始增多,價格較高點跳水20%、30%已是常態。

還有90後大學生鞋販,因為球鞋價格瘋漲,導致資金週轉不開,借錢炒鞋欠款千萬,最終鬧上了法院。

鞋子,看似炒作的新物種,其背後有著統一的炒作邏輯,那就是利用人性的的衝動和貪婪。炒鞋盛宴裡的年輕人,終究還是要放下酒杯,各回各家。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五、10後:炒盒的時尚

當00後步入成年,10後開始長大,在優越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深受二次元文化影響,手伴、玩具成為一種流行標誌,這其中,要數盲盒最為知名。

盲盒,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又不是特別貴,單價約在59-69元之間。如果集齊一整套12個玩具的系列,運氣好的情況下,大約需要花掉近千元。

閒魚數據顯示,一位上海閒魚用戶單靠轉賣盲盒一年就能賺10萬元之多。盲盒的單品價值相比炒房、炒股等小了很多,但溢價率可不低。

從不少網購平臺上可以發現,稀有的人偶玩具價格能達到千元以上,是原有價格的40-50倍。

相比於以前的炒作,炒盒更有一種快餐文化的感覺。盲盒的最大樂趣在於“未知”,它會讓你在拆盒的時候有一點緊張甚至激動,如果拆到喜歡的款會興奮,如果拆到雷會很失望。

短暫的情感滿足和刺激,盲盒將心理學運用到極致。就像大海里的一點血腥味兒一樣,鯊魚紛至沓來,又迅速散盡。

然而,投機的第一要義——快,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跟上的。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炒作的案例自古就有,千古第一名相管仲“服帛降魯梁”就深得“炒作”的核心要義。管仲在臨國引起以穿魯縞衣服為榮的流行浪潮,再號召民眾盲目跟從生產,之後通過突然收手停止進口的經濟手段,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商業的魅力。

經濟學解釋,物價的上漲和下跌受供求關係的影響,盲目的投資情緒會造成需求的盲目增長,這也是飢餓營銷的套路。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過:

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在一輪又一輪的炒作浪潮中,有的人踩對了節奏,一夜之間暴富;有的人淪為接盤俠,從此赤貧度日;還有人迷失方向,走入歧途,最終在獄中悔恨一生。

而大部分人,芸芸眾生,紅了眼後,漸漸在狂歡中撫平心中的躁動,泯然於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喧囂的九十年代》一書中曾說:“毀滅的種子是什麼?第一個就是繁榮自身。”

大部分人能在低迷中堅定信念、奮起拼搏,而很少有人會在繁榮時,保持理性,貪婪、衝動、盲從等等,都是人性的黑暗面。控制自己是最難的事情,在我們反思的時候,經常會難過於自己明明知道應該怎麼樣,但事實上卻背道而馳。越是簡單的原理越是最難以遵守,並且這種現象是群體性的。

正如凱恩斯所說,社會心理決定了人類永久的經濟問題。

結尾

時代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有高就會有低。炒作,無處不在,也註定不會停止。既然一定不會消亡,人性難以改變,這些炒炒炒遊戲的背後,到底什麼最重要?

或許是遊戲規則。

規則已經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石之一,讓規則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讓規則的制定跟得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顯得十分重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力。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中國全民炒作簡史: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