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近期的指數走的很弱,但有一批資金開啟了“買買買”模式。MSCI年內針對A股第三次“擴容”後的被動型建倉。雖然外資持續淨流入,但指數卻波瀾不驚。

我認為,MSCI引進的是中長線資金,從長週期角度看是有利於市場走長期趨勢的,只是短期要逆轉弱勢也不現實。但這個位置,佈局中長線是不錯的時機。

MSCI擴容帶來的是增量資金更是投資者結構變化的信號

2019年11月8日,MSCI宣佈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原有268只A股的納入比例提升至20%,同時將新加入的以中盤股為主的204只A股一次性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此次調整將在2019年11月26日收盤後生效。從短期來看,這次MSCI大幅擴容將帶來北向資金的增量。而從長期來看,當一個資本市場的股票納入國際性指數通常都會帶來海外資本的長期流入。因此MSCI擴容對於我們的市場,應該是中長期的利好。

機構化資金進入市場,對股市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可以來回顧下美股的歷史,美股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歷史,大體上經歷了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8 世紀末-1886 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時期(1886 年-1929 年),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第三個時期是(1929 年大蕭條-1954 年),美國的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範發展期;

第四個時期從(1954 年至今),機構投資者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美國股市發展初期,也是散戶投資者權重最高,槓桿助長投機。1951年美國股市散戶佔比比92.8%,其次為保險 2.6%、基金 2.4%、外資 1.7%、養老金 0.2%、其他 0.4%,散戶成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這和我們現在的市場有點像,這樣的狀況一直維持到60年代後期才有所改變。

1929年大蕭條前的牛市,是被散戶推動上去的。在《世界股市風雲鑑》中一段文字“上至錢袋羞澀的政界人物和腦滿肥腸的財閥,下至擦皮鞋的男孩和掃大街的清潔工,都不顧一切如巨潮一般地湧進股市”,你看,其實每個地方的投資者都一樣都是貪婪的,這段表述很好的表述了散戶瘋狂入市的場景。

與此同時,槓桿交易、信用交易非常流行,散戶只要用很少的保證金就可以方便地進行股票槓桿投資,槓桿比率甚至高達 1:10。以散戶與槓桿資金為代表的投機性資金湧入股市,助長了證券市場的投機狂潮。其實一個市場都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我們的市場還很年輕,正在經歷著和美國股市一樣的成長之路。

美國股市的投資者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是在1950-1990 、1990-2007 兩個階段,以養老金和共同基金代表的長線機構投資者逐漸佔據主導。市場中形成了新的投資者格局,主要是基金,養老,外資,散戶四部分組成,但主導的風口已經轉向機構投資者,之後就走出了長牛行情。

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除了美股股市還有韓國和中國臺灣的股市:

韓國在1991年首次納入MSCI指數時外資持股比例僅為2.49%,1998年完全納入後外資持股比例上升到了10.39%,入MSCI後的七年內,外資持續流入,2005年韓國外資持股佔比達到了22.96%。

中國臺灣地區的外資持股比例由1996年首次入MSCI的8.69%漲至2005年完全納入時的18%,此後十餘年間外資持續流入臺灣地區股市,2018年臺灣地區外資持股佔比達到了27.41%。

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當資本市場的股票被納入MSCI之後都能走出不錯的上漲趨勢。隨著我們納入MSCI的權重不斷提高,外資不斷流入可以提振股市長期走勢,對於我們的市場是長期利好的因素。

MSCI指數大盤股擴容,中盤股首次納入,主導價值投資

從這次的擴容可以看出,主要入圍的是以價值投資為主的優質個股。入MSCI成分股中共有244只大盤股。從概念板塊的角度來看,納入MSCI的大盤A股都集中於龍頭、白馬或藍籌概念。可以發現在自由流通市值權重佔比前25的成分股中,有23只是藍籌股,11只為白馬股,24只為行業龍頭。

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整體來看,入MSCI的244只大盤指數成分股中有131只為藍籌股,有41只白馬股,有209只為行業龍頭股。在MSCI成分股中,藍籌股和龍頭股票均佔多數,且權重佔比較大的成分股絕大部分為藍籌股和龍頭股票,這表明MSCI指數,或者說海外機構投資人,更加青睞質量較高、市場地位較高的龍頭白馬股票。

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綜上,這部分資金的主要投資偏好就是行業龍頭和白馬股為主。這也是這批資金的特點,機構投資者注重長期投資。對於入圍的這些公司股票,無疑會成為給中長線資金重點關注的對象,出現局部結構性行情的概率也在逐步增加。當然,從投資的角度,我們應該等這些優質公司足夠便宜的時候買入才是最安全的。

個人投資者的機會在哪裡?

現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在不久的將來會發生改變,主流引導市場的機構資金權重將提升,從現在的遊資散戶主要到機構投資者主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個人投資者應該從思想上發生改變。當然,短線依然會是一部分資金的主流操作方式,特別是遊資操作了十幾年本質上很難改變,他們能改變的只是選股上,以前是看到題材就炒,現在是要研究邏輯和個股質量之後再炒。

如果你要做投資,對於入MSCI的這些標的就可以重點跟蹤和研究,這些都是國外機構投資者選出來的白馬股。我相信,他們專業團隊的能力肯定比個人要強許多。入MSCI的這批股票,質量高,估值低。對MSCI的股票的盈利指標和估值指標進梳理統計發現,大盤成分股和中盤成分股相比A股平均具有偏高的盈利能力以及偏低的估值。首先對MSCI成分股2019年第三季度的淨資產收益率(ROE)進行了統計,與全部A股相比,MSCI成分股的分佈明顯更加右偏,ROE在10以上的比例更高,在負值區間的比例更少,說明MSCI成分股整體盈利能力較強。

MSCI帶來的是長期增量資金,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綜上,對於個人投資者。從投資的角度應該重點關注這批公司的股票,至少做投資先和機構的步調保持一致。就如茅臺能走十年牛市一樣,基本面好也離不開機構資金的報團取暖和長期鎖倉,試想如果茅臺裡都是短線資金勢必走不出這樣的長牛趨勢。

最後

中國的資本市場納入MSCI後權重不斷提高,這說明了外資對中國股市的不斷看好。當然,這個利好因素需要中長期消化。就比如當日淨流入的資金主要意圖是被動建倉,但這個位置顯然已經不算高了。從長期來看,我們的市場正在被逐步納入明晟、富時、標普等著名指數公司發佈的指數中。我們的市場中國際資本佔比升高將是未來的大趨勢,投資者結構和市場投資風氣也將迎來重塑,權重佔比會發生變化,到時候高質量低估值的優質公司的股票將會脫穎而出,受到投資者更多的關注。

關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歡迎轉發、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