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为了保证效益,工业企业布局的一般原则有原料供应地、动力供应地和市场“三个指向”。但是由于种种非经济因素的干扰,比如政治需要、宗教信仰、长官意志等的渗透甚至压迫,好多企业最后布局在并不适合生产的地方,结果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或者连年亏损,直至破产倒闭。在计划经济下,决策者的观念、思想、出发点尤其左右着企业的布局。关于这方面的教训,文献上的记载连篇累牍,但是宿根难除。


十几年前五一休假,结队去北面宁武逛芦芽山风景区。从东寨镇出发往万年冰洞、古栈道,看悬棺、情人谷以及高原草甸和号为“天池”的碧水蓝天。景点分散,但想不到的是多数景点虽是新开发的,但柏油马路却好像早已铺好,蜿蜒于山谷数十里,相当通畅。众人都为当地领导的先见之明所震撼,感叹声一路不绝于耳。在改革开放之前就事先预见到山西的旅游事业要大发展,是不是先见之明?所以才能未雨绸缪,先行一步。及至看到沿路两边半毁的青砖红瓦的厂房、宿舍楼房、高耸的大厂门和直立的烟囱,才知道这儿旧日曾经有过几座不小的现代化工厂,这柏油马路是为这几个工厂配套修建的通道,而并非为旅游而先建,只不过歪打正着“撞”上了用场。所谓远见卓识乃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 宁武三线兵工厂遗址,漪汾夕照拍摄

原来,从文革前的1964年开始,十几年中,在全国规划了“大三线”和“ 小三线”,施以不同的投资政策。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动员了近400万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这些地方大兴土木。当时的大背景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所以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献完青春献子孙”的口号。大体上看,靠近边境边疆的大城市或者省区算一线地区:内陆腹地为三线地区:一、三线地区之间是二线地区。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山西属于大三线。

在三线设厂,强调的是“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的原则,经济效益自然被放在次要位置上了。而计划经济的最大问题是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中央书记处决定建设“三线”并于1965年11月拉开工作帷幕后,众多项目中的一个点恰好就在山西管涔山区宁武县西南部今芦芽山风景区内。文革开始的1966年6月,在峡谷中动工兴建国营长城机械厂、恒光机械厂、烽火机械厂(人称宁武三厂)。马不停蹄建设,千军万马投入,1967年底就基本建成,总投资9196万元。很快,安装、招工,1970年试生产,1972年正式投产出成品。后来继续“三线建设”,1976年又在晋东南建成电子工业基地8个厂(省里一所中专学校后来在晋东南建校时即利用了工厂原址)。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 芦芽山兵工厂遗址卫星地图

今天回头看,由于过分强调了应付打仗的需要,大多数厂矿企业布局不当。有的分厂车间摆布如羊拉屎状,零零落落,拉开几十公里的战线,互相难以照应。比如像湖北十堰的 “二汽”,也是在一条大山沟里,星星点点,进退两难;还有“瓜蔓式”“镶嵌式”,不一而足。宁武三厂因为在峡谷底部,遇山洪发水则大水进厂,灌得桌椅板凳都飘起来。加上地处偏僻,生活用品不能保证供应,还有因此造成职工的两地分居,子女就读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直至招工困难,年轻职工不能安心工作,调出频繁,引得人心浮动。虽然加强思想工作,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怎奈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还是治标不治本。这样,生产效率低下,经常停工待料,或者被迫停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于难乎为继,在1979年被迫停产。国家采取调整措施,1981“三厂”被明令撤消。合计初步损失近亿元。这还是仅仅算了建设费用,至于时间的耽搁,人员的无效劳动,交通方面的投入,县里和周围乡村配合建设造成的费用,还有土地资源的占用等等“机会成本”,已经无法计算,也难以挽回了。成本叠加,也有“乘数效应”般损失。工厂撤走,还得有“退出成本”。机器设备可以搬走另用,而厂房与宿舍不能搬走。闲置之后,空房子,比如宿舍楼、办公楼的一层被当地老百姓用草席子堵住门窗当了猪圈、羊圈;二三层重新按上门窗临时住了人。反正没人来收房租,水电自己解决。周围的老百姓戏言道“幸福不忘XX厂”。几番折腾,浪费无数,没有任何个人来“埋单” ,教训沉痛,我们的建设资金打了水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 宁武兵工厂遗址,足不出户拍摄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人生没有“后悔药”,经济也是“单行道”。痛定思痛,企业的空间布局,即使不是千年大计,起码也是几十年的固定投入,一旦确定,难以动摇,必须十分谨慎,不可以随便“付学费” 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说是集体负责,结果无人负责。

又有多年没有去过芦芽山了,不知那些“遗址”今日状况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