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爸爸又出手了。

但画风大变。

放下严肃端正的姿态,满屏“嘤嘤嘤”;

走出高大上的场景,街头巷尾到处钻。

唯一不变——

它依然努力讲述着关于“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动物邻居》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奇招——

拍动物,不去荒野,不找森林。

反而去人类最多的地方拍。

中国哪里人最多?

北京,必是候选之一。

钢筋水泥,吵杂喧嚣。

一座城,承载了多少人的追寻和迷惘。

从“蚁族”“蜗居”,到现在说的“北漂”,和它相关的词,都浸染着沉甸甸的苦楚。

但忙碌的城市人应该都忘了——

我们身边,还隐藏着一群“乐天派”。

跟我们并肩“奋斗”,但姿态却如此低调。

一段娓娓道来的开场白,成功将视线转移到那个神奇的小世界:

3000多年前,燕山脚下,一座偏远的小城,四周是无尽的荒野。

动物,是这里最早的居民。

今天,这片荒野变成了北京。

但过往的一切并没有消失,那个遥远的野性北京, 折叠进了城市的缝隙。

人类和动物也在不断折叠之中,彼此平行,若即若离......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太难发现,也太“平平无奇”了。

豆瓣上,它没有评分。

b站上,它弹幕寥寥。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但一旦你从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看一眼。

它比我们的生活,有趣多了。

Sir在此必须郑重提示:

以下出场人物……

萌。

到。

犯。

规。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猛禽,红隼。

这是它北漂生涯中普通的一天。

但却看得Sir惊心动魄……

穿梭在高楼间,盘旋、观察。

突然,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于是利用气流悬停,在半空凝固。

怎么了?

Sir还没反应过来时。

——咻。

瞬间改变姿态,头朝下,直扎向地面。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猎物还一脸懵逼,那“死亡之吻”已经迎面而来。

真·猛禽。

等到日落,满载而归。

但接下来,你将见证猛禽变“萌禽”的大型撒娇现场。

“下班”回到家,一见到老婆,秒变巨婴——

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害。

Sir都替他脸红。

其实这俩人早过热恋期了。

此时的催情剂,来源于她肚子里面的孩子。

不过,温馨只是暂时的。

年轻的夫妇成家,总要面对生活的考验。

第一难,买房难。

城市人一定懂,别说北京,在任何一个一线城市找个落脚的地方都不容易。

更何况还带娃。

这不,两夫妇刚看上了一间“电梯豪宅”。

30层,大落地窗,朝向好,房型佳。

唯一缺点——

它已经有了主人。

战斗力十足的喜鹊君。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你要问。

红隼吃肉,喜鹊食草,两只猛禽一起上,还干不过他?

呵呵。

送你一句鸟语:生活面前,谁也不是吃素的。

一只弱小的喜鹊,能在这北京占一间豪宅,为什么?

当然靠背景。

你看,一有什么风吹草动——

手下的乌鸦群,立刻前来护驾。

别说什么种族隔离,在大城市混,靠的就是利益交换嘛。

这些混黑道的对手实在太难办鸟。

没办法,为了孩子安全,红隼夫妇只能怂。

服从规则,就是这里的生存之道。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房子是搞不定了。

马上又要面对第二难——

生子难

孩子眼见就要出生了,该去哪儿呢?

一个高楼的空调外机放置处,成了它们新看中的产房。

柳暗花明。

鸟夫妇才意识到,这不仅是它们的产房,还是“他们”的新房——

人类,李翔和她的丈夫。

一家三口,从此变成一家“N口”。

家里瞬间变得热闹:

三颗褐色的蛋,三只叫声响亮的小红隼,还有日夜忙于捕猎喂食的大鸟……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为此,李翔还暂缓了装空调的计划,让小鸟们能在空调架上安稳度过生孩子的混乱时期。

但这不只是一次充满爱心的“收留”。

而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体谅。

因为两对夫妇同样,都是北漂。

这一窝临时安家的红隼,也让她想到了自己初到北京时,一个人找房到半夜,空无一人的路上无助的眼泪。

她太懂了。

落脚之难,融入之苦,孤独之无助。

一点点来自陌生的体谅,不仅是帮助,更是回味。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这正是《我们的动物邻居》的治愈之处——

镜头其实有两面。

一面,伸向我们身边看不到的世界。

一面,又折射出在我们心里被忽略的、忘记的,或自我屏蔽的角落。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雨燕,拉丁文译为无脚鸟。

何谓无脚?

它极弱小的爪子,使其一旦落地,就再也不能起飞。

吃饭、睡觉,都必须待在高处,这样才能借助俯冲再次飞起来。

作为在北京生活了700多年的老街坊,鼓楼、故宫角楼、高楼的木质空隙,都是它青睐之所。

老北京对它们太熟了,管它们叫“楼燕”。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退休的动物学者,高武,每年五月,都在颐和园的廓如亭等着雨燕的到来,二十几年了,每一次,就像在等远道而来的老友。

他和志愿者们给雨燕带上定位仪器,发现这些习以为常地出没于街头巷尾的小家伙,凭借30、40克的重量,竟然越洋去到了非洲?

那可是一万六千公里的路程啊。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但雨燕从不负期待,每年都如约而至。

高武十二年前记录过的那只,如今又回来了。

浪漫吧。

哪个异地恋剧本敢这么写?

要知道,雨燕的寿命,平均不过十三年。

但它就是定时在同一地点,真实发生着。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可惜,好景不会长了。

因为随它们而至的,还有鸟粪污染

建筑都被装上了防护网,但只能暂时缓解。

长情的老街坊,一转眼,却成了建筑物保护者的大敌。

古建筑保护和雨燕的生存,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同样被视为破坏者的,还有鸳鸯。

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水面的冰化得比较快,它们就都聚集到城市来谈恋爱了。

在大型恋爱现场,由于撒狗粮导致的冲突,绝不少见。

但它们破坏的,不只是单身狗心中的平静。

被它们用作巢穴的古树树洞,对于古树来说,是致命威胁。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于是给鸳鸯做窝,就成了一些家庭的活动。

古树脱离危险,孩子也和自然有了亲密接触。

这些街坊邻居,还算老实的。

有一些已经悄摸摸地心怀不轨了。

北京远郊,北口古镇,养鸡户王申福。

最近鸡舍里总有鸡神秘失踪,只留下一部分尸体和羽毛。

生长在乡野,经验老到的他顺着脚印和被翻动过的泥土痕迹,找到了凶手——

猪獾。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它的洞穴就在鸡舍旁边,深邃又复杂,是由一代一代的猪獾共同打造的,最长可能有百年的历史。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可是距离搬过来,已经相处四五年了,都没有什么意外,生性胆小怕事的猪獾,为何突然暴走?

突发恶行,定是有难。

王申福判断,可能是怀孕 。

江湖救急,有何不可,况且这猪獾面貌可爱,权当宠物。

于是一天两只鸡伺候,从此相安无事。

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不光是人的世界,它属于所有生活在其中的生命。

我们都被它改变,同时也寻找着共存之道——平衡。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镜头回到开头那对红隼夫妇。

红隼崽们已经长大,准备出窝了。

熊孩子啊,难管。

早熟的就更难管了。

这不,最经不住诱惑的那只,着迷于天空,今天就在窗台上傻傻地幻想着。

忍不住了。

走你——

急冲冲、傻愣愣地一跃而出。

结果呢?

呃……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还没飞出半米,就垂直降落了。

熊孩子的下场绝不好看。

你看它受伤后,被人救起的样子。

着实被吓得不轻。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 下次还敢吗!(沉默……)

你爸妈不在,Sir就要替他们训你一句了——

这次是你走运,遇到了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

下次呢?

万一遇到“坏人”,谁来救你?

这可是大城市啊。

当然,还是有些动物足够“聪明”。

他们从不跟人类抢地盘,只在晚上行动。

比如,远东刺猬。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别看它这一坨怪萌的。

但可不能家养,也给不了你网红微笑。

——它可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摘自搜狗百科)。

但这称号,并没有改善它们的生活条件。

每天上蹿下钻,可愣是没找到几条虫子吃。

为什么?

因为城市里被细心保养的,喷洒过农药的精致草坪,根本没有多少昆虫了。

再加上各种杂物,对它们来说都是障碍。

太难了。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但城市也有城市的好。

偶尔走在路上,也能天降“馅饼”。

抬头一看,原来是围着路灯飞累了的昆虫掉到地上,它白白地捡了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还有居民门口的杂物堆,不光可能有食物,还可以睡觉和养育孩子。

唯一危险……

第二天起来,可能就被清洁员端走了。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同样在黑夜活动的,还有乌鸦。

它们也是被迫上“晚班”的。

摸清楚了附近垃圾填埋的运作程序,每到凌晨,郊区的填埋场就是它们的大型进食现场。

而夜晚的城市,比远郊可温暖了不止一点点。

伴随着昏黄温暖的路灯,每个冬天,都可以快乐。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从前我们总以为动物,和人类对立。

但《我们的动物邻居》却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它们和我们,就像我们的邻居、室友、同事,甚至街上的陌生人。

有摩擦,有分歧,有各自需求,也有互相需要。

正如片中出现的一位创业者。

2000年,他的公司赔得一塌糊涂,工人工资得借钱来发。

最低落的一天,他来到码头,看见两只绿头鸭在空中盘旋,擦过水面,噗通落水。

就这么个看似平凡的景象,却让他重燃希望。

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啊

对生活啊和对今后啊

未来都没有希望了

在那时候这对野鸭的飞翔

真的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

人没有翅膀

你飞不起来

但是呢,人的思想不能被禁锢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动物,救了一位即将轻生的人类;

这位创业者,后来也为这些被抛弃的绿头鸭,盖起了属于它们的家。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北京,已经不是以前的北京。

动物的栖息地,人类的城市,也必将交错。

要悲观吗?

或许,比悲观更有用的,是了解,是倾听。

不同于许多纪录片展现环境破坏的惨状,和动物生存之不易。

《我们的动物邻居》给我们看到,其实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在同一个世界中努力生活。

救助它们,何尝不也是一种自救。

并不是所有的救助都工程浩大,劳民伤财。

其实平衡共处,就在我们身边。

举手投足,就可以让它们更好,也让我们更好。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央视拍这种片怎么就没「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