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汉中天坑》解说词

央视科教频道

《汉中天坑》第五集

导视:镇巴,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峭,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暗河、天坑。圈子崖天坑是汉中地区唯一达到大型规模的天坑。

  1. 旁白
  2. 镇巴,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峭,年均降水量达1300毫米,是汉中降雨最丰富的地区。
  3. 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暗河、天坑,所以,即使有如此高的降雨量,在地表也很少能见到水,而多数天坑的地下水经过考察,还未能确定流向,那么,这片特殊的地貌,地下是否可连通呢。
  4. 在圈子崖坑底,协助考察天坑的另一支科考队先后见到数个溶洞,但由于洞内过于狭窄,人无法进入,由于天坑内外的光照几乎相同,坑内可见大量植被,与坑外生态无明显差异。
  5. 旁白
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1. 圈子崖天坑,口径最长轴520米,短轴310米,深度380米,坑底海拔1939米,开口面积96000平方米,是汉中地区唯一达到大型规模的天坑,坑底地下河已迁移,周围岩壁正在坍塌。
  2. 在对圈子岩天坑进行初步考察后,他们打算前往距离这里不远的道洞,地下究竟是否可连通,或许在那儿可以找到答案。
  3. 同期声,进入道洞
  4. 旁白
  5. 迄今为止,考察队先后去到南郑、宁强、西乡、镇巴四县区,天心洞、地洞河、双漩窝、天悬以及圈子崖,我们先后考察了天坑形成的前阶段,发育中的壮年期、成熟期。
  6. 为解开天坑最终的地貌形态和它整个生命演化周期,与此同时,考察队再次来到圈子岩天坑。
  7. +同期声。。。
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1. 同期声,寻找暗河通道
  2. 同期声,讲述圈子崖天坑和其他天坑的不同
  3. 旁白
  4. 地表水通过裂隙进入地下,地下水不断冲蚀,上覆岩层不断坍塌,由萌芽期、幼年期最终形成天坑。地下水继续冲蚀,发展到壮年期、成熟期后地下水迁移,天坑进入衰老期,周围岩壁继续坍塌,物质无地下水搬运,最终会形成口径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浅,类似洼地的地貌形态。
  5. 相较于其它岩溶地区,汉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更为丰富和完整,这里有峡谷、湖泊、地缝、峰丛、峰林、溶洞、天坑等地貌,那么,这些喀斯特地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6. 专家说,这里有一处十分壮观的岩溶地质景观巴山峰林,它跟这些岩溶地貌有着重要的联系,传说峰林如迷宫一般,进去的时候,如不做好标记,不容易走出来。所以,当地对它还有一个称呼林罗城。
  7. 中插片头
  8. 旁白
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1. 向导说,林罗城距离双河口村十几千米,数十千米内没有人烟。
  2. 10、同期声,亚洲最大的一片原始木竹林。
  3. 11、旁白
  4. 前往林罗城,考察队首先要经过面积近50万亩的巴山原始木竹林,进入林内,严严实实的竹叶遮天蔽日,人在其间,难辨方向,而到达林罗城需要6个小时的徒步。
  5. 这边,另一支考察队进洞不到两百米,就没了去路,难道这个道洞就这么深吗,仔细看,岩壁的下面有一个约50厘米的入口。
  6. 同期声
  7. 旁白
  8. 队员们卸下装备包,以腹贴地,向前爬行通过。
  9. +同期声
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1. 紧接着又是一个同样低矮的洞口。
  2. +同期声
  3. 旁白
  4. 过了两个洞之后,通道越来越窄,同时,出现了地下河。
  5. +同期声
  6. 旁白
  7. 木竹,因其每一节都有分生组织,所以它的生长速度是普通树种的数倍。这片原始木竹林,是大巴山一道天然屏障,在调节这里生态平衡的同时,林间也生长着大量珍稀草药。
  8. +同期声,讲述植被,草药。
  9. 旁白
  10. 另一支科考队行进了约400米,前面出现一个大厅,他们前往大厅四周寻找出口。
  11. 虽然带了皮划艇进来,但这里唯一的出口必须潜水通过,由于未带潜水装备,他们只得返回。返回的途中,发现一个岔洞,他们立即决定继续探查,但由于通道越来越窄,前行了约300米后,人已无法通过。
  12. 这片喀斯特地貌,地下是否可连通,或许还需要地质学家们做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但汉中的地下洞穴系统确实比其它岩溶地区更为复杂。
  13. 中插
  14. 同期声,灯台树
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旁白

  1. 灯台树,陕南山区常见树种,其树皮是一种带野生猕猴最喜爱的食物。灯台树被砍伐后,根部依然可从地下汲取养分,树桩会不断流出汁液状的代谢产物,从最初的透明无色最后变成鲜艳的橙红。
  2. 这种树叫房县槭,分雌雄,多生长于高海拔混交林中,雄株只开花,而雌株则会在每年夏天长出果实,硕大的叶片和果实最是引人注目。
  3. 旁白
  4. 考察队行进了近七个小时,终于到达林罗城。林罗城峰林密布,犹如一排排威武的战士,昂首挺立。
  5. 峰林由峰丛演变而成,当峰丛之间的溶蚀洼地垂向发展至饱水带时,其基座被溶蚀,成为密集峰林群,那么,峰林、天坑和其它喀斯特地貌在演变过程中,又有什么联系呢。
  6. 专家说,燕山运动确定基础地貌,经降雨下切,地壳隆升形成峡谷,地壳继续隆升,地表水经裂隙流入地下,同时会形成峰丛和天坑,经过长期演化,峰丛继续抬升,之间的基座被水蚀,地下河逐步迁移,峰丛和天坑最终会分别发展成峰林和类似洼地的地貌形态。
  7. 这是一个逐渐远离地理大发现的年代,地球上似乎已经不再藏有什么秘密,而在中国版图的核心地带,却潜藏着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这里分布有岩性均一碳酸盐岩,遇水可溶蚀。
央视《汉中天坑》第五集 图文版

  1. 这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这里,位于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台结合处,多断层和皱褶,所以在此成就了全球纬度最高、规模庞大、并且最为集中的汉中天坑群。
  2. 在大自然巨大力量侵蚀下,随着高大的崖壁逐渐坍塌,这些天坑在若干年后终将消失。除非又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新的山脉再次隆起,大自然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循环。
  3. 秦岭、大巴山、青藏高原、汉江、嘉陵江、长江,这里周边山系纵横交错,水系百折千回,这里是汉江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而这里充沛的水源,正是切割山体、造就规模庞大天坑群的重要作用力。
  4. 生活在秦巴山区的人们,或许只是这天地之间的匆匆过客,与汉中天坑相遇在地球演变的某一瞬间,留下一段段人与自然交织的地球记忆。
  5. 对于汉中天坑群考察,当地地质专家们仍在继续,而秦巴地区古地质环境变化和气候变迁,因为它的发现,也终将会被一一揭开。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