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風險集合”

最近攜號轉網非常流行,全國開放,想轉哪家轉哪家。的確攜號轉網作為一項“利民”服務舉措,值得贊同,但敬請注意,現階段攜號轉網還是存在諸多“潛在風險”,從工信部發布的公告到運營商的實施細則,都在強調"向用戶做好風險告知",到底有哪些風險呢?

攜號轉網“風險集合”

一方面是攜轉規則的“限制”,最主要的是客戶不能與運營商有協議約束條件,例如客戶與運營商有話費合約、購機合約等,如果有此類合約是需要去運營商解除合約後才能攜號轉網,解除這類合約是需要支付給運營商“違約金”的,具體怎麼計算,各運營商不同,總之,很麻煩。

另一方面通信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攜號轉網是需要重新更換SIM卡的,原來卡里的通信錄和短信記錄等會沒有了。換卡過程中手機是用不了的,一旦發生流程過長,影響通信的時間就長了。

最後最主要的是隱形服務會受到影響,那些隱形服務呢?舉幾個例子,現在的手機號都和銀行卡、微信號或者一些APP綁定,一旦轉網,這些APP發送的短信驗證碼會出現接收不到的情況。例如:利用支付寶給手機話費充值,支付寶不知道你轉網了,還是將充值話費發送到原運營商,原運營商一查,這個號碼不是我的了,將話費退回去,這一來一回,即費時間又充值不了,還有可能出現錢不見了的情況。還有些APP會員操作時,要發送短信驗證碼,這些驗證碼APP先會判斷屬於哪個運營商,再利用服務器發送短信,但是APP也不知道你已經轉網了,短信發送不成功,影響客戶正常使用。還有,現在運營商都有網齡、積分等權益,一旦轉網,這些權益都沒有了,你想追回那是不可能的了。

攜號轉網“風險集合”

再普及2個知識點:

1、攜號轉網的實現原理:它是由信通院(工信部下屬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攜號轉網的數據庫,然後各家運營商都和這個數據庫進行對接,每家運營商都把受理的攜號轉網申請發送給信通院,然後由信通院對申請進行核實,把號碼放到攜號轉網的數據庫裡,數據生效後會同步給各家運營商。所以攜號轉網有一個獨立的數據庫在信通院裡。

2、攜號轉網後,120天內不能再轉網,即如果你後悔了,想再轉回去,4個月以後再說吧。

總之,一句話,想清楚、查清楚---再轉!

攜號轉網“風險集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