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球員收入是日本3倍,薪酬畸高縛住了球員的腳步

中超球員收入是日本3倍,薪酬畸高縛住了球員的腳步

這幾天,中國足協將在上海舉行中超俱樂部投資人會議,討論的重點是“限薪”。筆者看來,規範職業聯賽從業人員薪酬體系,首先需要更多傾聽投資人的意見,然後在全方位的監管執行方面下苦功。

中國球員薪水虛高

從數據來看,中國球員的薪水確實虛高。數據顯示,中超球員的平均年薪達104萬美元(約700萬元人民幣),是日本J聯賽球員的3倍。中超球員的收入水平,也是中國普通工人的160倍——作為世界第一聯賽的英超,球員收入水平與普通民眾收入差距是115倍。

在確認中國球員薪水虛高的同時,還要承認,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當年廣州恆大高舉高打進入中國足壇後,引領砸錢就能迅速有好成績的旋律,一家職業俱樂部一年花8億元只能保級、花費20億元才可能成功,就是當下中國職業足壇的現狀。誰都不想掉隊,誰都感覺足球燒錢,但沒人願意主動壓縮投資,畢竟在缺乏統一遊戲規則的監管缺失下,誰少花錢就意味著示弱投降、退出競爭。

只是,一個真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聯賽,必須要讓市場主體感到有奔頭。目前的中超俱樂部,幾乎全部虧本經營,花錢買吆喝,不少投資人對足球運動很熱愛、有情懷,但沒有一家企業願意並有能力承受長期投入引發的虧本無底洞。此番中國足協討論限薪具體操作手法,特別邀請投資人發表意見,多少體現出職業聯賽由職業俱樂部投資人說了算的“市場聲音”。接下來,中超由職業聯盟而不是中國足協運營,更體現了對市場主體的尊重。

中國足球歷史上多次限薪,但無一成功,說到底因為限薪是行政命令,並非市場主體的主觀意願。

提升青訓數量和質量

在中超球員高薪低能連篇累牘的報道之外,關於武磊的一條新聞讓人側目。根據西班牙媒體《世界體育報》的報道,武磊為了前往歐洲五大聯賽踢球,每年收入僅100萬歐元,還不到在上海上港效力時的一半。相比其他中超球員,武磊的留洋有標杆意義,更讓限薪有了現實依據。

在亞洲足壇,出海深造是不少球員的選擇。以日韓為例,其本土聯賽薪酬不高,不少年輕球員選擇前往高水平歐洲聯賽踢球,不僅提升球技,還能增加收入。反觀近些年的中國足球,去海外踢球的球員屈指可數。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畸高的薪酬縛住了球員們的腳步。試想一下,即便有潛力、有機會,又有多少人會放棄唾手可得的高薪去國外吃苦呢?

最後還是要說,限薪只是一種短期手段,真正要讓中國足球薪酬體系合理化,關鍵是增加優質球員的供給,這隻有提升青訓數量和質量一條路。中國是人口大國,但註冊足球人口目前不到5萬,和韓國的50萬、日本的100多萬相去甚遠。未來只有夯實青訓基礎,好球員越來越多,薪酬自然得到平抑,中超不需要限薪也能逐步消除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