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少年来杭冒险走投无路选择偷窃 这一次民警做了回“领路人”

杭+新闻讯 小江和小李在杭州近半个月的“冒险故事”,在他们被民警找到的那一刻结束了。

很遗憾,民警之所以找上门,是为了抓捕他们的。

小江今年16岁,小李比他年长一岁,都是内蒙古人。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年纪,两个人怎么就跑来杭州,又最终成为犯罪嫌疑人了呢?

偷完手机,俩少年夺路而逃

事情要从11月19号傍晚说起。

那天晚上快7点,西溪派出所接到市民陈先生报警说,他下午在篮球场打球,打完发现手机被人偷走了!

陈先生打球的地方是公共篮球场。在那里打球都有个习惯,会把手机放在篮筐底下,但这一回打完球,手机就不见了。

民警介入调查,很快就发现了线索。监控显示,两个穿着套头衫,少年模样的男子嫌疑最大。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两个少年,竟然还在跟失主陈先生一起打篮球!

情节虽然简单,但民警感觉其中又有“故事”。因为视频当中,两个少年显然是有所准备的,一个坐在篮筐底下,一个在旁边观望,手机一到手,两人一路狂奔离开了球场。

再顺着监控看下去,两人没跑出多远,偷来的手机还从裤袋里掉了出来,两人东张西望,显然很是慌张。

看得出来,这两人肯定还是“新手”。

很快,民警就锁定了两个男孩的身份。偷手机的第二天中午,民警在城东一个浴场里找到了小李和小江。

想看看杭州,却最终走投无路

经过审讯,小李和小江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情况和偷手机的过程。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离家出走,实在没钱了。

民警黄垚忍不住好奇,你们俩这年纪,不应该是读书最用功的时候么,怎么就逃学逃家了?

“我俩是高中同学,也是玩的最好的朋友。读书是没再读下去了,就每天家里和外面玩玩。爸妈肯定是不高兴,就经常吵架。我们之前就和爸妈吵架,说好一次从家里出来,一共从家里拿了三千块钱。”

“就一路从内蒙古过来?”

“是的,我们想一路从北到南玩过来,但到上海的时候,没钱了,家人也催我们回去......小李他说想最后来看看西湖,我拗不过他,就一起来了。”

谁知来了杭州之后,手头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两人又不愿意再问家里要钱,“走投无路”想出了偷手机这个歪招。

两人得手后,一路沿着逛到了武林路夜市,把偷来的手机卖了,换了200块钱,吃了顿饭,买了包烟,还尝了杭州特色小吃,200元钱也没了。两人又晃荡到了一家浴场,还在愁怎么付浴资的时候,民警就找上了门。

一时糊涂,还得靠民警来“带带路”

如果说两个少年之前的经历让民警感到吃惊的话,那他们后来的态度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面对民警,两个小伙子很淡然的开起了条件,比如千万不要通知家长,给他们“留点面子”。

民警索性就给他们面子,跟他们讲,“你们也别把我当警察,就把我当哥,好好说说这一路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比如,民警对他们一路上偷手机、偷拿家里钱的行为做了“法律科普”,告诉他们,你们这样实际上已经是犯罪。另外,家里人希望你们回家,是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而不是最终被关进拘留所。

当然,民警通过电话联系了两个少年的家长,告知了相关情况,希望他们能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目前,李某、江某因盗窃被依法行政拘留(不执行)。

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从“熊孩子”到“违法犯罪嫌疑人”,背后免不了是家庭教育的缺少,对未成年教育的关注,我们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青春期的叛逆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一个正常现象,我们需要以清醒的认识,转变观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更多宽容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