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宋朝写词的名人很多,级别也很高,连皇帝当中都有一流的词人。这个皇帝当然不是赵家兄弟,而是南唐后主李煜。严格意义上说,李煜不是皇帝,只是国主,比皇帝低一个级别。

五代十国是个武人当国的时代,可是开国皇帝的后代中,能征善战的却很少,大多数连祖宗留下来的地盘都守不住,更不用提开疆拓土了。万一选出一个奇葩的继承人,江山易手更是常事。南唐就摊上了这样一个继承人。

南唐的国号是“唐”,自称是延续了李唐的血脉,但史学家都认为两者毫无关系,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声称自己是唐宪宗的子孙。这个南唐最后断送在李煜的手中,不过,也恰恰是这个李煜,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南唐名垂青史。

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政权的权臣,南吴政权则是唐末藩镇之一,占据江淮之地。只传到第二代,南吴就不行了。徐知诰把持朝政,被封为齐王。公元937年,南吴皇帝把帝位禅让给徐知诰。

两年后,徐知诰告诉天下人,自己本名叫李昪,是唐宪宗的后代,所以把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此时,真正的唐朝已经灭亡了三十年,即使真是李唐后人,也没人把这个山寨版的唐朝放在眼里。

南唐占据的地方是现中国最富裕的长江中长游,在唐末混战中受到的破坏较少。大量北方汉人的流入,带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南唐成为当时的繁华之地。

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李昪还算是能打一下的,先后攻灭了闽国和楚国,成为南方最大规模的割据政权。不过,中原地区的后周政权越来越强大,完全压制住南唐。寿州一战,后周皇帝柴荣亲征,消灭南唐水师主力,吓破了南唐二代李璟的胆。

李璟不得不割让长江以北的地盘,并去掉国号和帝位,改称江南国主。李璟把国都也从建康迁到南昌,远离长江边上的后周军队。郁闷的李璟没两年就去世,国主之位意外地落在第六个儿子李煜头上。

为什么说是意外?因为李煜根本不想当皇帝,他喜欢诗文书画,是个风流才子,对政治一点兴趣也没有。皇位原本应该是太子弘冀的,可惜他命短,连自己的老爹都熬不过,还没继位就病死了。于是,李煜被立为太子,成为法定接班人。

这时,后周也换了主人,赵匡胤代周建宋,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统一天下的雄心。李煜知道自己不是宋朝的对手,不停地花钱买平安,讨好赵匡胤,但求宋朝不要来攻打。其实是过一天算一天,只要赵匡胤的统一之路没走完,就轮不到南唐挨刀。

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李煜的文学修养极高,登基前就写过很多情诗艳词,天下有名。在治国方面,李煜也不算差,毕竟南唐和南吴统治江南数十年,名臣旧将积累了不少,李煜知道自己不是治世的明君,所以对大臣的意见还是能听得进。

李煜多次下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不过,作为理想主义者,他也进行了一些过激的改革,想恢复古老的井田制,因地主豪强的反对而失败。总的说来,李煜对战争没有什么兴趣,江南百姓的生活比较平静祥和。

赵匡胤对于南唐以安抚和敲诈为主,每年收取五万金的岁贡,遇到重大战事和礼仪活动时,经常索要巨额贺礼,基本上是把南唐当成提款机。李煜不得不忍辱负重,以换取一时的平安。

等到赵匡胤将其他诸国一一平灭后,终于轮到南唐了。这是李煜的悲哀,他没有做错什么,一直保持对宋朝的恭敬,给了那么多钱,仍然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

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赵匡胤用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便打发了李煜的诘问。统一不需要理由,秦始皇之后,统一便是中国的大势,割据一方不再受到历史的认可。

公元974年,宋朝终于发动了灭南唐之战。南唐为了防备宋朝,几十年来一直在做准备。使得宋军推进得很不顺利,整整花了半年,才攻到金陵城下。

和后人想象不同的是,南唐的抵抗相当激烈,李煜亲自登上金陵城墙巡视,鼓舞士气。使宋军久攻不克,赵匡胤一度想放弃进攻。金陵之战持续了很长时间,城破后,多位南唐大将坚持巷战,死战不退,让宋军付出很大的代价。

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公元975年,李煜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上表投降,南唐完全灭亡。宋军灭南唐花费了14个月,与之相比,宋灭其他小国,少则1个月,多也不过五个月。南唐政权无论是民心,还是士气方面,都相当出色,至少李氏一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昏君。

对于李煜来说,亡国奴的生活开始了,但他的历史地位却即将迎来高峰。李煜投降后,被押到东京。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显然是对他抵抗这么长时间非常不满,一丝必要的尊敬都没有了。

李煜的人生分为闲散皇子、一国之主、亡国之君三个阶段,他早期的作品以抒情爱恋为主调,多用来歌颂美女、美景。亡国后,寄人篱下,每每想起江南故国,便不胜自哀,愁思占满心头,创作出一批千古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不断烧钱买平安的皇帝,国亡妻辱后,写下一首绝唱,名垂青史

论言情,李煜也许并不比柳永更加有才气,但论哀愁,世间绝无人能超过李煜。只有他才切身体会到亡国之痛,国破家亡这句话对别人来说,是个比喻,对李煜则是切切实实的亲身经历。

民间传闻,赵光义登基后,经常召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入宫,整夜不归,这是太宗强行临幸小周后。每次回来,小周后都要大骂李煜。作为一个男人,李煜的尊严被剥得荡然无存。

虽然正史并无这方面的记录,可谁能说肯定没有此事呢?李煜对故国的哀思完全寄托在一首首词中,既让他千古留名,也害了他的性命。赵光义忍受不了他对故国的眷恋,赐了一杯毒酒,让他追随故国而去了。

公元978年的七夕,李煜毒发身亡,年仅42岁。七夕生、七夕亡,也许这个浪漫的日子,是他最好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