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發展如此之快,實體店該如何應對,傳統行業會被壟斷嗎?

祥子vlog


互聯網改變了消費習慣和商業行為,加之新技術的推動使其日新月異、並且十分高效。互聯網電商對實體店衝擊很大也是事實,然而現今電商生意也不理想,不賺錢的電商和倒閉的實體店比率也都差不多,事實上它們的成本也都很接近了。

這樣的情形,首先說明互聯網並不是無往不利的,互聯網缺少對體驗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包括實體店的傳統行業卻能夠解決體驗需求的問題,顯然它們不會被互聯網壟斷淘汰。實體店要從根源上解決自身問題,學會融合互聯網、擁抱互聯網是一切應對的基礎。

一、首先突破思維桎梏,不要人為將互聯網和實體店對立起來,它們本質是一體兩面的融合體

做運營的都知道企業是需要經營和管理的,到底是管理重要還是經營重要?有些人說淡季抓管理,旺季抓經營,也有說一切服務於經營,還有認為沒有管理經營也不會好。都有道理,經營與管理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離開誰都不行,離開誰都做不好,它們是相互促進的。

互聯網和實體店也是一樣,有些人到家門口便利店購物,有些通過手機點外賣和享受到家服務。這個本質是消費者購物渠道的問題,也因為效率和消費習慣,不全是互聯網的影響,因為都是消費。

如果實體店將這個當做互聯網影響,而習慣性的糾結於此,就是自身思維的問題了,因為菜品、商品和購物體驗可以吸引顧客到店。

消費者不知道、不來實體店是營銷有短板,來了之後買的少是營銷方案和產品不能滿足需求。來一次再不來了,是忠誠度和復購率不足。這些商業本質的邏輯,從沒有變過。

既然用戶、產品、渠道和營銷這些要素都沒變,經營又離不開流量吸引、顧客轉化、提高客單和再次購物這些動作,那就需要新思維和方法換了。

互聯網電商和實體店都在做這些事,消費者也需要滿足需求和享受體驗,那就需要將互聯網方法和實體店體驗感結合起來,這是思維的改變,是實體店以後經營和存活的基礎。

互聯網和實體店並不是對立的,兩者完全就是融合促進的,純粹坐商性質的實體店很難有客來,獨立的電商沒有體驗會被淹沒。現在還在堅持是互聯網讓自己實體店沒有活路的,也將是被淘汰的一代。

二、實體店用互聯網工具和方法連接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運轉,提供服務並滿足需求

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是是傳統行業的三種底層要素,以前到沃爾瑪購物找到商品,知道價格,這是信息流。在收銀臺結算付款,這是資金流。把商品帶回家,這是物流。

互聯網電商是將信息流在網上實現了,資金流通過支付工具完成了,物流更不用說了,直接快遞到家。發現沒實體店什麼事了,經營困難在所難免。並且互聯網不僅效率提高了,商品價格很多時候也便宜。

實體店擁抱和融合互聯網,就要突破這種困境。互聯網思維有了,需要方法、工具來實現破局。

一是運用社群營銷,實體店經營中通過營銷方案設計,建立門店社群,通過社群實現引流到店。通過引流到店實現轉化。實體店通過營銷和商品設計,實現連帶購買提高客單。通過會員模式提高復購率。通過社交裂變實現引流閉環和分享引爆。這是建立社群思維繫統知識的過程。

實體店也可以通過短視頻、自媒體等方式實現流量獲取和線上線下融合。

二是即時數據和場景構建,包括消費人群、消費需求,這個通過社交小程序可以實現,小程序是工具也是場景。場景就是建立連接,實體店和互聯網通過小程序連接,周邊業態通過場景連接實現異業聯盟,分享流量和收益。

社群和小程序可以實現信息流的分享,而不需要到店。同時也可以實現消費和支付,這解決了資金流的問題。實體店多是基於區域位置經營,通過社區團購和引流到店自提,實現物流流轉。從而將三者重新拉回實體店。

互聯網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銷售機會是很多的,並且不受實體店面積大小的限制。當通過外賣平臺,社群、小程序、異業聯盟來實現實體店的互聯網化,房租和人工等最大成本將會不斷被稀釋,坪效會不斷提高。

三、將實體店位置、即得、體驗優勢最大化,將所有經營行為服務化,立體構建全渠道體驗

實體店有很多優勢,店鋪就在那,並且自帶流量。顧客急需要的商品馬上可以購買,購物環境和得到服務的滿足感,都是體驗的獲取。

今後無論何種零售業態,服務的比重一定大於買賣。沒有差異化競爭能力的,靠商品差價賺錢路越來越窄。

實體店需要將店堂服務、購物場景、生活方式、數字化統一結合起來,從而更好的為顧客服務,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全方位體驗。這個過程也是與互聯網融合的。

線下實體店的體驗感是互聯網沒有的,人需要的是社交,網絡不是社交的全部。

總之,無法轉型不能升維的實體店是會被淘汰的,傳統行業中固守原有思維的也無法生存,但即使如此,也不會出現互聯網壟斷的情況,因為互聯網實在解決效率的問題,線下實體店解決的是人的心理和體驗需求,實體店不會消失。

我是靈獸山,20年零售踐行者,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戰略、增長、升維轉型、社交裂變、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歡迎關注!皆是原創!期待互動!

靈獸山


零售業  傳統零售業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弊端在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在《無價》一書中,心理實驗表明外行人員對於某個行業的產品定價是心裡根本沒有底的,只需要拋出錨定價格,消費者就會被乖乖的牽著鼻子走。  而C2C、B2C卻完全打破這樣的格局,將世界變平坦,將一件商品的真正定價變得透明。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信息獲取成本。讓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件商品的真正價格區間,使得區域性價格壟斷不再成為可能,消費者不再矇在鼓裡。不僅如此,電子商務還製造了大量用戶評論UGC。這些UGC真正意義上製造了互聯網的信任機制。而這種良性循環,是傳統零售業不可能擁有的優勢。  預測未來的零售業:  1、會變成線下與線上的結合,價格同步。  2、同質化的強調功能性的產品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那些擁有一流用戶體驗的產品會脫引而出。  3、配合互聯網大數據,將進行個性化整合推送(如亞馬遜首頁的推薦算法)。  2、批發業  傳統批發業有極大的地域限制,一個想在北京開家小禮品店的店主需要大老遠的跑到浙江去進貨,不僅要面對長途跋涉並且還需要面對信任問題。所以對於進貨者來說,每次批發實際上都是一次風險。  當阿里的B2B出現之後,這種風險被降到最低。一方面,小店主不需要長途跋涉去親自檢查貨品,只需要讓對方郵遞樣品即可。另一方面,阿里建立的信任問責制度,使得信任的建立不需要數次的見面才能對此人有很可靠的把握。  預測未來的批發業:  1、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未來的B2B應當是徹底的全球化,信任問題會隨時間很好的建立。  2、在互聯網繁榮到一定程度後,中間代理批發商的角色會逐漸消失,更多直接是B2C的取代。  3、製造業  傳統的製造業都是封閉式生產,由生產商決定生產何種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角色是割裂的。但是在未來,互聯網會瓦解這種狀態,未來將會由顧客全程參與到生產環節當中,有用戶共同決策來製造他們想要的產品。也就是說,未來時代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界限會模糊起來,而同時傳統的經濟理論面臨崩潰。這也是註定要誕生的C2B全新模式。  小米手機就是一款典型的用互聯網思維做出的產品。就像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中描述的維基百科,底層有無限的力量,只要加入一些自頂向下的遊戲規則,兩者結合後就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於是也就徹底超越大英百科全書。當前的製造業和大英百科全書有點像,在耗費著各種人力物力去做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完全沒有用到互聯網的力量。  預測未來的製造業:  1、傳統的製造業將難以為繼,大規模投放廣告到大規模生產時代宣告終結  2、會進入新部落時代,個性化,定製化,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都是生產者,人人都在決策所在的部落的未來。這,就是互聯網的遊戲規則。  4、廣告業  傳統廣告行業理論已然崩潰,當前已由大規模投放廣告時代轉變為精準投放時代。  谷歌的AdWords購買關鍵詞競價方式,可算是互聯網廣告業領頭羊。傳統廣告是撒大網捕魚,那麼谷歌的AdWords就是一個個精準擊破。  AdWords的精準之處不僅僅在於關鍵詞投放,投放者還可以選擇投放時間、投放地點、模糊關鍵詞投放、完全匹配關鍵詞投放等等精準選擇。  不僅在搜索處如此精準,在網站聯盟投放也講究精準。只要各位在百度,谷歌,淘寶搜索過相應商品關鍵詞後進入有這些網站聯盟的網站,該網站廣告處都會出你所搜索過的產品現相關廣告。精準之程度,對比傳統廣告業可謂空前。這種做法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大數據思維。  預測未來的廣告業:  1、未來的廣告業將重新定義,進入精準投放模式。  2、未來廣告業將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進行再建立。在未來,在你酒後駕車被罰後,也許你老婆的手機裡面會出現是否需要為你購買保險的短信廣告。


散戶一家親


如今互聯網發展如此之快,實體店該如何應對,傳統行業會被壟斷嗎?

實體和傳統行業不應該對立,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但實體店如果等著客戶上門,一定要關門大吉了。

現在的流量,店鋪租金,人員工資,貨物等,越來越貴,坐在家裡一定是做不下去的,所以要從坐商,到行商,要從被動到主動,要利用互聯網的工具和方法,互聯網的思維進行實體店的運作。

傳統實體店的經營模式中的三要素:地段,商品,促銷。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思路和模式去解決問題,很難收到成效。因為產品、店鋪都可以被模仿,只有顧客關係,模仿不了。如果實體店要轉型成功,必須轉變經營用戶的思路。

<strong>傳統實體店經營用戶通常是流量思維的模式:

兩種方式:等客上門;或者到處看怎麼轉型?

就算有線上思維:花錢買流量(廣告)——吸引需要的人——激起他們的購買慾望——促銷引起購買——復購。

傳統流量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低成本的流量是所有的商家追尋的目標。而最省力的方式就是讓顧客自己裂變,帶來新客戶。

用社群的模式如何解決流量的問題呢?

新零售強調用戶思維:用價值吸引——激活老顧客——與顧客產生對話——營造口碑帶動顧客參與——促使顧客推薦和傳播。

傳統行業不會消失,也不會被互聯網取代,但一定會進行升級,深度的跟互聯網進行融合,所以,要儘早的學習互聯網的技能和方法,快速的進行流量導入,激活,沉澱,變現和裂變。

這就是實體店的一套打法,社群新零售模式,也是建實體店私域流量的核心方式。

具體怎麼做?

第一,核心自媒體解決流量

第二,線下體驗解決銷售轉化

第三,互聯網商業模式解決分享和引爆

第四,社群解決沉澱和裂變

大潤發在零售行業是第一個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在商場這個領域裡,沒有任何人能打敗它,包括沃爾瑪/家樂福,但很可惜,他敗給了這個時代,被阿里巴巴收購,高層集體走人,含辛茹苦20年,一眼望去換青天。

20年造就年營業額高達1000億的零售航母大潤發,其創始人揮淚離場時說: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他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深知精準營銷創始人CEO 蔣軍

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品牌超級IP構建,場景化產品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社群營銷運營,資源導入及項目落地,急功急利做品牌,快速實現銷售轉化裂變。


蔣軍


最近有一句話在熱議:大象與老鼠之間的競爭,哪個能贏?其實不管是傳統的實體,這個龐大的大象;還是小巧靈活的互聯網新經濟模式,都有各自的優勢,這裡就要思考到:商業經濟的週期性問題。


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沒有改變,大象的價值是基礎保障,但是很多表現形式發現了變化,第一大變化就是:信息流。我們常見的傳統實體店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如果沒有信息流,單純的傳統營銷成本高,效果越來越不好,怎麼辦?這些變化都需要實體來適應。


還有就是商業結構的變化,分拆風險,化整為小,小微創業不僅僅是最近幾年的微商、微創業,更多是一種微模式、微思維,在融資、合夥人、眾籌、品牌等諸多方面都啟動了積極的作用,如果傳統的實體不改變思維,就會被淘汰。


一直有群何過份強調:大象牛,還是老鼠強,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這是那個發展方向,發展環境的核心原點不同:傳統產業的重要在於供應鏈基礎-物流體系、服務保障,而互聯網的發展全新方向是以5G為全新的科技所帶來的全新商業工具,信息流是重點:互聯網信息流+實業供應鏈+物流體系+結算體系,這些的協同發展,並不是誰強,而是誰也離不開誰。


孫洪鶴一直認為:傳統實體店的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了,這是一個事實:1、論成本,現在的電商成本比實體店還要高;2、論服務,這一塊,就是實體店發展的全新方向;3、論品牌,實體店的區域品牌化發展,線下裂變,實體自媒體+實體店的直播-場景營銷,這都是優勢;3、論品牌,實體店的前面就是人,人的品牌化發展,未來的實體店將是以人為品牌核心+線下品牌服務為重點;


所以,實體店的發展潛力非常大;但大家思考二個問題:1、未來的全新實體店是個什麼樣子?2、未來的實體店更適合哪類人來幹?


我是孫洪鶴,歡迎大家關注試聽我的《實體店系統裂變新方法》這個專欄,這就是實體店系統的互聯網轉型實體,一共一百多節的課程。歡迎大家去關注學習。


孫洪鶴


目前實體店會受到電商衝擊,但線上線下方式相融合能讓實體店煥發生機。


沒受電商衝擊的實體店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電商經濟紅紅火火,但有的實體店依舊沒收到衝擊。

比如美國Costco通過向消費者提供低價商品,同時收取會員費盈利的制度,讓它在行業屹立不倒,今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吸引了大批顧客前去消費,甚至開業當天因為人流多被擠爆而被迫停業半天。

比如滿大街可以看見的7-11便利店,小區樓下的便利店,我們總不能買瓶水、買個酸奶都去網購吧?比如餐飲店,與親朋好友約見面吃飯,也是需要實地去餐廳體驗的。比如理髮店,我們剪頭髮,也不可能通過網購的方式。


受電商衝擊的實體店應該怎麼發展


如今最容易受到電商衝擊的服裝店,有時候逛街,看到服裝店幾乎沒人,內心替店主擔憂,會不由自主地想:扣除租金、水電、人工成本、進貨成本這些,實體服裝店能盈利嗎?還能支撐多久?我們不能一味地抱怨實體店不行,而是要與時俱進,若電商有市場,為什麼不嘗試做線上?如果沒有電商平臺,我們農民種的農產品水果,怎麼會暢銷全國?這反而對農民來說是一個擴大市場的機會。

其實實體經濟是電商的支撐,電商是一種渠道方式,比如衣服在實體店賣是一種渠道,衣服放在電商平臺賣,也是一種渠道。實體店要發展,可以兩條腿走路,線下與線上融合,服裝店既可以實體賣,也開拓線上市場。

反過來,目前許多電商巨頭也在紛紛尋找線下的融合方式,比如阿里的盒馬鮮生超市,比如京東便利店等,線上也是需要線下的支持。因而,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更顯活力。


財思思


樓主你好。首先我來回答你傳統行業會不會被壟斷這個問題。

按照微觀經濟學的闡釋,市場競爭主要分為四種方式:一是完全競爭,二是壟斷競爭,三是寡頭競爭,四是完全壟斷競爭。

如果樓主說的是完全壟斷競爭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國家早就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目的就是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樓主說的壟斷,應該是第二種模式,即壟斷競爭模式。

所謂壟斷競爭模式,在市場競爭中,是很常見的,也是應用最廣的一種競爭模式。它指的就是,一種既有壟斷,又有競爭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因為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各個商家的產品是不同質的,可以滿足不同細分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但是彼此間產品替代性很強,所以,具有競爭性。大家彼此所佔的市場份額都很小,而且可以自由競爭和退出市場。

在壟斷競爭中,各個商家還是有很多機會的,關鍵是尋找市場空缺點,或者用更好的方式,滿足消費者現有某種需求。所以,重點就是研究你的細分消費群體,然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另外還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細分市場,有不同的競爭對手,所以,你對競爭對手的研究,最好是和你一樣,滿足同一個細分消費群體的競爭對手,而且,最好和你在一個消費場景裡面,才算是直接競爭對手。

那麼,互聯網發展之快,實體店應如何應對呢?

我個人認為,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某種新技術或者新營銷模式亦或者是消費者需求的轉變,都會帶來行業變革。所謂:“緩進則退,不進則亡”。如果你跟不上市場的變化、跟不上行業的變化,那麼,你只能被淘汰。

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當初的手機老大諾基亞大家都知道。當智能手機發展趨勢已經明朗時,諾基亞還玩著自己的老一套。結果,被各大手機商彎道超車,慘遭淘汰。

所以,互聯網的發展,雖然給行業帶來變革,帶來了洗牌。但是同時也給許多商家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所以,我們要面對變化,擁抱變化。

我個人認為,至於怎麼利用互聯網改造實體店,應該結合以下因素具體考慮:

1、這項改造,會給最終消費者,帶來什麼好處?

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如果你跟隨大趨勢,搞一些不著邊際的互聯網+,那麼,你就是在浪費精神浪費錢。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做互聯網+,最終是不是方便了你的目標消費者?或者是不是可以提高從產品中獲得的價值?

2、清楚哪些是基礎改造,哪些是特色改造

進行互聯網+的改造,你一定要清楚,哪些是基本的,必須的改造項目。比如說微信付款、比如說線上銷售渠道的開闢等等。這樣的基礎改造,你應該研究下所在行業中,或者你的競爭對手,都在做的一些共同的改造。也應該研究整個消費趨勢的共同走勢。

其次,要明白那些是特色改造。就比如說是服裝行業,並不是每一個服裝企業,都可以玩定製化,都可以利用互聯網,打通消費到生產。許多服裝企業還走的是過去的批發代理業務。特色改造,一定要結合目標市場消費者的利益,這樣才知道,那些改造是具有針對性的,是為了單獨滿足這一個或幾個目標市場需求而進行的。

3、結合企業自己的實力

進行任何改造,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去貪多也不要去貪全。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吃多少飯。很多企業在進行互聯網+的改造時,真是“深謀遠慮”,連五到十年後的需求都考慮進去了。暫且不說你企業能不能發展到那個時候,就說這互聯網本身的發展速度,也是快速變化發展的,到時候,會有更好的出來。所以,最多考慮到一到兩年的需求,就差不多了。

4、明白改造方向

進行互聯網+改造,在考慮了以上三點以後,還要考慮,是利用互聯網+改造營銷、改造生產、改造供應鏈還是其他的環節等等。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優先解決你的痛點問題,在解決好之後,在搞一些錦上添花的改造。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樓主。


喜歡市場營銷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定期分享大量營銷乾貨,一起學習、一起提高、一起討論。


Mkt董


新零售社區團購你可以看下,是否會取代傳統銷售

隨著新消費主義的興起,中國消費市場迎來了渠道多元化時代。新的零售渠道層出不窮,社區團購是其中一個渠道。一年內,繁榮優化、美嘉購物、桐城生活、考拉精選、大蘿蔔、世輝集團等月流量數億的平臺相繼誕生。

同時,以傳統超市為代表的超市業務也呈現出門店客流逐年下降的跡象。在一線城市,大型電子商務對超市的銷售量產生了影響。在二線城市,有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將成為取代傳統超市的零售渠道。

據目前業內人士的討論和分析,社區團購之所以會成為取代傳統超市的零售渠道,可以分為三點:

一。增加消費體驗和接觸

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是平臺以社區為單位,招募寶瑪或店主為負責人,組織社區居民藉助微信群、小程序等進行網上團購,並在負責人處提出。

這種模式依賴於中國最常用的應用程序微信。用戶每次打開微信,都會看到微信群的留言提醒;點擊群中,可以看到領導推送的小程序商城鏈接。

對於用戶來說,一旦有了對商品的需求,就可以在碎片化時間內移動手指下單,並在上班途中提貨。不需要花3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去超市,不僅節省時間,還可以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

對於商家來說,這種模式可以讓商家與消費者保持零距離、高頻率的接觸,帶來的品牌曝光率遠遠超過用戶偶爾經過的實體店。

2.運營成本低,利潤率高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在一線城市,傳統超市的市場份額已經逐漸被電子商務平臺侵蝕,而在二線以下城市甚至鄉鎮地區,這一速度要慢得多。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一線城市的物流倉儲體系非常完善,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營成本較低。因此,考慮到快遞費,價格也可以與超市競爭。相反,在一線以外的領域,傳統超市比電子商務平臺更有優勢。

然而,社區團購的出現,終結了這一局面。社區團購採取“網上預約社區自送”的模式,因此不需要實體店,配送成本遠低於單開門快遞。在運營成本方面,社區團購平臺不僅優於實體店,也優於普通電子商務。

經營成本越低,商品定價的經營空間和競爭力就越大,更有利於吸引消費者。此外,“團購預售”帶來的大量訂單,使得社區團購平臺在採購時進一步降低了對供應商的價格,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價格優勢。

三。頻道定位完全重疊

雖然前兩點很嚴重,但由於購物習慣、需求差異等因素,一定有消費者願意到超市購物,傳統超市仍有發展空間。但歸根結底,即使是這種可能性也被消除了。這就是社區團購“計劃消費”的渠道定位。

所謂計劃消費,主要是指不緊急、具有儲備性質的購物需求。在此之前,這一直是超市的渠道定位。例如,我們經常去超市買足夠全家幾個月使用的食物和油。

現在,社區團購平臺已經通過今天下單、1-2天后到達、社區自送的方式切入這類商品的市場。渠道定位與傳統超市完全重疊,競爭是同一個市場。

那麼,兩者之間的競爭會有什麼結果呢?首先,由於是有計劃的購物,不會影響一兩天後的到貨。此外,社區團購平臺還具有消費體驗、曝光率、價格等方面帶來的前兩點優勢。可以說,超市的市場份額被社區團購搶走只是時間問題。

據瞭解,剛剛由騰訊投資、月流量超過2億的“食享”社區群平臺CEO曾在不同場合表示,社區群將成為家庭消費渠道的第三極:第一極是各類便利店和蔬菜滿足人們即時消費需求的市場;第二極是滿足人們財富需求的在線電子商務。社區將成為滿足計劃消費需求的主流渠道。

挑戰也是機遇。面對這一趨勢,超市唯一能做的就是儘早建立自己的社區團購業務,利用社區團購的優勢,實現超市的轉型升級,開拓更大的市場。事實上,永輝超市、大潤發、物美超市等知名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社區團購計劃


小池聊科技


電商發展到現在,已經深入到各個商品領域,由於成本低,所以電商的價格會比實體店要便宜,也就是說,如果實體店的商品和電商一樣,那實體店一定會受很大影響。

實體想要發展,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優勢,那優勢該怎麼體現呢?

一、消除價格差距,其實目前電商的管理已經逐漸完善,很多商品線上和線下價格差距很小或相同,這時候實體就有了現貨的優勢。

二、線上線下融合,可以同時經營,這雖然會增加一些成本,但也會帶來更多顧客。

三、精準覆蓋客戶群體,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實體的覆蓋面有限,選擇合適的地點做適合的生意才能生存。

四、要有自己的特色,包括實體本身和商品,如果能夠自己設計最好,就算沒有設計能力,也要選擇有特色的商品。

五、即便是傳統行業,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跟上時代變化可以生存,走在時代前列能夠發展,領導潮流才是第一流的。


海色民生


要跟上潮流,實體電銷一起做,上線電銷啊,還坐等被時代淹沒嗎。


期友之家


事實上,真正做得好的實體店是電商難以超越的,宜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眾多國際知名連鎖企業紛紛推進線上業務的同時,宜家對線上業務一直是不緊不慢,雖然不久前開通了上海的線上業務,但總體而言其重心仍在實體門店。

從2015年9月1日到2016年8月10日,宜家總共迎接了8346萬多名訪客,同比增漲20%;銷售額超過117億,同比增加19.4%,會員總數超過1600萬,同比增加20%。

在2016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微博)也指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線上、線下、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去,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來。”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都會將阿里巴巴或馬雲與電子商務劃上等號,很多實體店因為受電商衝擊倒閉的時候甚至直接打出“受馬雲所累”的口號,把實體店與電商放在了對立面上。

其實,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電子商務,而是整個商務體系,或者是說商業模式的整體演進。而那些倒閉的企業與實體店面,也並不是被電子商務所害,正如馬雲所說:“不是技術衝擊了你,而是傳統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觀念衝擊了你,不是電子商務衝擊了傳統商業,而是你對未來的不把握衝擊了你的商業。”

除了上文提及的宜家外,運動商超迪卡儂和近年來發展迅猛的名創優品同樣值得關注,這兩者都是新零售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說,手持巨資的在線電商滲透線下並非不可阻擋,傳統零售企業需要尋找到創新思維、抓住痛點發起反撲。

眼下,互聯網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因此對於實體零售企業來說,排斥不如積極應對。未來,實體零售經營者不妨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將線下實體店面打造成一個通往線上的入口,再引入配送服務,形成線上線下的聯動,這樣或許更符合消費者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