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砂場復墾“披”新綠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2日訊(記者 上官智慧 通訊員 李學文)11月20日,記者來到原張家界市永定區澧水金砂砂石場原址,只見岸線綠樹蔥鬱,河裡河水清澈,良好的生態環境引來大量白鷺到此棲息。這是該市實行河道全面禁採後生態蛻變的縮影。

“生態好了,現在來拍照的人多著呢!”永定區西溪坪街道關門巖村村民覃吉銀介紹,砂場復墾複綠後生態逐漸恢復,老百姓家門口不再是砂堆遍地、塵土飛揚,茶餘飯後都在河邊悠閒散步。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背後,是張家界市近3年來的紮實工作。

2017年2月,張家界市全面啟動河長制工作;同年4月結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該市交辦的問題,在全市所有河段開展嚴厲打擊河道採砂行為;2018年1月,在全省率先出臺《張家界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禁止河道採砂的通告》,明確要求全市河道禁採;2019年初,要求對所有復墾複綠進行“回頭看”,對落實不到位的進行全面整改。

隨後,該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警長”工作機制,聯合紀檢、公安、環保、交通等部門執法,依法拆除生產機械設備和生產用電及採砂下河引道,對非法採砂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對42個採砂項目全部關停,共拆除64艘採砂船、164艘運砂船。截至今年11月,查處河道非法採砂案件21起,其中1起被檢察機關認定為黑社會性質組織並提起公訴。

此外,該市及時啟動沿河生態恢復工作,要求各區縣用填鋪新土、鋪設草皮、撒播草籽等方式,按時完成砂石分選場的復墾複綠,還原水清岸綠的自然生態原貌打造生態岸線。

迄今,該市已斥資2億元對砂場進行復墾複綠,砂石碼頭曾帶給河流沿線的“傷疤”已被精心治癒。如今,一條條清澈的河流安靜流淌,岸線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白鷺、鴛鴦等動物重新回“家”,一幅靜謐和諧的田野風光鋪展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