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尊称“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佩服狄仁杰。尤其在影视剧《神探狄仁杰》热播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或许影视剧具有一定的神化成分,但于正史而言,狄仁杰确实是武周时期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众所周知武则天十分强势,但面对狄仁杰,她也会尊称一句“阁老”。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者,谁能想到他仅是个三品官员?那么一品、二品又由哪些人担任?

武则天尊称“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会惊讶于狄仁杰的官阶,是受清朝中央官制的影响。比如和珅从一品、隆科多从一品、张廷玉从一品,乍一看这些人与狄仁杰相比,要么地位相当,要么略差一些,但官职皆比他高了几级。所以我们不能以纵向思维来衡量官员的官阶,尽管清朝的六部制基本沿袭唐朝。不过两朝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制度决定官阶。

武则天尊称“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狄仁杰的官阶是由唐朝的中央官制决定的。自唐朝创立以来,其文官制度一直在创新。它最先沿用隋朝的三省长官制,然后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其中尚书省地位最高,其长官乃尚书令,其品级为正二品。但由于唐太宗曾担任此职,后人皆不敢上任,故而此职形如虚设,并改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不过该职业的官阶已降为从二品。而其余两省的长官分别是中书令与侍中。它们皆为正三品,且与仆射同为宰相。至于六部则是工、刑、兵、礼、户、吏六个部门,皆隶属于尚书省。它们各部又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其官阶一个正三品,一个正四品。

武则天尊称“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从“三省六部制”的官位设定来看,唐朝文职官员最高官阶不过正二品,而且笔者上文所说的三省六部制还未遭到削弱。到李治统治时期,仆射逐渐虚职化,“三省制”发展成“中书门下”一省制。也就是说,唐朝最高的中央文职只有三品。

武则天尊称“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而武则天掌权后,她又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为内史,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圣历元年(697),狄仁杰晋升纳言(侍中);次年,又迁任内史(中书令)。至此他在武周职事官中已无官可封,直到他病故洛阳,武则天才追封他为文昌右相(尚书右仆射)。后来唐中宗复位,因念其曾劝武则天传位于他,故追赠其为司空(从一品)。唐睿宗即位后,又追封他为梁国公(正一品)。

武则天尊称“阁老”的狄仁杰为何只官居三品?

总而言之,唐朝的文官几乎不设一品。据《通典·秩品五》可知,唐朝正一品官员有: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爵。从一品有: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武散、嗣王、郡王爵、国公爵。这些大多是荣耀性虚职或高级爵位,而二品官员除早期的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其余不是地方大员就是虚职。实际上唐朝这一制度的设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汉朝以来皇权与相权长期斗争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