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这七年(非原创)

从2013到2019,七年内,石家庄永昌融进这座城市的血液里,成为石家庄的城市名片。

1.我不是内幕帝,以下文字只是分析和个人看法,不代表真相或定论。

2.文字内尽量使用“可能”等词语,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3.有些看法是个人的信息组合分析,其中如有错误,还请见谅。

4.文中涉及人物,如有不合适之处,请联系我删除。

5.第一、二、三、四、五、七写于2015年,有个别改动。

一、试水

2012年12月,石家庄永昌落地石家庄。这一年,袁万永和好友张曦达成一致,骏豪队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开始和永昌集团合作。永昌骏豪,这个进入河北足球历史的足球队,在2013年1月18日正式成立。

2013年,是试水的一年。这一年的任务主要是:实现保级,稳定下来求生存;落地生根,永昌集团管理人作为观察员学习管理经验。徐弢以自己的经验将俱乐部带入正轨,而挂名董事长的张曦以及吴一禹等骏豪管理层,未必有多少切实参与。

在国家足球运动的春天来临之际,袁万永抓住了机会,在河北这片足球荒漠,竖起了第一杆职业足球的旗帜(中乙被定性为业余足球范畴)。足球不是慈善,袁万永不是慈善家,EBG也不是为慈善而来的,这个无可厚非。中国的职业足球是企业行为,搞足球必须为企业带来利好,否则也没有人会去搞。

EBG永昌集团以及旗下的河北永昌地产,开始在足球圈为人所知。当然,还有曝光度并不高的天玛生态等旗下企业。对于很多人而言,在此之前,大家所熟知的房地产企业中并没有永昌的名字。

知名度的提升,是每一个足球企业的第一利好。

这一年,永昌集团和骏豪集团合作的紧密度,可以从总经理徐弢看出来。徐弢是骏豪前总经理徐弘的亲兄弟。能把他请来,说明骏豪集团切实实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承诺。

当然,这一年,骏豪集团的资金投入或许并没有达到如股份中一样的投资比例。

2013赛季的结束了,石家庄永昌队获得第8名,30场比赛10胜10平10负,保级目标实现了。试水成功,永昌的管理者在这一年里也学习了一些管理经验。这一年在俱乐部一线的,只有河北的图本教练张国兴作为领队露面较多。

这一年来自永昌集团的管理者早已经开始了来年管理俱乐部的行动。其一是,按照前期媒体采访中计算,在赛季中期即徐晖离任后,已经开始物色主教练,为接班李树斌做准备。其二是吸纳河北青年队部分球员,为随之而来的本土化做准备。遗憾的是,这两年来这批青年队员中只有王子豪崭露头角。

二、掌控

随着保级的成功,俱乐部内部一系列既定的调整也开始了。首先是徐弢的离任,他本来就是临时帮忙的。随之是徐弢的亲密战友李树斌,也一起离开了俱乐部。来自永昌集团的高管们开始实际管理俱乐部,董事长李强、副总周文秀成为总经理走上前台。紧接着,球队的一批大连籍球员,纷纷离开球队。众所周知,骏豪身上大连烙印是非常深刻的。球员中有多达10人是大连籍,教练层则基本上全是大连籍。这个球队要想实现本土化,必须对其中的球员进行一次大调整。从2013年中期的徐晖等教练,到赛季末杨林、姜林、邱实等一批球员离开。当然,这一次大调整,也不能说是清洗,一是的确有不少球员的水平并不高,二是后期转会里还有大连籍球员新加盟。至此,球队内部只剩下刘君鹏、田日亮、孙潇霖、尹良毅、王国明几名大连籍球员。在中国足坛,没有大连球员的球队,可谓少之甚少。

李强,袁万永的亲密战友、亲密兄弟,代言人。周文秀,来自集团北京区的高管;张国兴,河北足坛名宿,险些冲上中甲的保定百世开利主教练;王胜利,前保定体育局局长。

随着俱乐部更名、完成本土化,王胜利、张国兴开始以自己的人脉以期更多本土球员加盟。他们的目标是白鹤、李岩、郎征。而最为接近的是前两位,前两位球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远离河北足球多年,已经在特定地点扎根。白鹤在香港,已经加入香港籍;李岩在广州多年,几乎已经是半个广州人。当然,当故乡的召唤来临,他们还是义无返顾的。每个球员都有家乡情结,这是肯定的,所以不要埋怨李霄鹏回归鲁能,毛剑卿想在退役之前再次回到上海球队。

最后的结果是,白鹤成为第一签,非常顺利;而李岩,富力却不肯放人。无奈之下,富力将高增翔作为替代者转给永昌。这样,一则回了人情,二来进一步抹去其金德痕迹。

三、意外

2013年,永昌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训练基地,第一次亮相河北是在河北师大体育场,这一年球员在体工队、邮专等绿地辗转。

这种情况着实让2014年回到中国的亚森大吃一惊,此刻亚森心中有一万个My god随风掠过。他没想到自己来到的地方没有训练基地,甚至连一块自己的训练场都没有。

永昌还没有准备好,或者说,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也或者说没有精力管理繁杂的各项工作。

寒酸,几乎是很多国内大媒体记者来到永昌俱乐部的第一印象。他们也没想到。

但永昌俱乐部高层并不知道,在未来还有更多的“没有准备好”“没有想到”。

2014年压哨签约的黄凤涛,这位队内最大牌。没想到成为这一年呼风唤雨的人物。

中后卫迭戈,居然在赛季中期撂挑子不干了。没想到。

中期替代迭戈的艾蒙,来了之后,球队居然客场三连胜,最后的战役还打进至关重要的一个进球。没想到。

还有那匹他们半信半疑的保加利亚头狼,居然带领一群小嫩狼冲超了。没想到。

冲超的成功,彻底打乱了俱乐部的预计的发展规划。万万没想到。

在2014年9月13日,俱乐部高层召开动员会,将赛季的保六争四比去年前进一步的目标调整为冲超。既然成绩到了这个份上,那为什么不冲一冲。即使冲不上去,赛季目标也已经实现,冲上去了那就是赚了。总之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要知道俱乐部的目标是2015年冲超,这和永昌接手的时候,袁万永的论调是一致的,即三年冲超。

当永昌高层和袁董事长看到2015年中甲形势的时候,相信他们心中乐开了花,发自内心的狂喜。幸亏2014年冲了上来了,否则还真不好说。

意外,充斥着石家庄永昌的2014赛季。

四、挑战

意外的冲超,让石家庄永昌足球俱乐部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

永昌俱乐部的简陋和寒酸,曾让很多专程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这支在2015中超掀起永昌风暴的平民球队,竟然如此平民。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中,董事长李、副董事长周、总经理李、副总任、新闻官常是露面最多的。其他票务部门、财务人员、食宿管理人员等不过十几人。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得不承担多项工作。

在2015赛季的光鲜背后,很多人并没有过于注意这一现状。反过来,它又成为一个小球会存在的标杆。

成绩是可以掩盖问题的。而有些问题纵然是在如此好的成绩下,都无法被掩盖。2015赛季永昌俱乐部最为人诟病的问题无疑就是票务,而最为自己诟病的,无疑就是招商。这两个问题,俱乐部高层心知肚明,更是坦然说出。

票务问题,从排队买票、网络售票瘫痪,到赛季末的球迷会员制,无一不引起吐槽。而引起吐槽的原因无非两方面:一是僧多粥少,裕彤容量小,球迷看球需求量大。二是俱乐部票务管理经验欠缺,方法业余。

招商问题,从赛季初周文秀和君乐宝谈判无疾而终,到袁万永接受体坛周报采访时说的赛季中期河北银行赞助即将到位。我们很无奈地看到,河北银行的所谓的赞助迟迟没有到位。而最有可能和永昌合作的华夏幸福被指令接手另一个河北球队。球衣裸奔、赛场广告裸奔,升班马无奈地裸奔一个赛季。在裸奔下,问题依然是有的,一是主观的,永昌俱乐部负责招商引资的领导是否能力亟待提高,二是客观的,社会力量和政府承诺的赞助没有到位。

五、运作

在永昌俱乐部实现奇迹的三年内,有一位在足坛赫赫有名的经纪人。这个人在永昌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他是亚森的经纪人,亚森选对了球队、永昌选对了教练,这位经纪人作用不小。而至于穆伦加等外援的加盟,这位经纪人恐怕起的作用也不小。

而在国内球员方面,不得不说永昌高层非常聪明地请来了李霄鹏。李霄鹏在国内球员运作中,吸引来了毛剑卿、糜昊伦和武浩然。而许博的到来,可能是基于永昌和富力的良好关系。至于关震的到来,李霄鹏起到了多大作用,则不敢妄自猜测。尽管李强早在四国赛就开始观察糜昊伦,但恐怕李霄鹏的人脉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至于李春郁是否通过宫磊的关系引进,则也不敢妄自揣测。

对于一个紧缩银根的小球会而言,这种人脉的作用非常大。比如想要签下赵宏略,转会费签字费五千万,显然不是永昌这样的小球会的风格。因此,俱乐部中必须有浸淫足坛多年的人物坐镇负责引援。再举个典型的例子,王宝山在力帆转让风波中被辞退又被请回后,力帆的备战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但他依然依靠人脉迅速签下刘卫东谭望嵩等球员,这个赛季则能够依靠师徒关系拿下韩鹏,这些引援如果靠一个外籍教练恐怕是办不到的事情。放眼永昌俱乐部,在国内球员方面有人脉的无外乎李霄鹏、张国兴和王胜利。三个人中,后两位的局限性比较大,他们恐怕只拥有保定球员的号召力,在中甲或许够用,再加上他们已经离开足坛一线多年。李霄鹏的优势无疑要大一些,但其实要是比王宝山,还真是差出很多。

升超伊始,请来李霄鹏是必须点赞的一步。李霄鹏的为人处世和永昌俱乐部的低调完美契合,也奠定了今年永昌运作成功的基础。

亚森是第一功臣这个无可非议,亚森是这个球队的灵魂。狼行千里吃肉,只要有亚森在,永昌精神就会屹立不倒。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这种精神继续传承,它是永昌赖以生存的法宝。

在2015年2月,河北体育部门有一次低调的人事调动。石家庄体育局局长唐青从局长任上调离,去了河北省体育局担任副局长。别忘了,唐青在引进石家庄永昌队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随着永昌的成功,这位局长的升迁顺其自然。

六、年轻

石家庄永昌,很年轻,满7周岁。在队史帖子里就提到过,从这个球队诞生开始,这就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球队。“善于创造奇迹”这6个字用在这个球队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很多球员在采访的时候不止一次说过,这个球队内部很单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所以能够专心踢球。

来自如各个记者的深入调研,也认为这个球队内部关系简单,管理专业,故而能够形成团结的良好氛围。

第一任总经理徐弢离任之后,周文秀走上前台。在2013赛季,这位还是副总经理的周总在幕后工作,默默无闻。永昌集团总经理李强任俱乐部董事长、法人代表。还有顾问王胜利等等管理层。李周二位在足球的圈子里可谓无名小卒,但他们迅速切入足球管理工作,再加上顾问王胜利这位河北足球界人脉很广的老足球人的帮助。以及已经担任领队工作一年的张国兴这位业内人士。很多人不知道张国兴,但如果听说过保定百世开利足球队,就应该知道他。

以永昌集团的管理经验,移植到足球俱乐部中;两位大佬通过2013年的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2014年成功接盘俱乐部。而2013年他们最为杰出的工作,是在年底完成,那就是请来了亚森。

2014赛季前,你说石家庄永昌能冲超,恐怕连你自己也不信。但这个球队在这个赛季的成绩却出奇地稳定在前三名,最终冲超。这个壮举依靠的不是恒大冲超路线的砸钱买大牌,更不是2013年的建业一般的准中超配置,而是一帮默默无闻的球员,一个亚森。2014年的球队如此,俱乐部何尝不是如此。俱乐部层面,了解俱乐部的人都知道,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只不过那几个人而已,他们承担的工作却是方方面面。

就是这个年轻的永昌足球队、年轻的永昌足球俱乐部,为我们河北足球带来了第一年中甲之后,又带来了第一年的中超。

设立“球迷远征基金”,给远征球迷补助,也只有一个年轻的俱乐部才会这么去尝试。放眼中国足坛,年轻的俱乐部何其多也,但也只有河北的这个石家庄永昌队做出了尝试。而你,恰好是这个球队的球迷。尽管只有一年,但我们也应该学会满足。很多远征军手中的“远征球迷卡”成为了值得珍藏的纪念。

年轻,故而敢于尝试。敢于尝试,故而能够做出新的成绩。

年轻,同样意味着经验不足,我所说的经验不足就是你吐槽的、并引起很多人共鸣的那些观点。而那些没有引起其他人共鸣的观点,恐怕你只能等待大家的共鸣。

年轻的俱乐部和一个年轻人是一样的,他朝气蓬勃,无所畏惧,当然有时候有些做法会让你看上去有些稚嫩。

而这个年轻的俱乐部中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在兢兢业业的繁忙工作中也难免有疏漏,比如微博求购李岩,批评过后,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

而我们,是一群年轻的球迷,放眼中超赛场,哪个队的球迷都比我们有更多的中超资历。所以,我们低调。所以当我们的观点和俱乐部不符时,同样需要时间的磨合,尽量多给与理解。而我们,需要在舆论中全力支持我们的球队,利用球员归队、生日、训练等机会让球员感受到最大的温暖。

七、压力

2015年,是永昌风生水起的一年。尽管没有赞助,但胸前的EBG永昌和背后的永昌地产,无数次亮相央视和各个媒体版面,永昌集团的知名度伴随着永昌现象被更多人所知。风光过后,袁万永遇到了和韩建军一样的难题。

知名度还不足以让一个企业获得满足,搞足球的企业需要得到的是真金白银的满足。2015年初华夏幸福的叶珺接到集团指令,前去石家庄谈判收购一支河北球队。他们都以为是来和石家庄永昌谈判,没想到却是河北中基。省政府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球队被卖到外地,于是牵头了这一次转让。也有业内人说,华夏幸福本来是要赞助永昌的,但后来干脆自己买了中基。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次具有行政特点的转让。

让华夏幸福这个产业新城运营商去搞一个中甲球队,是满足不了其野心的。于是华夏幸福在群雄争霸的2015赛季靠着大投入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将一个倒数第三的球队带上中超,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有些冠冕堂皇的话,看看就行了,两个中超球队,有的球迷很高兴,但如果站在河北足球的整体发展角度,却未必是一件好事。不管是不是好事,对于普通球迷而言,已经足够幸福——不管这种幸福能维持多久。

终究还是来了,两个俱乐部都将面临着球市问题、球迷之间的分裂问题等。相对来说,永昌的问题更多一些。首当其冲的就是生存难题。这两年,永昌跑得快,一年中甲,一年中超。后面的兄弟也不甘落后,先送来中甲德比,又紧追不舍送来中超德比。这让大跃进中匆忙赶路的永昌非常意外,华夏幸福这个巨无霸已经在中甲透露出杀气。金元堆积的战斗力已经让永昌感受到了无形中的压力。华夏幸福的优势,偏偏又是永昌的弱势。后来者居上,泰山即将压顶,如永昌初来石家庄时,韩建军的感受。本来只有自己,还比较好搞,结果来了一个强大的竞争者,很多事情恐怕难办了。

然,河北足球的四面开花,并不能掩盖足球荒漠的本色。德比,亦隐藏着无形的危机。所幸,两个球队不在同一个城市,这或许是河北球迷的幸福长久的保障。

八、风波

我所说的危机,并不单单指永昌的危机。说实话,2015年初我就想说说这种危机,但感觉时机不合适。而现在说,恐怕又有了后知后觉之嫌。

我想说的是,四面开花不如一枝独秀。2015年的河北足球四面开花,石家庄永昌、华夏幸福、河北精英、保定容大、中基女足,这是球迷的乐事。但其实在河北足球的这种表面繁荣下,已经开始潜藏着无形的危机。中基女足暂且不论,只说男足的四个球队造成了资源的争抢。河北省有投资足球意向的企业各玩各的,而结果就是球迷资源只会向强队靠拢,由此造成了河北精英只有区区百人的球市,保定容大也好不到哪里去。河北精英专注青训,其不利影响可以小不少,但对于球队而言却是伤害。

群雄并举,孰若攥紧拳头?四面开花,真的比一枝独秀好吗?

从中基独撑三年中乙,到一拥而上,超甲乙俱全、男女足俱全。河北足球的大跃进繁华过后的萧条,不久就会来临。

也许不是不久,而是须臾之间。在某一段时间,永昌传出合作和转让风声,这肯定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有关。

短短一年的“我心永衡”合作,以及一些小型的赞助,更多的是场内广告。而球衣广告始终未能出现,希望在新的2020年,球队能拉来一些赞助。

更期待精英、永昌的合作,联系到年初的北体大精英,恐怕合作仍是一个梦。

2015年底,南迁深圳的风波突然来临,令人措手不及。

真真假假,绯闻或是真实,都不重要。2015年,石家庄永昌走到哪里,石家庄的名字就出现在哪里。石家庄永昌成为石家庄这个河北省会的一张城市名片。石家庄——这个存在感极低的省会,太需要这张名片了。

也许中国还有不少人不知道石家庄,但石家庄永昌的出现,更多的人重新认识石家庄。

这个新兴的城市,没有底蕴,甚至让城市居民引以为豪的东西也没有多少,而石家庄永昌就是这其中之一。

这个新兴的城市,在京津的强大压力下,无法挺直腰杆,而石家庄永昌的出现,在体育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

现在,提起石家庄,千千万万的人会想到石家庄永昌。一年中超,就让各地的媒体和球迷认识到一个飞速发展的河北省省会。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这样的年景。

经过各方进行紧急磋商和博弈。正如不放弃中基一样,省里也没有放弃永昌

八、未来

东有赞助不给力,西有会员制被吐槽,南有足协即将开始的禁止跨区域转让,北有同省兄弟大兵压境,2016年间歇期的永昌,注定不会轻松。

我从不认为球迷只需要操心有球看就够了,有些事还是需要瞎操心的。不管球迷操的心被不被俱乐部或某种力量认可,但爱的表达终究是需要大声疾呼、无情抨击等多种方式的。

年轻的俱乐部难免犯错,更何况,一个在三年内经历跨越式发展的永昌。2016赛季紧要的问题仍是票务、招商引资,这都必须有相应的改进对策。

会员制的初衷是好的,未来仍需要持续的优惠。

永昌的未来方向在哪里,也许就在脚下。俱乐部早就计划之中、并正在努力的股份制恐怕将是球队未来发展的解决之道。即集中两三个河北的实力企业,一起参股。到时候或许俱乐部的名字将去企业化,这尽管是大多数球迷所希望的,但我还是感觉步子有点大了。当然,倘若能实现,那可算是走在了各中超队的前列了。

足坛从来不缺乏豪言壮语,各种百年俱乐部的誓言,终究抵不过半途折戟的无奈,并最终沦为他人的谈资。在中国足坛有很多人欣赏许家印们带来的冲击,而若我只希望自己家乡的足球投资人做胡葆森,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这么多年来的投资,尽管没有多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但却让球迷们十几年、二十几年有球可看,有为之战斗、唏嘘的载体。想想河南建业,胡葆森耕耘河南足球二十余年,这期间也是起起落落,但这比起区区几年的豪迈,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九、受挫

2016赛季,石家庄永昌以7胜9平14负积30分的成绩黯然降级。30分其实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积分,和2017赛季的第13名持平,和2018赛季的12名持平。这个赛季也是鲁能则阵痛期,仅列14名,堪堪保级。

黯然销魂者,延边的冷雨夜。球队黯然,球迷悲伤,以及一些难以言说遭遇。

尽管降级,但球队仍拼出了自我,没有被人小瞧。3-2战胜富力,这是2016赛季和中超的告别赛。

球队降级了,是大多数球队的一个阵痛期。有实力的球队各飞东西,这无关操守,是能力和平台的不同。毛剑卿落叶归根,这无可厚非;糜昊伦还年轻需要更高的平台这也无可厚非。也有的人不惜和俱乐部撕破脸,总之都过去了。

马修斯留下了,这个只来了半年的球员;吕建军留下了,这也是个只来了半年的球员。还有王子豪、王鹏等人也留下了,这些是在预备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两年中超,永昌成就了毛剑卿、关震的第二春,成就了李提香、糜昊伦等一些没有机会的球员。

不必说15场平局,主场跨赛季不败,更不必说永昌建业互相主场失陷;不必说为鲁能实习培养了李霄鹏,跟不必说和重庆球迷剑拔弩张;不必说永昌史上最大牌外援古德约翰森,也不必说魔鬼裕彤;不必说亚森洒泪生日那一天,也不必说大羽顶住压力义无反顾接手濒临降级的球队;不必说1:6惨败、狂丢53球,也不必说创中超联赛记录8连平……石家庄永昌留下一个黑马的传说,转身离去。

这之后,注定是一个阵痛期。

在四年的大跃进中,永昌俱乐部不可避免地将一些隐患积累了起来,然后最终爆发。是不是亚森王朝,在经历三年之后,已经逐渐形成形成沉疴。在宽松的环境下,修理铺待修理的机器太多,也会出现问题,难免顾此失彼,难免形成气候。

降级,正是扫清积弊的导火索。对于任何一个小俱乐部而言,在降级之后大失血,都是无法避免的情况,谁让小球会没那么多钱呢。从关震开始,永昌在付出十余名主力或准主力离队的代价下,终于画上句号。

当你心疼一个一个男神离开的时候,也要看看他对于俱乐部需求上的价值。如果这样看看,或许就会释然。

十、重建

2017年是永昌重建的一年,原因是,球队目前老龄化,刚刚退役的胡伟,离队的刘君鹏;外援里最年轻的是毛里笑,其他的也都30岁或以上了。打开名单看看,发现去年的常规主力阵容里,30以下的年轻球员只有糜昊伦、姜积弘、王鹏,剩下的就是87年的李超、89年的李提香。不知不觉间,发现唯一的年轻边后卫走了,剩下的3位都是过了而立之年的,最后还都伤了,以至于让李提香客串。90年的姜积弘是唯一正值当打之年的后卫了,其他人要么岁数偏大,要么经验不足。其实被大家喷过的,恐怕正是永昌的未来依仗。

如果有时间,可以算算机场代表性的首发阵容的年龄。得出的结论是,永昌2016赛季阵容老化,青黄不接,故而让人有一潭死水的感觉。阵容老化,这是永昌2017赛季换血的原因之一。

再看看预备队。别的球队预备队,大多是97和98年的,而我们还有很多93年的。申花预备队93和94的各有一个,其他的要么是养伤的要么是等退役的,基本上都是97和98的。

2017年,永昌更多的要面对重建的问题。

2017年冬季转会期,很多人消失在新赛季的名单中。这几年来,球队补充的人员很有限,大部分都是2013或2014年补充进来的河北青年队队员。预备队仅仅补充进来了吴姚盛暄、张浩、谭想、陈明朝、牛鑫宇、杨一鸣。其他的诸如马旋离队、张森转会保定容大。当然需要点赞的是三名年轻球员去葡萄牙锻炼。

预备队应该以95-98年的为主。93年的如果真的踢不出来了,就放人家走吧。否则再过一两年,球队就断档了。没有后续人才进来,终归是个坏事。

不是土豪,降级了就只有面对被挖和重建。

这个赛季,曾经在2013年租借半年的郭胜终于再次回到永昌,本土球员刘鑫瑜加盟,老队员矫喆坐镇后防,从申花租借郑凯木,2017年也是郑凯木涅槃的一年,赛季结束后回到中超。

2017年,古特比带领一支全新的球队,获得第三名,对于一个重建的球队,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2018赛季,进一步适应U23新政,球队年轻化的趋势更进一步,周佳豪、王宏宇、钟纪宇等一批更年轻的球员加盟,永昌加快了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意味着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十一、沉淀

年轻的常帅哥在2018赛季成为副总,年轻的副总引进了一批年轻的球员,看着钟纪宇、王宏宇这些来自中乙的球员、吴笑天、周佳豪、陈子桐这些非主力球员,很多球迷失望之情油然而生。如果说曹轩、柏小磊等经验球员看上去还能为冲超出力,那么这些球员似乎意味着永昌在2017年冲超未果后,意图沉沦中甲了。

海归的魏敬宗、慈天,目前看来,确是失败的引援,同样被寄以厚望,但均未能达到意想的效果。

更新换代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老龄化的沉珂要靠实战,只有实战才能让年轻人成长起来。一直沉寂在预备队的詹敏伟在近3个赛季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机会。2017至2018赛季,钟纪宇成为受益最多的人,谭想成长迅速,以业余身份加盟的张帅成为中后卫主力,杨一鸣等更多人在预备队积累着比赛经验。

2018赛季初,外援马普库便重伤,一场一队比赛也没有参加。不久马修斯也受伤,只有艾伦一个外援,球队战力大打折扣,赛季结束仅列第6名。古特比在赛季末期也突然下课,功勋教练亚森回归。

古特比执教的这一年多以来,球队年轻化收获颇丰。

这是沉淀的两年,这两年是球队蓄力期。从黯然降级,到稳定军心,到更新换代,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在段时间完成的,两年都未必够。

冥冥中似乎注定,这一年多,古特比战术烙印在永昌,为2019年的冲超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尽管,这很意外,肯定是无心插柳。但实际上,可能真的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十二、逆袭

永昌队史上,第一位外教是亚森,他是功勋教练;第二位外教是古特比,他,同样是功勋教练。当永昌主教练上演“二人转”时,很多球迷和媒体人都颇有点淡淡的笑。觉得永昌的操作,实在是匪夷所思;更有人讽刺永昌,是不是只认识这两个外教。亚森和古特比代表了两种风格,亚森的第二次执教如昙花一现,一个是接地气的精神领袖,一个是青春化的战术大师。古特比再续前缘,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无缝对接。当俱乐部做出这个决定,必然想好了应对外界的质疑,能顶着压力做出令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一则是冲超决心展露无遗,一切都是为了让球队缩短适应新战术的时间;二则,大家看到冲超那一天常帅总哭了、张领队开心嘶喊(或许也哭了),便能明白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2014年,石家庄永昌并未想到会冲超,这一年,永昌以悄悄地、默默地的姿态,在湖南湘涛的掩护下,一直稳定在三甲,直到后期才渐渐引起对手的重视。从不被注意、不被看好,到实现目标,以过山车般姿态,力压卓尔,补时绝杀进球,得以升级。

2019年,永昌频频出手,从穆里奇、莫雷洛,到朴世豪,成为冲超的热门,在众人瞩目下,难度超过了2014年。然而,赛季开始后,令人大跌眼镜。主场连胜是不假,可客场不胜可就不是冲超热门应有的姿态了。高开低走,到最后低开高走,这个赛季起起伏伏,直到最后一波四连胜,才将小概率的冲超机会拿到手中。不被人看好,但偏偏笑到了最后,永昌实现了一次逆袭。

要说2019赛季的冠军关键比赛,可能并不那么好选出来。亚森带队17场,8胜2平7负,得26分,场均约1.53分;古特比带队12场,9胜0平3负,得27分,场均2.25分。张刘等中方教练组带队1场,1胜,这场比赛三军用命,十分关键。主场惨负北体大后,客场逆转陕西也是关键战,保证了球员心气没有泄。(正好11月14日《足球》报的永昌专访出炉了,古特比、李强、臧一锋都提到了这场比赛,甚至连陕西主教练都提到这一场,可见这一场比赛可谓是转折点)最后的四连胜是永昌冲刺阶段,每一场也都很关键,尤其是战胜贵州和长春的6分之战。冲刺阶段,被古特比解锁的穆里奇场场进球,梅开二度是常事,并创造了第一个帽子戏法,是永昌冲超的绝对功臣。

十三、奇迹

石家庄永昌,这是一支善于创造奇迹的球队。创造奇迹,已经注入球队的血脉之中。

奇迹一:球队的前身福建骏豪,在2011年正式组队参加中乙,只用了八九个月便冲甲成功;

奇迹二:2012年,第一年参加中甲,便获得季军,险些递补进入中超;2013年在石家庄落地生根,一年后便在亚森带领下冲超,收官战是冲超关键之战补时绝杀;

奇迹三:2015年以升班马身份创造了中超联赛8连平、16场不败的记录,至今尚无人打破,而且主场跨赛季不败,险些创造全赛季主场不败记录(直到第25轮才被建业基友攻陷)。

奇迹四:2019年冲甲之战,三队争一个名额,在最后一轮联赛开始前,仅有20%的几率,形势最差,但最终实现逆袭,成功冲超,再创奇迹。

很荣幸,我们是这个球队的球迷。小球会有小球会的活法,她不是豪门,不会一掷千万金,但也不甘平庸,不甘沦落,而且还时不时创造一个奇迹。

集团已经进入永昌恒泰时代,期待球队永昌。

愿未来,继续奇迹中……​​​

翻开新的石家庄日报专访古特比:共同完成未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