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運氣,做外貿更重要的其實是這些

比起運氣,做外貿更重要的其實是這些


有些朋友陷入了個誤區,把賺到的第一桶金,早期的一元收入歸功於運氣和市場紅利

坦白講,這是高估了市場和運氣,也低估了自己的個人能力。

說實話,運氣可一而不可再,只能在某些時候起到一些推動作用,但無法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和人生軌跡。

前段時間米課圈,有個朋友就問了我這麼個問題:

“冰大你好,我覺得自己就是早期藉著運勢,靠著市場紅利賺到了一點一元現金,但是完全不懂任何底層邏輯,也沒有正確的思維體系。

而我又是一個有點活的稀裡糊塗的人,說難聽就是不會思考書看的少。

在宮廷戲裡面我估計早領盒飯了。

所以冰大可否給一些建議?

比如如何鍛鍊正確的思維體?如何挖掘自己的需求?如何很好的提問?”

首先很感謝這位朋友的提問。

但其實在我的理解裡,運氣也好,運勢也好,都只是催化劑。

本身是不具備任何改變現狀的決定作用的。

真正的核心,還是你自己。

01

最大的奧秘在

兩個“誠”字

你認為你的產品比較特殊,容易接單,容易返單,容易出業績,容易賺大錢,但是這個世界並沒有絕對的機密

做你這個產品的,也不是你一個,你同樣有無數競爭對手,無數工廠,無數貿易商,無數SOHO,甚至無數外來的破壞者和攪局者。

那為什麼,賺大錢的依然少數?

除了你以外,在你這個產品領域裡,賺大錢的小貿易商真的是鳳毛麟角

原因很簡單,決定了你現在的,根本不是所謂的運勢和市場紅利,這些都是原因。

但是在我眼裡,僅僅是催化劑而已,不具備任何決定因素。

真正的核心價值,能讓你走到今天的,就是你自己的綜合能力。

誠然,這個綜合能力,並不是很完美,也有一定的問題,你自己也知道,的確存在不少不足之處。

但是我想補充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不可能追求每個方面的優秀。

我們做外貿,不可能對於產品、測試、細節、規則、標準、法律、談判、語言、溝通、大局、邏輯、思維、調研、售後、美工、設計等等每個環節盡善盡美。

這不現實。

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抓住自己的核心優勢,構建差異化的防火牆,而且不斷把這個防火牆推高。

在我看來,你或許沒有刻意去做這些事情,也沒有這方面的理論積累。

但是你有意無意間做的、執行的、經歷的,卻契合了這個方向。

比如你說自己怕麻煩,但是恰恰讓供應商和客戶覺得你坦然,不遮遮掩掩;

比如你說自己英文不太好,遣詞用句都簡單,但是恰恰符合了當下的主流習慣;

比如你說自己的是運氣,但是恰恰因為你的親和力,讓客戶和供應商足夠信任,才會生意滾滾來,而且長長久久。

我們常說,搶幾個訂單不難,做幾單生意不難,運氣好的時候,天上都會砸下訂單。

但是這些都無法持久,你要讓客戶跟你長期合作,甚至還給你介紹客戶,這就不是簡單的運氣所能解釋的。



而是你工作中滲透了兩個“誠”,就是誠信和誠意。

這才是迴歸本源的東西,也是最難能可貴的。

很多朋友都想學技巧,最好一招必殺,最好一封郵件就讓客戶下單,但是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簡單。

憑什麼你能學到的東西,別人就偏偏不知道呢?

所以不要迷信什麼技巧,真正的技巧,就在於迴歸本源,讓客戶信任,讓供應商信任。

不管什麼樣的生意,本質上都是跟人打交道。

高情商,讓別人喜歡和信賴,願意跟你打交道,這才是在外貿界如魚得水,最大的奧秘所在。

02

強化自身優勢

價值最大化

其次,就是你提到的不懂底層邏輯的問題。

坦白說,我也不懂,甚至這個詞,我也是從某些公眾號裡看來。

聽起來好像很高級,但是關注很久的話,大家會發現,我的任何文章,書裡和課程裡,都沒有出現這種創造出來的“高級詞彙”。

因為沒有意義,也沒有太大的用。

你看騰訊張小龍的演講,通篇都是通俗易懂,沒有任何當下流行的各種高級詞彙。

什麼底層思維,什麼底層邏輯,什麼認知升級,什麼亂七八糟的,根本沒有。

把複雜的內容,用簡單和直白的詞彙表達出來,讓普羅大眾都能聽懂和明白,這才是高手。

所以呢,這些東西真的不重要。

有些人本身思維縝密,有些人本身性格豪放,這裡面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如何利用,把價值最大化的問題。

有些東西是性格里的,很難強行去改造,也並沒有太大意義。

所以別去相信那些什麼訓練,去錘鍊思維啊,去改造什麼什麼啊,真的沒必要。

就好比MBA課程,我們常常開玩笑說,讀MBA,就是讓一群沒錢的老師,教那些有錢的老闆如何賺錢。

雖然是玩笑,但是這裡面有兩層含義

老師擅長的是分析總結,理論的創新,是邏輯的縝密和對案例的理解。

那企業家呢?

企業家要通過這些東西,去學習,去發現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思維誤區:

如何去優化,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借鑑別人的經驗,給自己提供一些建議?

但是這其中,角色是不需要互換的。

企業家不需要去做縝密的市場調研,不需要做完整的案例分析,不需要做詳細的數據處理。

因為這些是老師要做的,是他們的工作。

無需越俎代庖,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去挑戰別人的長處。

老師也一樣,能做策略家,能做軍師,但並不代表真的可以上陣打仗,去前線拼殺。

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有縱橫家,覆手為雲,翻手為雨,合縱連橫,玩得不亦樂乎,但是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帶兵打仗就有一手。

就好比足球場上,一個名教練,自己未必是球員出身,也不見得能踢球,更不是超級巨星。

但是他能做教練,他就善於佈局,善於整合資源,善於發揮不同球員的長處,做優化配置。

更重要的是他有

全局眼光,全盤考量和把握戰機,能看到局中人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別人的思維體系,不一定是健全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你的思維體系,你覺得不成邏輯,但或許這本來就是正確的。

《道德經》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適合自己就好,不用去追求更別人一樣。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彌補短板,很多短板,是無需彌補的,而是要不斷增加自己的優勢,不斷推高這個領域的防火牆,這才是真正要做的。

就好比我們做外貿,能有一口流利英語,當然是加分項,但是這對於做好外貿,只是錦上添花的工具,不是決定性的。

若是已經有了基本的溝通能力,卻偏偏按照同傳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每天苦練,每天死磕,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這上面。

我就覺得是路走偏了,本末倒置

思維方式也是如此,只要大體的三觀正確,方向沒錯,這就可以了。

通過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大量的閱讀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優化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想法。

但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徹底去改造。

03

迴歸本心

做好自己

最後,你提到的需求挖掘和提問的部分。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問題,有各種想法,紛至沓來,甚至隨時都有靈感一晃而過,但未必就可以及時捕捉。

我們頭疼的,是自己的語言能力,往往跟不上思維的速度。

想到的東西,不一定第一時間可以用文字記錄和表述出來。

我們碰到一些讓我們欣賞的高手,想問一些內容,但忽然間又不知道從何問起。

這起碼說明了,我們懂的東西,其實比想象中要多。

但是同時又過於追求完美,希望提出高深的問題,希望不讓人笑話,希望不顯得那麼low,真的沒必要。

我們越是有一點成績,就越會在意別人的看法,怕別人笑話,怕別人議論。

其實沒那麼重要,簡單直接,這就可以了。

我們是問給自己的,是解決自己的某個疑惑,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至於在宮廷戲裡,或許活不過兩集,那又如何?

每個角色都有存在的意義和理由,都有不一樣的結果。

或許這部戲裡,沒那麼腹黑,第一集就掛了;

可或許在另一部戲裡,因為單純和自然,結果生存到最後。

誰知道呢?

某一刻的主流認知,也只能代表當下而已,不代表長期的東西。

電視劇也好,小說也好,要引人入勝,就必須要增加衝突,來描繪人物性格。

小說和劇本,會認為增加各種誇張成分,各種懸疑,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這和真實的人生和職場,是有差別的。

客戶不喜歡跟心機重重的人打交道,老闆也不會喜歡不知道心裡想什麼的下屬,合作伙伴更加不希望自己的合作對象,是一個心思深重的傢伙。

所以呢?

迴歸本心,做自己就好。

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