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之泉州永春榜舍龜

傳統文化之泉州永春榜舍龜

每逢村裡有喜事宴請賓客時,在上完湯菜最後要捧出一盤疊得滿滿的榜舍龜,配上花生湯、白木耳湯,以這一甜食作為筵席的壓底;或是小孩滿月過生日、老人做大壽,都會買上一籃子的榜舍龜,分發給親朋好友以示喜慶吉祥或以祈延年益壽。那時咬著一個個油光閃爍,又韌又嫩的榜舍龜,嘴裡透著一絲絲糯米、綠豆、金桔的清香,覺得是一種美滋滋的享受。如今故鄉榜舍龜的美味還是揮之不去。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榜舍龜”為何物,其實它是我們家鄉的一味傳統甜點,它風味獨特、甜嫩鮮爽,是異地他鄉難覓的美食之一。永春榜舍龜是一種用糯米、綠豆、白糖等精心製作,形狀似龜的傳統食品。它已有兩百多年曆史,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華僑中一向享有盛譽。

然而,外地來永春的賓客,當問起這一名食的名稱、來歷時,永春人不論用閩南話或普通話,一下子都很難介紹得讓人一清二楚。這裡的難處就在於這糯米食品,為什麼叫“龜”,而龜字之前,為何又冠之以“榜舍”二字?很早很早以前,閩南一帶,就有個習俗,自家或親友中有人上了諸如五十、六十、七十之齡的,在做生日、祝長壽中,都要備有一種糯米做的食品,用糯米做皮,糖和綠豆為餡,再用有龜甲圖案或“壽”字的陶瓷印模印形,蒸熟,形狀如龜。“龜”寄託著人們祈願像龜一樣長壽的願望。據傳,清朝乾隆年間,在永春縣桃城、五里街等集鎮上,就有人專門製作和販賣這種糯米龜為生;其中,以五里街鎮華巖村的孫清水、孫榜父子所制最為出色,時任永春州官的葉紹芬在東門外租房,聘請私塾先生,讓弟弟紹本苦讀候考。葉紹本遊手好閒,常到孫家賒龜,幾乎天天來吃,孫家父子懾於權勢不敢得罪,久而久之也成了老主顧。有一年元宵,葉紹本因貪色被打,回家又被私塾先生拒之門外,孫榜父子收留了他。經這一回,紹本終於悔悟,改邪歸正,發憤讀書,並仍常去孫家吃龜。一年後,葉紹本上京應試,中了進士,被選入翰林院。

三年後,葉紹本被委任為福建學政,到永春主考鄉試,特意前往孫榜店中還清舊賬,並品嚐久別多年的糯米龜。其時孫父已去世,孫榜的小吃店生意已大不如前,於是葉紹本坐著官轎,帶著眾秀才,一路鳴鑼開道到孫榜店中,以糯米龜祭祀孔子,並要秀才們嘗一嘗糯米龜的滋味。此舉頓時在山城引起轟動,圍觀的鄉民都說孫榜顯貴了,應尊稱為“舍人”。宋元以來,貴顯子弟可稱為舍人。然而,孫榜是個實在人,他並沒去仗著葉紹本的權勢或以葉之“恩公”自居,去圖謀顯貴和安樂。每天,他照樣起早摸黑,用真材實料做他的糯米龜賣。這倒使眾人對他敬重起來,於是,叫他“榜舍”的人越來越多。由此,他的糯米龜越做越好,銷路越來越大。永春人便把孫榜舍做的龜簡稱為榜舍龜。後世還為此傳詩一首:“孫榜好學做甜龜,知州胞弟吃不歸;浪子回頭中進士,扶困揚名榜舍龜。”

後來,榜舍龜還推衍到用於祭祖、敬神、婚喜中去,遇有喜慶之事鄉村大嫂樂呵呵地分發著吉祥的榜舍龜,那份鄉鄰間的融洽與和睦,親近與信賴,自然而然的交匯在每個人的心田。我常想,是不是居住在城市,城市裡僵化了那種尋常慣見的冷漠和麻木的表情,激活了我對故鄉某種事物的思念,故鄉榜舍龜的芬芳時常在我的記憶中甦醒,鄉村那種淳樸厚道的鄉情原汁原味飄蕩著,那段純樸、善良、和諧、愉悅的快樂時光,一如鄉村夏夜的涼風,爽潔宜人。

孫榜好學做甜龜,知州胞弟吃不歸;

浪子回頭中進士,扶困揚名榜舍龜。

傳統文化之泉州永春榜舍龜

另一個傳說;

在較早的時候,連續三代做官就可以尊為“舍”,有一個叫榜啊的人,他正好是第三代官家子弟,大家就把他叫作“榜舍”。

榜舍自出生以來就享受福祿,懂事後就講究吃穿,從來就不懂得什麼叫做艱苦。成人之後更是官家子弟樂逍遙。

榜舍他老婆陳氏,是一個勤勞賢惠的人,過門之後的第二天,榜舍府中設宴請客,她就去廚房幫忙。她看見廚師在製作“龜仔”用的配料,看得目瞪口呆,整個人都懵了。因為她的孃家製作 “龜仔”,是用雜糧作皮,雜豆拌紅糖作餡。榜舍他家裡製作“龜仔”,是用糯米作皮,用綠豆拌金桔、冰糖作餡,綠豆還要去殼。嗨!在以前艱苦的時候,很多人吃地瓜都沒剝皮,榜舍他家裡製作“龜仔”連綠豆都要去殼。真是飽思甘味,飢不擇食!難怪客人吃了以後都感覺甜爽冰涼,讚不絕口。

榜舍他老婆是一個勤勞的人,閒不住,就經常到廚房幫忙,久而久之就學得了一手好廚藝,特別是製作“龜仔”的功夫更加厲害。

傳統文化之泉州永春榜舍龜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三年水流東三年水流西。到榜舍這代剛好遇上家道中落,最終落魄到三餐吃不飽,吃了上頓沒下頓。榜舍他老婆就勒緊褲腰帶,每天製作四個“龜仔”給榜舍作茶點。

有一天晚上,榜捨去煙館喝酒,喝得整個人醉醺醺,走路走得跌跌撞撞,雙手扶牆才走出煙館。一到家裡就當面給他老婆一張“賣身契”。他老婆看到那張“賣身契”後,哭得喘不過氣來。榜舍心裡也是十分不捨,斷斷續續地說著:“你...你是賢妻!你...你是我的好賢妻!榜舍不長志,毀盡祖業,害得你穿得像乞丐一眼,那雙手瘦地像燒火棍,我...我也是不忍心啊!”說完以後就撲通一聲,趴在床上爛醉如泥。

第二天榜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快到中午了,陳氏就將一盤“龜仔”放在床頭,哭得睜不開眼地說:“妾從此以後,難能服侍夫君,容妾再為你備辦十天茶點,不枉夫妻恩愛一場。這“龜仔”你要及時蒸餾,免得餿了”。說到這裡,榜舍不忍再聽下去了,雙手把陳氏抱緊,哭得昏天暗地。

那天晚上,榜啊就將“龜仔”包好,拿去煙館請煙友,那些煙友吃了之後讚不絕口,都問這些“龜仔”是在哪裡買的。榜啊也就把要賣老婆的事情和煙友們一五一十地說出來。煙友們聽了之後都異口同聲地說:“榜舍啊,你老婆有此廚藝,何愁不能餬口啊?!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助妻經營“綠豆龜”。速速回去,煙館包銷!”

榜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三步並作兩步,跑得像飛一樣,一到家就將賣身契撕得粉碎!

從此以後,榜舍就和陳氏製作綠豆龜來賣,榜舍賣綠豆龜的消息一傳開,大家都爭著去買,從此大家就把綠豆龜稱為“榜舍龜”。

傳統文化之泉州永春榜舍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