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死亡謎團未解,獐子島與深交所“鬥法”

一週多的時間過去,“水產第一股”獐子島扇貝離奇死亡的謎團仍未解開。而一場無聲的“拉鋸戰”,也在獐子島與深交所之間展開。

11月20日下午,深交所再度對獐子島下發問詢函,要求獐子島補充說明:專家在蝦夷扇貝底播養殖海域採用現場拖網隨機抽檢情況,包括參與抽測專家的人數、所在單位,以及除底播蝦夷扇貝以外,獐子島其他品種的風險情況。

扇貝死亡謎團未解,獐子島與深交所“鬥法”

再度被問詢

深交所再次“追問”並非沒有道理。

11月19日晚間,獐子島在回覆深交所的關注函稱,11月16日,有關專家針對11月初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災害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在對獐子島蝦夷扇貝底播養殖海域採用現場拖網隨機抽檢三個站位,統計現存成活和死亡蝦夷扇貝死亡率約為75%、90%和50%。專家表示,個別死亡個體軟體部完整,或僅剩部分軟體部,大部分為空殼但珍珠層清潔,表明為近期死亡。

但對於此次扇貝大規模死亡具體原因這一問題,獐子島依舊錶示,“可能涉及到養殖環境、病原感染等多種因素,具體原因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在該份回覆函中,獐子島還一併聲稱,在鑑於專家尚未確定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原因,為進一步關閉海上敞口風險,公司決定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進一步壓縮養殖面積。

同時,除底播蝦夷扇貝外,公司在其他產業及品種方面已具備了較好的盈利能力基礎,公司認為未來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對於上述說法,深交所也提出質疑。在20日下午的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獐子島補充上述得出上述結論的依據,並指出2019年前三季度獐子島海螺收入存在下降情形,要求其補充說明除底播蝦夷扇貝以外其他品種的風險情況。

記者注意到,根據一天前獐子島披露的公告,為化解單一品種的盈利能力波動產生的不利影響,持續優化公司整體盈利結構,該公司在養殖板塊,除了底播蝦夷扇貝還有海螺、海參、鮑魚、海膽等多元化的土著養殖品種。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苗種類產品收入同比增幅達356%,活海膽收入增幅為182%,牡蠣收入同比增幅也近200%,但海螺收入卻同比下降近兩成。

開啟“拉鋸戰”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自11月11日披露因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造成存貨減值提示公告以來,短短9天時間裡獐子島第三次被問詢。

時間撥回到11月11日晚間。彼時,剛剛經歷人事動盪的獐子島發佈了一則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在11月8日-9日進行的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活動時發現,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80%以上,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對獐子島的種種質疑席捲而來。深交所的關注函也於上述風險提示公告披露19分鐘後火速抵達。在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獐子島說明扇貝在10月末至今短時間內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的原因,發現減值跡象的時間,以及此前公司是否存在隱瞞減值跡象。

11月13日晚間,獐子島對深交所“四連問”給予了回覆。《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超2500字的“詳細”回覆中,獐子島詳細闡述了扇貝死亡發現的具體細節,但否認公司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的情況。並稱,暫時無法判斷此次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以及對於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的具體影響。

一天之後,獐子島正式“官宣”:因此前存量抽測時發現扇貝大規模死亡,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為2.78億元,約佔截至2019年10月末抽測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3.7億元的90%,對公司2019年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上述風險提示公告披露不足10分鐘後,深交所的關注函再次到來,就蝦夷扇貝死亡的判斷依據是否充分、合理,是否存在財務“洗大澡”等多項問題對獐子島提出質疑。

在19日的回覆中,獐子島稱,公司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擬核銷與跌價準備金額的測算過程以及預計金額依據充分合理,不存在於2019年度多核銷存貨成本或多計提跌價準備等“洗大澡”的情形。

距離上述回覆函發佈尚不足24小時,獐子島又一次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11月20日下午,就扇貝死亡原因調查可能持續的時長等相關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獐子島方面,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雲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