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滬杭,蘇州開啟“垃分”時間

“史上最嚴”的新政真能管好垃圾分類嗎?沒有志願者“守桶”,市民還能堅持垃圾分類嗎?帶著這些疑問,最近記者實地走訪——

  近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垃圾分類將在明年6月1日起正式推行。

  之前,上海因轟轟烈烈的分垃圾而全國矚目,即將開啟“新時尚”的蘇州人最關心的是“史上最嚴”真能管好垃圾分類嗎?沒有了志願者“守護垃圾桶”,垃圾還能分好類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滬杭兩地探訪。

  多日走訪發現,“新時尚”果真正在成為“新習慣”,當然,也存在問題。記者覺得,在生活垃圾分類立法後的法律執行層面,如何將垃圾分類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相結合,探索垃圾分類的長效機制,值得蘇州城市管理者思考。

  滬杭經驗

  撤桶並點

  居民逐步適應“定時定投”

  在上海,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政實施數月以來,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位於靜安區的新福康裡小區,記者瞭解到,這裡已在數月前“撤桶並點”,近1200戶居民通過5個分類回收站點“定時定點定投”生活垃圾。居民王顧表示:“過去會粗略地分類一下垃圾。但是除了像電池這種有害垃圾,塑料瓶、報紙這種可回收垃圾,其餘的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就幾乎都往這兩個垃圾桶裡扔。”王顧說,垃圾分類新政實施以後,垃圾不能再亂扔了,錯過時間了就得把垃圾拿回家,因為小區內隨處都有攝像頭,被拍到亂扔垃圾的話還會被罰款。

  位於上海郊區的南良苑小區,入口處的生活垃圾箱房整齊擺放著四類垃圾桶。“和剛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時相比,居民的主動意識大大增強了。比如,政府要求‘溼垃圾破袋’,要倒出來。我們捏著塑料袋底部倒垃圾時,經常會把手弄髒。但很快,這樣的尷尬也解決了:投放點多了一個水龍頭和水桶,大家扔完垃圾洗洗手就是了。”居民張文說。

  不僅在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還延伸到了學校。在上海上外靜安外國語小學,記者看到,校內的垃圾收集設施也已全部更新完成,符合新政標準的“四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校方表示,在全校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每個班級的分類收集桶漸漸滿起來,大家紛紛從家裡帶來了廢電池、過期藥物,裝進了有害垃圾桶中,將廢紙張、廢報紙整齊疊放,飲料瓶、易拉罐清空壓扁放入可回收物桶中。

  據上海市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全市1.2萬餘個居住區達標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了10月底的80%。

  在鄰省省會杭州市,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2015年12月1日就正式頒佈實施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垃圾分類提出了具體要求。近兩年來,該市綜合“虎哥回收”“家寶兔”為代表的“互聯網+實體服務站”經驗,江乾區“桶長制”和上城區“承包+認領”垃圾房輔助細分為代表的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經驗,蕭山“餐廚垃圾精分”和錢塘新區垃圾分類責任追溯為代表的引入第三方服務經驗,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分類標準完備、責任體系健全、宣傳教育覆蓋、設施設置科學、執法監管有力、評價體系健全”的垃圾分類“杭州模式”。截至目前,杭州市分類小區達3433個,參與家庭206萬餘戶,機關企事業單位2908家,主城區基本實現全覆蓋。

  杭州市曙光之城小區是目前該市垃圾分類做得較好的小區之一。記者在該小區看到,這裡也於今年8月20日完成“撤桶並點”改造。這一舉措將原有的一樓架空層和地下室單元門口的垃圾桶全部撤至地下一層車庫中的四個點位,每天早上7點到9點,傍晚5點到8點,居民可以集中投放。

  經驗分享

  “滬式發動”和“狠抓落實”

  今年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經上海市人大審議通過。7月1日,隨著該條例的實施,一場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戰役在上海打響。

  上海的“辦法”之一,便是通過密集的宣傳動員在短時間內讓居民學會幹溼垃圾分類。推廣垃圾分類典型示範居住區做法,由居委會或樓組幹部“百分百入戶”宣傳、定時定點指導監督,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知識查詢和信息獲取渠道。堅持每月定時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日”活動,讓垃圾分類理念進社區、進村宅、進學校、進醫院、進機關、進企業、進公園。通過制定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宣傳指導手冊、推出“垃圾分類聽民聲——區長對話居民”大型專題訪談、推動垃圾分類進課堂等多種形式,全面推動社會參與。

  另外,針對部分居民的“分類無用論”,上海在推進全程體系建設上“花了血本”。

  在分類投放環節,落實公共場所、居住區分類容器和垃圾箱房改造;在分類收集環節,實現分類駁運模式和駁運工具的規範化;在分類運輸環節,配置分類收運裝備,改造分類中轉設施;在分類處置環節,提高溼垃圾資源化能力,提升幹垃圾無害化處置水平。

  同時對單位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還建立了“首次告知整改,再次整改後收運;對多次違規拒不整改的,拒絕收運並移交執法部門處罰”的倒逼機制。對拒不配合進行源頭分類駁運的物業企業,依法予以市場退出等處罰。強化中轉站對環衛收運作業企業轉運進場垃圾進行品質控制,對分類品質不達標的予以拒收。

  在滬杭兩地垃圾分類工作中,記者還注意到,兩地均力抓屬地主體責任落實。

  上海自去年起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示範)街鎮創建工作。通過創建評比,促進街鎮落實對轄區內居民區、單位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監督職責。今年上海對全市200餘個街道(鄉、鎮、工業區)居住小區達標率進行排名,排名結果每半年通過主流媒體向社會公佈。杭州則建立了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責任傳導機制,實行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制和層級負責制,建立有人、有錢、有章、有責的“四有”保障機制,開展達標街道(鄉鎮)創建工作,推進區域化垃圾分類管理,做到分類責任、分類類別、分類系統全覆蓋;同時出臺專項考核實施細則,建立“日檢查、月通報、年考核”工作制度,也定期在主流媒體上公開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和小區、單位“紅黑榜”。

  直面困惑

  熱情褪去,堅持是最大困難

  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相關負責人鍾潔坦言,從實際情況來看,依賴於志願者監管垃圾分類的社區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個問題:一旦“無人守桶”,居民“前端混投”便又捲土重來。

  管理部門的說法,在基層也得到了證實。垃圾分類如何日常化,已經成為擺在街道社區面前最大的問題。石門二路街道市容所相關負責人陳寅煒表示,每組垃圾箱每天需要1到3位志願者,對居民垃圾分類投放進行檢查和指導。小區居民也已經逐漸養成了按時定點投放垃圾的習慣,垃圾分類也已十分熟練。這都得益於前期火熱的發動工作。但是熱情褪去,堅持是最大的困難。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解崇明表示,從各地經驗來看,要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工作,政府的規劃指導不可或缺。從前端看,政府對民眾的教育、引導、管理,甚至立法監督是一個長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從後端看,雖然市場力量參與度較高,但是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這方面如果有所欠缺,將直接影響到垃圾分類回收的效果。杭州眼下垃圾分類、專業回收利用的整個體系,正向垃圾“零增長”的目標邁進。這一目標一旦能實現,將對未來產生不可忽視的正向影響。

  蘇州實踐

  立法拉開攻堅戰序幕

  見實效還需多管齊下

  杭州、上海均在推行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回收模式,蘇州也在積極推進。目前,蘇州各區均在開展定時定點投放試點。崑山市更是開展了大範圍定時定點嘗試,預計年內將實現居民小區全覆蓋。

  “撤桶並點”的做法,也在蘇州的機關單位、道路、小區逐步推行。市政府大院及部分市級黨政機關單位已大量撤除垃圾桶,轉而建立集中的垃圾收集房。

  做好前端垃圾分類,為的是更好地實現垃圾科學處置。近年來,蘇州也逐步建成了細而完善的終端處置體系。2017年11月,市區啟動了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工作,處理規模將由現在的日處理能力3750噸,提高至6850噸,實現“增量不增排”,做到原生垃圾“零填埋”。

  此外,為解決餐廚垃圾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市區已啟動新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建設,完工投運後,蘇州市區餐廚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每天1250噸,在實現商業餐廚垃圾全量處理的前提下,協同處置居民小區的廚餘垃圾。

  就裝修垃圾問題,蘇州市啟動了年處理能力15萬噸裝修垃圾處理中心項目建設,該項目目前已在試運行階段。同時啟動的還有30萬噸/年的二期項目。

  農貿市場的易腐垃圾則是採用“就地+相對集中”的模式進行資源化利用。目前市區已建成農貿市場易腐垃圾處置設施67座,覆蓋農貿市場181個,覆蓋率87%。

  另外,市區已建成23座園林綠化資源化利用設施、20座大件垃圾破碎拆解點。今年累計資源化利用園林綠化垃圾2.9萬噸,分類資源化利用大件垃圾4.5萬噸。

  針對小區易腐(廚餘)垃圾,則是探索採用“就地+協同+集中”模式進行處理。“就地”是指在有條件的居民小區使用小型就地處理設施進行處置;“協同”是利用農貿市場易腐垃圾和農村可堆肥垃圾處理設施進行協同處置,當前市區已建成農村易腐垃圾處理站100座;“集中”是把易腐(廚餘)垃圾集中運輸至餐廚垃圾(廚餘垃圾)處理設施進行處置。

  市環衛處垃圾分類管理中心調研發現,對照杭州、上海垃圾分類立法後的實施情況,蘇州的垃圾源頭投放設施還未達到全覆蓋,按照蘇州市政府三年行動計劃,蘇州市今年年底覆蓋率將達80%,明年年底為95%,時間緊、任務重。

  按照江蘇省及蘇州市的具體情況,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原先以“三分類”為主,全市“四分類”小區僅佔分類小區的20.9%,明年要推動“三分類”向“四分類”的轉變,軟、硬件配套的任務都很緊迫。同時,從國內開展易腐(廚餘)垃圾分類城市的現狀來看,居民參與率偏低,投放準確率不高,終端設施建設投入大,運行成本也高。

  根據對杭州、上海垃圾分類立法後實施情況的考察總結,垃圾分類立法是真正全面打響攻堅戰的開始。要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配套,制定相關配套規範性文件;全方位加快各類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設;推動定時定點回收,加強對中轉環節的混裝監管;提升機關、醫院、學校、銀行、酒店、宗教場所、景點、部隊等管理力度;強化統籌,多形式、更細、更廣、更深地持續開展多形式宣傳引導;落實有效監督管理,建立執法檢查和舉報制度;以及在加大分類收運設施、垃圾分類宣傳動員、垃圾分類以獎代補投入的財政補貼力度等方面齊發力、亮舉措,方能切實提升垃圾分類的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