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導語:前文介紹了帕米爾的地理、歷史和帕米爾問題的由來,本文介紹帕米爾研究的問題、隸屬關係變遷和清政府的認識。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帕米爾高原

1.帕米爾問題研究的興起

20世紀初陶懋立於1914年發表的《帕米爾形勢及中、英、俄分界述略》是目前我所見最早的專門論文。20世紀在3 0年代出現了邊疆史地研究熱潮 ,帕米爾問題研究再次受到重視。先後有倪志書的《帕米爾與帕米爾問題》、吳敬之的《帕米爾為中國屬地見於中邦記載考》、 傅角今的《帕米爾應為中國領土說》等數篇專論。在 20世紀70 年代後半興起的 中俄關系研究中,帕米爾問題仍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鄭史的《俄國武裝侵佔我國帕米爾的歷史真象》、黃盛璋的《駁無恥的浩罕繼承論》。1981年 6 月 , 蘇聯與阿富汗簽約,將瓦罕帕米爾併入蘇聯。帕米爾問題也再次成為近代新疆歷史研究中的熱點,先後發表了1 0多篇專題論述,劉存寬《中蘇帕米爾爭議的歷史真象》認為關於中蘇帕米爾爭議,現存的唯 一條 約依據就是 1884年《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任何越過或離開這個條約的其它解決辦法都是行不通的。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浩罕人

黃盛璋在其長篇專論《清代在帕米爾的管轄範圍及其變遷》 詳細考訂了18世紀中期至世紀末中國在帕米爾主權管轄範圍的變化。後期的許建英、蘇北海、李強、厲聲等從不同角度都探討了這一問題,以上是對於帕米爾研究的狀況的簡單梳理,為方便敘述,我們可以從帕米爾地區邊界的變化來梳理整個帕米爾歸屬問題。

2.帕爾米隸屬關係變遷的三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英國和俄國單獨交涉階段,這段時間一直到1877年阿古柏政權覆滅為止。雖然俄國有佔領帕米爾地區的企圖,但最終還是沒有實現。整個帕米爾地區還是完整的作為一個整體屬於中國,關於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據我目前所見資料,許建英是比較用力很深的一位學者,他在《關於帕米爾交涉的幾個問題》這篇文章中專門研究了英俄兩國在中亞的角逐和早期的簽署的帕米爾協約,詳細分析了英俄兩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目標和利益,以及各自的採取的行動,為避免雙方發生直接衝突而簽署的協約 ,可以說是一篇見解獨到的文章。在其博士論文《近代英國和中國新疆(1840一1911)》中專門開闢一節講述英俄在帕米爾地區的爭奪,觀點基本上同前文相似,只是論據更顯充實,並得出在某些事情或某些時候英國在新疆有過制衡沙俄的作用 。其他還有研究這一階段的學者還有王恩春,他只是簡要回顧了英俄兩國在中亞地區的衝突,並沒有深入研究這場衝突的原因。 刑立濤認為英俄在帕米爾問題凸顯的出現是英俄兩國在中亞角逐的延續,是在劃定在劃定了阿富汗西北邊界線之後的行為 ;黃盛璋研究了沙俄對中國領土的掠奪後,認為《中俄北京條約》,規定“西弧”劃界應依山嶺、 大河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原則,這為蓄意侵佔我國西北領土,預先立下了條約依據 ,但是他卻未考慮英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中俄《北京條約》

第二個階段是中國、俄國、英國三方交涉階段,從阿古柏政權滅亡到19世紀90年代初,這一階段由於中國認識到帕米爾問題的重要性,開始設立哨卡,派駐軍隊,出現了三方角力的階段,而且帕米爾地區出現了變化,帕米爾問題呈現國際化。隨著阿古柏政權的覆亡,俄國開始向中國提出在中國西北的領土要求,這其中就包括帕米爾地區,由於弱國無外交,清政府被迫同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和《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兩個不平等條約,條約劃定別疊裡山口起直到烏茲別裡山以下“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如此就把帕米爾西北部分劃入俄國,僅把烏孜別裡往南直線以東的部分地區留給我國。其餘帕米爾大部分地區就成為待議地區,既為它已經佔領帕米爾地區取得合法地位,同時又為進一步擴大佔領帕米爾預立地步 ,具體劃界參考下圖: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帕米爾三分的現狀

就這樣完整的帕米爾地區為中國和俄國所共有,而且遺留一個問題,俄國如此劃界,自然會受到英國的反對,許建英研究後發現,當時英國政府轉告清政府不要把帕米爾地區劃給俄國,否則將採取單獨行動保護自己的利益 。但是此時的俄國並沒有為得到的這些侵略權益而滿足,進一步提出沿噴赤河劃界的要求,恰在此時發生了英國人佔領洪扎

的事件。洪扎,中國稱做坎巨堤,歷史上是中國的藩屬國,這一地區位於克什米爾西北方,帕米爾高原西南側,是中國到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孔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當帕米爾地區被沙俄侵佔一部分後,為了響應局勢的變化,“英國深知坎巨堤是防衛俄國由帕米爾南下的戰略要道” 和孔境英國便準備控制這一地區,使得戰略前線北移,正巧此時洪扎內部發生了宮廷政變,為英國人干涉提供了藉口,英國派遣軍隊經過兩個月的戰鬥佔領了坎巨堤。

英國的侵佔使得帕米爾地區的局勢更加複雜,也引起了中國方面的不滿,經過交涉,最終以兩屬中英兩國結束,但是影響在許建英看來,是巨大的,對帕米爾交涉來說,使得中俄英三方交涉複雜化,併成為俄國訛詐中國的藉口,同時英國掠奪了中國領土,為中國的邊界留下了長期的糾紛。 李強在其博士論文《英屬印度西北邊疆政策和中國西部邊疆危機:對1757-1895年中、英在喜馬拉雅山區、喀喇崑崙山區和帕米爾地區爭端的研究》專門述及帕米爾問題,詳細研究了自19世紀前起英國在中亞地區的政策演變和歷次行動,資料詳實,特別是首次提到了英俄1887年邊界協約和深入研究中英兩屬坎巨堤問題,並配有詳細的地圖 。當然研究坎巨堤問題的學者也不少,作為一個新興問題,越來越多的學者將注意力放在此處,楊奮武《中國在帕米爾及坎巨堤主權縮減之一段史料》論述了英國侵略中國帕米爾及侵佔坎巨堤的情況 ,算是比較早的一篇文章。在許崇灝編著的《新疆志略》裡詳細探討了坎巨堤的地理和沿革、與我國的關係以及坎巨堤問題出現的始末 ,算是專門研究這一問題早期文章。在尹偉先主編、馬嘯副主編的《西北通史·第四卷》中,專門開闢一節,對英國佔領坎巨堤的詳細過程和中英談判都有介紹,尤其許多材料都是當時的電報以及親歷者的回憶錄,參考價值很大 。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坎巨提地圖,引自1936年《新疆三十萬分一圖》,文旅天天報的博客

林孝庭的《朝貢制度與歷史想像:兩百年來的中國與坎巨堤(1761-1963)》中研究處理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盛清、晚清、民國、二次戰後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坎巨堤與中國的關係,探討坎巨堤從不被盛清朝廷正式承認為內藩或朝貢國地位的土邦,逐漸轉化成為傳統歷史藩屬之一部,最後在民國時期被中國內地官民“想像”成為一塊“已喪失”於帝國主義侵略下的邊疆領土,亟待收復。

從中、坎歷史關係探索中,瞭解晚清官員對於“藩部”或“屬國”概念的理解,與其說是來自其對帝國傳統朝貢制度之信仰,不如說是來自其與英、俄等西方強權交往互動的經驗法則

第三個階段為俄國與英國單獨私分帕米爾,這個時間段直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結束,至此,中國的帕米爾地區徹底被英俄兩國私分,中國在帕米爾地區的主權徹底喪失,僅保留了其中的塔格敦巴什帕米爾。俄國見與中國單獨談判難以達成侵略目的,變撇開中國,單獨與英國協商,達成帕米爾分割的協議,許建英認為英俄兩國之所以能夠達成私自劃分帕米爾的協議,是因為雙方找到了利益共同點。 而且許建英通過對當時檔案的研究,發現在這場談判中,俄國人佔據了主動,使得原來中英兩國形成的利益同盟瓦解,雙方產生分裂,英國從最初的“隱助中國”到最後和俄國私分帕米爾,其原因是在這場中英俄三方的微妙交涉中,英俄發現犧牲中國雙方能夠獲得最大利益,所以結果最終以犧牲中國的利益而告終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英俄私分帕米爾後的國界

許建英在其博士論文《近代英國和中國新疆(1840一1911)》中更是總結了三個階段的清政府的表現,認為此期清政府所提出的“三國同議”,共同勘分帕米爾,看起來和第二階段對策一樣,實際則相去甚遠。交涉第二階段“三國勘界”可以說是清廷所提的“三國各不佔”之對策的發展,清政府處於主動地位,只是期望藉助於英國實現對帕米爾的勘分:而這次則是清政府優勢盡失,為英俄算計遭冷遇後,迫於無奈而提出的,完全被動。其結果英俄均不理會,仍然私下瓜分帕米爾。 可以說這是清政府昧於世界大勢,用傳統的“以夷治夷”處理對外關係的破產

3.帕米爾問題中清政府的認識

除了這些問題,相伴隨的還有研究清政府的對策、許景澄的作用、不同時期清朝官員和清朝政府對帕米爾問題認識、瓦罕走廊的法律地位、帕米爾的管轄範圍和帕米爾地區人民反侵略鬥爭等問題,如許建英認為清政府的政策調整經歷了帕米爾地為中屬,但三國各不佔(1891年6月—12月),中英俄三方會勘分地(1892年1月—1892年6月),中俄分界(1892年7月—12月),三國同議(1893年1月—1895年5月) ,並且也對各個階段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陸玉芹特別重視了帕米爾談判中許景澄的作用,“嚴保我界, 三國各不侵佔”;贊同“派員會勘, 定分各界”;反駁“先撤卡,後勘界”;出札守兵,堅持陳約;舉薦慶常,繼續交涉;許景澄與帕米爾交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許景澄

顧建琴研究了不同階段清朝官員和清朝政府對帕米爾問題認識 。許建英特別關注了瓦罕走廊的法律地位,從國際法、劃約依據,中國政府的反應來說,侵佔都是非法的 。之前的研究重點關注俄國的作用,對英國的關注度不夠,許建英在《近代英國和中國新疆關係研究述評》中對英國在帕米爾的作用,並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認為其出發點大多是英俄在新疆的對抗以及防止英俄入侵新疆,著重於對當時的實際情況的考察和分析;邊界爭端和界務的研究受到較多的關注,這是學者們對英印和中國新疆段邊界研究的一個重要時期。這和當時國內的形勢分不開,因為當時日寇入侵,國難當頭,地處邊遠的新疆也面臨著英日蘇等勢力的爭奪;關於英國和中國新疆關係的研究帶有一定的新聞性,使用檔案極少,但是重要的論著都使用多種歷史文獻,有的甚至使用不少國外的研究資料,這一點需要得到糾正 。另外由甘肅師範大學歷史系主編的《帕米爾資料彙編》算是一本專門彙集帕米爾問題的資料集,收集了帕米爾的歷史地理、民族、屬於中國的證據、沙俄侵佔帕米爾地區等的相關史料,是研究這一問題學者的參考書。

4.蓑翁說

雖然有眾多前輩學者研究帕米爾歸屬這一問題,但是仍然需要後面的學者加強相關研究,不斷髮掘出新史料,重視實地考察,許多學者只是深處書齋,空談史料,缺乏對相關情況的瞭解,運用新的研究手段,如最新的歷史地理信息系統,歷史地理學在其研究中必定能夠大展身手,只有這樣,才會不斷尋找一個相對客觀的事實。帕米爾問題的產生的大背景也是國力淪喪的時期,尤其是在英俄等國私分帕米爾過程中,清政府無力插手。同時,帕米爾的淪喪過程,也是清政府由傳統的朝貢外交向現代外交轉變的過程,暴露了清政府外交知識的匱乏以及缺少版圖觀念

參考文獻

1.許建英:《關於帕米爾交涉的幾個問題》

2.許建英:《近代英國和中國新疆(1840一1911)》

3. 王富春:《試析帕米爾問題的由來》

4.刑立濤:《試論 19 世紀英俄在帕米爾的爭奪及其對中亞政治格局的影響》

5.黃盛璋:《我國曆史上的帕米爾》

6.李強:《英屬印度西北邊疆政策和中國西部邊疆危機:對1757-1895年中、英在喜馬拉雅山區、喀喇崑崙山區和帕米爾地區爭端的研究》

7.楊奮武:《中國在帕米爾及坎巨堤主權縮減之一段史料》

8.許崇灝編著:《新疆志略》

9.尹偉先主編、馬嘯副主編:《西北通史·第四卷》

10.林孝庭:《朝貢制度與歷史想像:兩百年來的中國與坎巨堤(1761-1963)》

11.陸玉芹:《許景澄與帕米爾交涉述論( 1890 ~ 1896)》

12.顧建琴:《從帕米爾問題看清朝對新疆的認識和政策》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清季邊疆的變遷:帕米爾的歷史及問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