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拼命赚钱撕裂的中国农业

被拼命赚钱撕裂的中国农业

现在农业圈,有两种消息以前都是新闻,现在已经老生常谈,比如粮食年年增产,国库盈余很多,但是进口却不断加大、油料作物缺口很大,仰仗进口,但是中国本土农民却不愿意种、经济作物市场动荡,一会滞销,一会又价格猛涨,农民种地跟赌博一样,玩的是心跳、农资越用越多,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越来越多、土地撂荒,越来越严重,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 不愿意种地……,然而不管进与出,也不管你大或小,好像都掀不起什么波澜了。

其实农业与很多行业一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业,只是在当前农业转型的时期里,大家看到的方向不一样而已。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前进入农业的人,对农业的态度普遍比较乐观,所以他看到的都是机会;而当前退出农业的,肯定是受到了教训,对农业有了悲观的想法,不想或不敢坚持,因为他看到的都是陷阱了。

中国农业,赚钱,赚快钱,拼命赚钱,像是把农业撕了一般。

被拼命赚钱撕裂的中国农业

第一:粮食年年丰收,进口却不断加大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农耕文化很发达。以前的中国农村很稳定,农耕技术传承的很好,大家误认为中国农业技术很发达。

其实,中国农业以前走的精耕细作路线,以前的东西确实好吃,白面馍喷香,但是产量不高,所以以前大家都饿肚子,吃饱的时候不多。后来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作物产量上升,虽然品质在下降,但是至少养活十四亿人。绝大部分人吃穿不愁,而且现在剩饭剩菜几乎都被倒掉,浪费严重。所以后来大家才一致认为中国农业是走产量路线,重量不重质,先让大家吃饱再说。这样做其实也只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做,不过短短四十多年时间。

所以这就是个困局,国库粮食多,每年进口也在增多,所以粮价不可能高,粮价不高,农民赚不到钱。有人会说农民赚不到钱就不会种地,这样粮食供给不就少了,粮价就上去了,农民不就赚到钱了。这个想法很天真,先不说这样的风险有多大,中国缺粮食会产生什么后果,苏联当年组织过工兵抢粮队。现在打工比种地赚钱,能在家里坚持种地不打工的,要么年龄太大,外边不好找工作,要么家里有事走不开,总之一句话,都不是什么有钱人,不种地一年试试,没有收入一年试试,现在每个人一天能离开花钱不能,别别人没乱,自己手里没钱,先乱起来。所以中国种地的农民几乎都是被迫的,有出路谁还种地。没有出路,继续种地,只能导致越来越贫穷,这是个死循环。

我们年年丰收,却喂不饱自己...而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则是我国农业长期以来积累下的深层次问题。

1

农业生产结构性缺陷

目前,在我国农产品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是杂交水稻一类的高产作物。此类作物虽然高产,但实际品质却无法保证,加之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更使得粮食的质量大打折扣。

这也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中,低档次农产品长期过剩,高档农产品却供不应求!

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以美国为例,他们以不到1%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全国3亿的人口,还有大量的余力用来生产出口。

但是在我国,几千年来一直都是采用以家庭为小单位的分散化生产模式,即使在今天机械化生产也远远没有得到普及——人的双腿再怎样也跑不过汽车,因此,不断攀升的生产成本和低下的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

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从2001年开始,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不断扩张,我们的耕地面积就一直在不断缩小。再加上农业用地污染、肥力下降以及盐碱化等问题,中国农业用地早已吃紧!

目前,国内耕地面积已下降至20.25亿亩!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要想真正的崛起,真正意义上在世界舞台再续辉煌,就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领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被拼命赚钱撕裂的中国农业

第二,经济作物市场动荡,一会滞销、一会价格猛涨,种地像赌博。

种经济作物的农民,比大田作物相对有钱,但是日子好过吗?不好!首先种大田的闲,种经济作物的累,有干不完的活。

干活也就罢了,偏偏农作物价格不稳定,一会高,一会低,种地跟赌博一样,玩的是心跳。为什么呢?

答案也是,大量使用化肥,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卖的时候看运气,有的时候种植面积少,或者出现天灾人祸,市场上少了,价格高了,就能赚到钱。一旦某种作物价格高了,有人赚到钱了,大家就会眼热,都去干,结果很快第二年就赔钱了,所以很多种水果种蔬菜都说,一年赚,一年赔,一年不赚不赔。这样真的好吗?有谁愿意两年白干呢?

当然这两年也有,也在宣传,品质农业,也有人种出了天价葡萄,天价草莓,还有比较贵的褚橙,但是还是太少,他们不是主流,绝大部分果农菜农还都是很发愁农作物价格,还在为今年是赔是赚担忧。

导致农业不安定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

1、天气。说到底,农业就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天旱可以选择浇水,天涝呢,你能堵住天空不让下雨吗?况且很多地方浇水也不方便,碰到恶劣反常的天气,只能自认倒霉。

2、市场。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体,就像浴缸里的水,躺一个正常的人洗澡正合适,这时来个大胖子,躺进去水都挤压出去了,如果不增加浴缸的尺度,那只能调整洗澡者的尺寸,否则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3、技术。技术就是种植户对作物的管理水平,所谓管理出效益,有好的市场行情,没有好的产量也是白搭。

受这三条主要因素的制约,很多种植户的心里始终都是矛盾的,种少了不赚钱,种多了赔不起,感觉种地比赌博还刺激。

被拼命赚钱撕裂的中国农业

所以,真心建议种植大户种什么作物都要谨慎些,不要受一些相关部门的鼓动或市场表象所诱惑,扩大规模种植更得小心谨慎,细心做好市场调研,评估市场风险和种植风险,而不是人云亦云或头脑一热眼睛一闭,妈的拼了。

为什么中国农业会出现这种被拼命赚钱撕裂的困局呢?因为大家都想赚快钱了,其实快钱不快,慢钱不慢。

想赚快钱,必然会选择门槛不高的,大家都能干的,就好比什么东西赚钱了,大家都去种,这种必然门槛不高 ,大家都能学会,大家都去干,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赚的钱都越来越少,甚至会有人破坏规则,最后大家都不赚钱。

那些赚慢钱,必然会选一个门槛高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比如褚橙,褚时健75岁种上,他花了十年时间钻研怎么才能种好橙子,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比如一亩地种多少棵最合适、怎么灌溉、怎么测土施肥、怎么剪枝,怎么控制大小年问题等等,攻克了这些难关,他才保证了褚橙的稳定供给。看上去他刚开始没赚钱,甚至赔钱 ,但是他的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时间的积累带来技术的成功,技术的成功转化成资源,然后他赚到钱了钱。

人们越来越关注安全的农产品了,而目前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值得信赖的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这需要时间去慢慢累积,再以时间累积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建立起真身的优势,我们做不到太多的思考那种风险控制模式,但是种出来的好东西,然后找能够思考控制风险模式的人来合作还是没问题的,于是,我们目前所要做的还是要在优质农产品生产上下功夫,如果你没有种植好产品的能力,你就可能会错失未来,并且很难打破种地就是赌博的咒语。

做农业,最宝贵的是两样东西,一是资金,二是时间,资本推动,投钱了确实能推动很多行业的发展,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赚到钱的基础上,农业靠资本推动,风险太大。所以做农业的最需要时间,常年累月的时间积累,形成技术突破,转化为资源,赚到钱,比如褚时健,比如袁隆平,他们都成为农业圈神的存在。

所以,做农业最好不要赚快钱,即使刚开始为了活下去去赚快钱,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积累资源,靠资源转化为钱,这样才能持久。

一个热爱农业,学习种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更多专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唯恒农业」,

也可进入农小蜂服务平台—涉农报告、政策、行业动态一站智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