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斌:未來的世界屬於能夠將各種知識點系統化智慧化的人

陳雄斌:未來的世界屬於能夠將各種知識點系統化智慧化的人

感性大於理性

  近年來,人工智能不斷地在各個領域取代人類的工作,面對人工智能的各種挑戰,我們舉目四望,感到一片茫然。

  從現在開始,人類和機器必須分道揚鑣。人類負責思考和人文,機器負責運算和執行。人類需要把理性和邏輯的事情交給機器,把自己的情操發揮得越來越高尚。

  如果人類依然還是按照機器的性質去發展,到最後就會形成“人”和“機器”的競爭。很顯然,如果跟機器比邏輯和運算,人類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在未來,人和機器必然是世上兩種性質不同但能力相當的物種。這兩種物種要想並存,就要有差異化。

  工業時代,人的理性被充分激發,那些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總是能成為一個單位裡重要的人,而人的感性被不自覺地收藏,因為它總是成為一種累贅。

  而在未來,在機器人高智商的對比下,人類情感的珍貴性開始凸顯。

  機器人超越我們的,是運算層面,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鳴性等軟實力,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我們需要激發大腦的這些潛能,才能繼續做地球的統領者。

  未來社會的創新和進步將越來越多地來自人的感性思考,而不會來自一行行機械的代碼。這種感性的創新會更加柔軟並富有靈性,也只有這種創新才能讓機器和設備依附於人類。

  未來的社會風尚容易被那些具有人文關懷的人去引領,這些人包括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小說家、護理員、諮詢師等,他們將會獲得最大的社會回報,並享受到極大的快樂。我們必須在優秀的高科技能力之外,培養符合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工作能力。

  世界價值創造群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世紀的工業時代,主角是工廠工人;

  第二階段,是20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主角是知識工作者;

  第三階段,就是當前開始的智能時代,主角就是創作者。

  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論知識的淵博我們永遠拼不過計算機,而且我們可以隨時打開手機去搜索相關知識。

  未來的世界,屬於那些能夠將各種知識點系統化、智慧化,甚至藝術化的人,他們屬於高感性群體——有創造力、同理心,能觀察趨勢, 為各種事物賦予意義。

  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與計算器效能的信息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未來,我們全都屬於藝術產業。

  人們從單純的物質世界獲取滿足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我們必須在精神世界尋找滿足。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掙脫營生桎梏,去追求更深層的生命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