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不负梦!走进公考热中的年轻备考族,追梦的路上没有输家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闪 刘中灿 黄士峰

天微微亮,江夏区金樱街花乐亿家小区内,闹钟吵醒了熟睡中的胡志远。被窝里,舒坦、惬意,他咬咬牙掀开被褥,用冷水洗把脸,翻起床头的申论备考书。

胡志远出门的同时,湖北大学二期C栋男生宿舍楼一片安静,徐民森背起书包,穿过鼾声,轻轻关上607寝室门。这一天,他和往常2个多月一样,在图书馆自习室度过。

东湖高新区津发小区的出租房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赵媛媛也已洗漱完毕。喝完一杯脱脂牛奶后,她关上手机,从书桌上一摞复习资料中拿出一套真题。

素不相识,也不曾谋面,他们的人生命运因同一场考试相连。11月24日,这三位年轻人将与143.7万名考生一起走进2019年的国考考场,接受残酷的选拔,在青春的道路上,追求属于他们各自的梦想。

不负青春不负梦!走进公考热中的年轻备考族,追梦的路上没有输家

每天在自习室坐满8个小时

他想将人生舞台扎根在基层

大学毕业前半年,图书馆成为徐民森出入最多的地方。

从早到晚,一天下来,他至少要在自习室坐满8个小时。

没有老师授课,没有学分要求,他却比平时更加投入。因为,他参加的是招录比残酷的国考。

不负青春不负梦!走进公考热中的年轻备考族,追梦的路上没有输家

国考最早起源于1994年,当年提供了490个名额,4400人正式报考,相当于9个人争考一个职位。

真正的“公考热”发生在最近十几年,自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11年都在百万以上。不少岗位“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竞争比,更是让“国考”成为热点。

21岁的徐民森老家在随州随县殷店镇,儿时看着父母整日奔波劳累,他奋发读书,梦想有朝一日,改善家人的生活。

2016年,他如愿以偿考入湖北大学。他盘算着,将来学有所成,留在城市找个工作,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里立足。

对美好生活怀有无限向往,为个人和亲人奋斗拼搏,这样的人生目标无可厚非。大学时代,徐民森参加了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这不经意间改变了他,也让他对人生志向有了更深的认识: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才是真正的立志做大事,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当时只是想丰富下大学生活,增长自己的见识。”参加青马工程前,徐民森的想法很简单。

“青马工程”重点考虑推荐湖北籍学生,且毕业后有志留在省内基层乡镇岗位工作就业。前四期已毕业的学员中,多人通过选调生或公务员考试到基层乡镇工作。

学习党史,重走长征路,瞻仰革命圣地,寒暑假走村入户,去基层实践。在学习中,徐民森的觉悟、格局和境界在不断提升,他自豪于祖国的强大,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初入大学的“小我”,渐渐转变成为祖国和人民的“大我”。大四面临人生抉择,他放弃了最初留在城市工作的想法,决定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将人生舞台扎根在基层乡镇,那片土地更需要青年,在那里自己的生命会更加闪亮。

过惯了三年多的轻松生活,大四突然又变得紧张起来,起初,徐民森无法适应。9月初,在做行测题目时,一道难度大的数学题,他花两三分钟也做不出来。烦躁、不安,备考不在状态。坚持到了第三周,复习的感觉才找到,他仿佛回到了高考前。如果哪天不去复习,反而觉得不自在。

早早赶来,自习室的空位已所剩无几,每个人都在埋头苦读,目不转睛,旁若无人。

徐民森没有急于翻书,戴上耳机,听几首舒缓的钢琴曲,闭上双眼,调整状态,看上去像是进行某种仪式。抛开一切杂念后,他按照头天拟定的计划开始学习。进入书本,徐民森忘记了外面的世界,不时露出一丝笑容。

做题累了,他会走出自习室,转悠转悠,活动下肩膀。相比高考前的紧张,面对国考,徐民森心态反而比较平稳。他想着:今年的国考先作为试水,万一考不上,明年的省考和选调生考试,他也还有机会。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只要足够努力,就不用怀疑明天。

中午12时,自习室有了动静,学生们陆续起身,去食堂吃饭。徐民森迟迟未动,他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等大家快吃好时,他才起身。“这样可以错过人流高峰,能节约不少时间。”从食堂回到自习室后,申论成为他重点学习的内容。

下午5时,徐民森简单做下眼睛保健操,回到宿舍放书包。接着,换上一身运动服,骑上自行车去校外的健身房,听着喜爱的歌曲,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多小时。每天的这个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喧嚣的夜晚,也是徐民森娱乐休闲的时间。在宿舍里,他与室友聊天、看电影。睡觉前,在电脑上观看网上备考辅导课,把第二天的学习资料装进书包后,他才安心入眠。

女硕士租房在外专心备考

付出一切只为对得起自己

离国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赵媛媛沉着以对,波澜不惊,仿佛赴一场与老友的约会。

2年前本科毕业时,她没怎么准备报考过一次,结果却轻松考到了第三名,拿到面试资格。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她才舍弃那次机会。

不负青春不负梦!走进公考热中的年轻备考族,追梦的路上没有输家

赵媛媛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今年国考报考了邯郸市气象局,那里离她的家乡邢台,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父母日渐年老,哥哥在江西九江安了家,一年难得回一次。作为女儿,她不想离双亲太过遥远。父母也希望她考上公务员,工作稳定,衣食无忧。

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除了方便照顾父母外,赵媛媛还有建设家乡的念头。相比北京、天津,河北发展相对不平衡,在赵媛媛的印象中,很多同学都去了外地,她想回去为家乡做点事。

9月底,在父母的坚持下,赵媛媛和同样报名了国考的同学在校外租了一间公寓。一室一厅,面积不到30平方米,装饰如同酒店房间,两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已足以满足她们备考。对于备考生来说,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租房省去了去自习室找座位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小区就在学校大门外,回校上课也方便。

早上8点,简单的洗漱过后,吃块小蛋糕,喝杯牛奶,赵媛媛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房内的桌子上,放了两摞厚厚的学习资料。上午,行测内容是她重点攻读的内容。国考前半个月,她调整为模拟练习整套试题,以此更好的把握考试时间。

一次行测模拟需要2个小时,为了不受外界干扰,做到心无旁骛,她关掉了手机,暂时与外界隔绝。模拟结束时,已临近中午,打开手机,在网上点份盖饭。趁着等外卖的间隙,她赶紧整理一下错题。

桌角上贴着一张贴纸,上面写着“想打游戏?不,你不想!”,这提醒着她和室友远离王者荣耀。

填饱肚子,赵媛媛拉起窗帘,回到床上,午休一个小时。下午闹钟响起后,到了申论复习时间。两人合租,共处一室,赵媛媛和室友互不干扰,很少说话。为了避开晚高峰,到了下午5点,两人出门,除了吃饭,也会买些生活用品,在校园里走一走,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放松一下心情。

放松的时间不会太久,刚过了傍晚6时,她就回到租住的小区。根据一天的学习和状态,看看常识,或者听听直播课,整理下笔记。有时,也要处理学校课程的相关任务。晚上9时,洗完澡,她会刷刷公考微博,从中积累下素材。

其实,对在读研究生来说,备考公务员的时间有限。不凑巧的是,很多事情又接踵而至,赵媛媛有些焦虑。一番思想斗争后,她把心态放平。

“如果国考失利,我还可以报考省考、事业单位。都考不上,做别的工作未尝不可。”虽然也把公考当做首选,但这并不是赵媛媛的唯一选择。她深知,未来的世界,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与时代共同进步。否则,即便考上公务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眼下为之付出一切,就算结果不如人意,也对得起自己,不负青春与光阴。

赵媛媛的想法,赢得武汉一家公考培训机构负责人叶灵鹏的认同。他说,国考只是公职考试中的一种,职位的竞争比过高,还有事业单位、选调生考试,考生应选择匹配的单位,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接连失利打不垮改变命运的雄心

已参加工作的他憧憬更稳定的生活

祖国的强大、政治的清明、就业的压力……吸引着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岗位,挥洒青春,追逐梦想。公务员体面而受人尊重,工作稳定且有保障,也让不少在职社会人士无限憧憬。

毕业一年多,胡志远始终没有放弃考进“体制内”。“倒不是想当官,就是觉得公务员工作很适合自己。”他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一生精力有限,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干一辈子,就是他所向往的生活。

不负青春不负梦!走进公考热中的年轻备考族,追梦的路上没有输家

胡志远来自湖北十堰的一座县城,父亲年轻时不甘于一辈子待在小地方,外出打拼多年,吃过很多苦。后来还是回到家,过起了上班族的日子。母亲始终在县城朝九晚五,数十年如一日,觉得人生过于单调,留下不少遗憾。

对儿子的职业选择,两人的想法也是天壤之别。“父亲希望我一开始就安定下来,过安稳的生活,母亲建议我去外面闯荡,不要做一眼望得到头的工作。”听取了父母的意见后,胡志远纠结过一段时间,毕业前陷入迷茫。他也投过简历求过职,被企业看中后,犹豫不决。

有人渴望像风一样自由,追求洒脱;有人情愿循规蹈矩,一生安然。扪心自问,自己想做什么?胡志远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他不喜欢东奔西跑,更习惯相对安定,考公务员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哪怕一眼望得到头,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去年,从武汉一所高校体育专业毕业后,胡志远参加过国考、省考、选调生、三支一扶、教师资格证等多次考试。除了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其他几次考试都不太理想。每次成绩都差点进入面试。接连失利,他曾失望过,如今又披挂上阵,卷土重来。

一时无法“上岸”,也不能无所事事。今年4月,胡志远通过了录取比例较高的辅警考试,在东湖高新区某派出所工作已有半年多。每天接警出警,随时待命,崭新的工作就像一场战斗。生活变得充实,这份事业给他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

可夜深人静时,他不免有些落差。在这里干得越久,他愈发期待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

好在他还年轻,时间允许他继续尝试,青春就要勇敢追求梦想。今年,他的身影将第二次出现在国考考场内。体育专业报考岗位有限,这次,他依然选择了公安岗位。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而奋斗就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胡志远正在这座桥梁上通行,只是他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一边忙工作,一边迎接国考,年轻的胡志远,暂时还做不到气定神闲。工作日,他只能片段式的复习,零散的学习时间,加在一起只有2个小时。周末的时间会多一些,但显然,他觉得还远远不够。

“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如果有一天我能做到睁开眼和闭上眼都想着公考,那就离上岸不远了。”他笑着说。

(文中赵媛媛、胡志远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