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美國離香港遠一點

執筆/施君玉 @公評世界

請美國離香港遠一點

▲暴徒在香港理工大學內舉起美國國旗

“香港不是美國的哪個州,而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麼一個簡單的事實卻在美國成了大問題。從臺灣、西藏到最近的新疆、香港,凡是有分離主義勢力存在的地方,美國國會差不多都要搞一個所謂“捍衛人權與民主”的類似法案。

就在香港止暴制亂出現一點起色的時候,美國參議院於11月19日,以無異議方式通過了《人權與民主法案》,這是繼10月15日眾議院通過《人權與民主法案》之後採取的重大立法升級行動,意味著該法案離落地越來越近。

由於參眾兩院的版本不盡相同,接下來,眾院直接對參院版本進行了投票,從而呈送特朗普總統簽署。為了讓這個法案儘快生效,反華急先鋒也在考慮以《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的附件形式迫總統簽署。

鑑於國會參眾兩院的強烈反華共識且對該法案無一公開反對票,即使特朗普有心買好中國而拒絕簽署,但並不妨礙此法案在參院以三分之二多數、從而繞過總統成法。更何況,特朗普正被彈劾案纏身,需要參院共和黨對其力挺。所以,特朗普沒有必要因香港問題開罪這些參議員們,特朗普拒絕簽署此法案的可能性極低,對此不應抱有幻想。

請美國離香港遠一點

▲美國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魯比奧(中)是參議院涉港法案的主要推手

《人權與民主法案》在參眾兩院一致通過,是美港勢力相互勾結的結果。自香港掀起修例風波以來,香港本地舉行過多次大型集會,跪求美國通過相關法案,不少香港青年人揮舞英美兩國國旗,生怕這兩國政客看不見、聽不到。放眼全球,乞求別國對自己進行制裁的人屈指可數,而香港有這麼多人加入也是世界的一大奇觀。香港年輕人向自己捅下了狠狠的一刀,實屬自殘行為,是邁向“自我毀滅”的重要一步。

在過去150多天裡,香港題材被全世界的媒體和政客大肆消費。有人調侃道,美國得到了更多的中美貿易談判籌碼,新加坡分得了更多的外資和人才,日本、韓國瓜分了中國遊客,臺灣地區的蔡英文收穫了不少選票。而只有爭取“自由”的香港失去了一切。香港人與打砸燒聯繫在一起,法治的底褲被這些暴徒徹底扯掉,香港人在世界面前失去了應有的尊重和尊嚴。香港唯一收穫的是全世界各地出現的暴力手段被稱之為 “香港風”。獲得這樣的冠名權讓那些正直、善良、勤勞、守法的香港人情何以堪。

請美國離香港遠一點

▲香港理工大學內部一片狼藉

“美國應該離香港遠遠的”。這句話不是中國人說的,而是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大學教授、“中國威脅論”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於10月17日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對美國的警告。 “我認為,美國不應該插手香港事務,不應該干涉別國內政。”但是,美國干涉別國內政由來已久,在香港事務上很難停下腳步。

在港英政府統治時期,美國雖然在香港相對低調,但是對港戰略定位非常明確。1960年6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拋出了美國對香港政策NSC6007/1號檔,提出五方面的政策構想:

一是香港如出現共產黨支持的大規模社會動亂,美國將向英國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是確保香港作為自由港的特殊地位;

三是利用香港經濟繁榮和生活水平較高的優勢,增強香港對中國內地民眾的吸引力,動搖共產黨在大陸的統治基礎;

四是擴大美國駐港情報部門和對華開展“和平演變”機構的規模和實力,把香港作為收集中國內地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開展對華宣傳攻勢和意識形態滲透的前哨陣地;

五是利用香港中文媒體對海外華人和華僑施加影響,破壞中國在海外華人華僑中的形象,同時加強對香港中文媒體的滲透與控制。雖然這個檔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但美國利用香港作為對抗中國堡壘的定位從來沒有改變過。

如果說1992年美國通過《香港政策法》,標誌著美國將取代英國、從幕後走向前臺、扮演主角的話,那麼自由、民主與人權問題則是美國進行干預香港事務的最便捷工具。

此次參院沒有一人公開站出來反對法案,緣於美國當下新的“政治正確”,誰都不想被扣上親華的帽子。可以想象,美國一旦取消香港的特殊關稅區待遇,其實受損最大的首先是香港,其次是美國自己,畢竟美國在香港有1344家企業,其中278家是地區總部, 85000美國人在香港居住。這些企業與個人與美國議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可能鐵板一塊。但所有議員們集體保持沉默。可想而知,美國的政治偏執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請美國離香港遠一點

▲20日在中環有人舉起美國國旗

香港修例風波無疑給包括香港在內的所有中國人上了生動一課。如果說指鹿為馬的典故停留在歷史辭典中的話,那麼這一次西方媒體和政客在香港的集體表演讓我們進一步看清了西方社會的雙重標準以及顛倒黑白的本事是多麼醜陋。

在參院通過人權與民主法案的當天,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接受電臺採訪時揚言,一旦中國對香港“民主運動”採取鎮壓手段,中美就不可能達成貿易協議。美再次把香港問題與貿易談判掛鉤,凸顯了香港的籌碼地位。

請美國離香港遠一點

▲連接九龍與香港島的紅磡隧道嚴重受損

在2014年“佔中事件”結束之後拋出的《人權與民主法案》,五年後死回生,則充分說明香港已淪為新時代中美戰略博弈的一枚棋子。香港作為兩個大國、兩種制度對抗的前沿地帶,香港的地緣政治價值迅速升高。

一些輿論認為,這個法案的通過,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更多是給中國在香港問題上劃線,“為動力衰竭的香港民主運動撐腰打氣”,“對涉港事務官員起到震懾作用”。

至於行政部門將來有多大的決心去落實這些條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國關係的整體氛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法案的通過,充分說明中美在香港問題上的較量正從輿論戰轉向法律戰,英美的合力法律絞殺不得不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