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蒸发”的财富都去哪了?先来看一个“卖西瓜”的故事

假设A村只生产西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村民们把家家户户种的西瓜拿去卖,假设每月产出1000斤,2元一斤,整个村的西瓜产值就是2000块。一转眼夏天快到了,集市上买西瓜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西瓜供不应求。

这时有一位老板小白瞅准了商机,以2.5元的价格收购了A村的1000斤西瓜,再在集市上倒卖。此时,A村的西瓜产值就达到了2500块。但是天气越来越热,有一家饮料公司看中了A村的西瓜,以3元的价格收购,把西瓜制成饮料。村民当然不傻,有更高的收购价,肯定都把西瓜往饮料公司送了。这时,A村的西瓜产值就达到了3000块。

你看,A村还是A村,西瓜还是1000斤,产值却从2000变成了3000。咱们继续。

这时天气转凉,但为了能满足饮料公司的高价收购,村民依然在大量的种西瓜。可未曾想到,饮料公司效益不好,西瓜饮料滞销,由原来每月收购1000斤骤降至200斤。这下急坏了村民了,那剩下的800斤咋办呢?自己又吃不完,送人别人又不要,只能自己拿去集市上卖。但是天气转凉,买西瓜的人很少,无奈只能降价,夏天卖2块一斤的西瓜,现在卖1.5元勉强清仓。

不料,饮料公司采购员在一次偶然逛集市的时候发现竟然还有1.5元一斤的西瓜,于是立刻停止采购,并讨价还价:人家市场上西瓜都1.5块了,你们A村的3块收购价,太贵了。看在咱们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我也不压价,我以1.4元/斤的价格继续收购,怎么样?

村民听了很无奈,知道好日子到头了,可是想到虽然少赚1毛,但不用自己挑着扁担累死累活赶集市,也就算了,接受了这个价。于是,原来3块一斤的西瓜,一下子变成了1.4块,产值(按1000斤计算)也从3000元掉到了1400元。

但更惨的还在后面。从3块到1.4块,有人心里落差很大,感觉不划算,决定不种瓜了,出去打工算了。这时A村的西瓜产量开始减少,由原先的1000斤减至500斤,再到100斤。此时天气已经很凉了,西瓜基本没人买了,供应的减少并没有给西瓜涨价的理由。而这时100斤的产量远不能满足饮料公司的采购量,产值也跌至140元。最终,饮料公司终止了与A村的采购协议,剩下的西瓜都烂在地里,别说140块,一分钱都不值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富(产值)都是虚拟的,是由价格表现出来的。有人愿意以2块的价格买,那么你的资产(西瓜)就值2块,没人愿意买,那就分文不值。同理,买股票都是买预期,股价也是反映未来市场表现的晴雨表。当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未来的基本面并不被看好时,它的股票或资产就会遭到抛售,当达到临界点产生羊群效应,形成恐慌性抛售时,便引发了金融危机,而市场的财富也像“蒸发”了一样,凭空消失了。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同理,股市的市值是怎样增加的?就是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后,社会各路资金都纷纷入市炒股,甚至还有外资QFII、RQFII等对冲基金入市,而大量外围资金入市买股票,从而把股票的价格给推高了,当股票价格被推高后,再乘以总股本,就是个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总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数量乘以当前的股票价格得出来的数据。

而当股价或股市将要下跌之时,往往是散户进场,机构投资者离场。于是,散户们把资金投进股市买股票,但同时,必然会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买给你,他就把钱给提走了,散户投进去的钱当然不会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带离了股市,而散户进场后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户手中的股票的价值也就这样缩水了。

买股票的投资者的钱主要流向以下几个地方:第一,大股东减持。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实际估值,当他发现股价涨得有点离谱了,市场出现亢奋情况,大股东很可能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手中股票。要知道大股东持股的成本很低,往往只有一二元钱,他们在二级市场上几十元钱的抛售,自然由散户们接盘。如果随后股市下跌,那蒸发的市值就是大股东减持筹码,兑换成现金的钱。

第二,先知先觉的投资者或大户,早在股市低位提前布局,现在股市涨到顶部区域,他们觉得后市上升空间已经不大,风险却在悄悄来临,他们就要及时兑现账面上的浮盈,当然在兑现浮盈之前不能算是赚钱,而是把筹码抛给下家之后,这类先知先觉的投资者算是落袋为安。而股市的市值蒸发,主要也是被这部分群体带走的。

第三,机构投资者他们之前不断进行逼空式上涨,把自己手中的券商股、大金融股、白酒股、科技股等都拉至高位,而散户投资者悉数进入接盘,机构投资者就可以高价出货,降低仓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讲,A股若是下跌,市值都被主力机构高位出货后变成现钞,放入囊中的钱。

第四,股市大跌蒸发的市值,还流向了券商的交易所佣金,印花税。券商、交易所、税务局都在股市中赚取巨大的佣金和税收收入。对于这些部门来讲,并不喜欢长线投资者,因为比较呆滞,一年也没几笔交易量,而比较喜欢高位接盘者,或者频繁交易做差价的投资者。

股市在大跌时蒸发的钱都去哪儿了?这主要是中小投资者高位接盘,拿出现金,换取持有股票的权利。所以,对于机构投资者、先知先觉投资者、上市公司大股东等来讲,散户拿资金买了自己的股票,而自己又拿了抛售股票的资金,离开股市。随着而股市大跌,散户被套住了,而提前抛售筹码,将资金落袋为安的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才是股市市值大蒸发后的最大赢家。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有 一个令无数交易者魂牵梦绕的字眼,叫“成功”;有一个令万千追梦人日思夜想的目标,叫“致富”;有一个令芸芸众生汲汲以求而往往终生不可得的境界,叫“自 由”。何谓“成功”?不同行业、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对于金融交易者来说,成功就等同于“致富”加“自由”大约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在交 易者看来,致富可以导致财务自由,而财务自由意味着可以免除体力劳苦的自由与免除脑力劳苦的自由。虽然财务自由并不完全等同于也不必然推导出终极意义上的 精神自由,但至少可以解决我们一生之中99%的烦恼。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获致成功?掌握交易技术、提高交易水平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还不 够;成功地从事交易还必须恪守交易法则、执行正确的交易策略,且需深层次的交易哲学和心理学的支持与配合。实践证明,我们应该设法提高胜率、扩大战果、保 住盈利,通过兢兢业业地稳步积累从而在交易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不是妄想通过孤注一掷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欲速则不达,这是万古不易的真理;而持续稳定盈 利,则是金融交易的最高境界。

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出两条通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交易法则确定性法则与稳健性法则,作为护佑交易者达致持续稳定盈利境界的两大法宝。

确定性法则没有绝对把握不动手 关于“确定性法则”,我把它概括为一句易懂易记的通俗的话,叫做“永远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情”,或“没有绝对把握不动手”。

“绝 对把握”究竟是多大把握因人而异,这是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字眼在交易市场上固然没有百分百保证赢利那回事,我所说的“绝对把握”只是个人的一种感觉,这显然 需要过硬的交易技术和长期实战经验的积累。不同的交易者其“绝对把握”价值不同,差异之大有如天壤之别。市场才是唯一的客观事实,作为一名交易者对行情的 判断必须尽量贴近这一客观事实;两者的吻合程度越高,交易者得到的报偿就越大。显而易见,所谓的“高手”首先是指那些判断行情正确率较高的人。当然,判断 正确是一回事,执行正确是另一回事,这里我们先讨论前者。

不管哪一个交易者,只要他掌握了正确的交易技术,且具备丰富的交易经验,肯定会对 行情有一种“感觉”,有时候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就形成了前面所谓的“绝对把握”,而有时候这种感觉又是模糊不清的。无论是谁,只要行情的性质是无趋势的, 他都不可能有太大作为;而一旦出现趋势行情,高手和低手的分野立判。高手都是靠趋势吃饭的,他对行情的感觉和判断本质上就是对多空力量强弱对比的感觉和判 断。

反映在K线图上,就体现为对下一交易日、下一交易周或下一交易月的K线形态的预测或者更简单的说,是对下一交易日、下一交易周或下一交 易月将收阳线还是将收阴线的一种“猜测”。不要对“预测”或“猜测”这样看似不太严谨的字眼有排斥感,一个人,无论他宣称自己的哲学素养多么高深,只要他 还是人类,他就无法做到不去“预测”;趋吉避凶本来就是人类无法摆脱且事实上无害的本能之一。实践证明,“猜中”或“大致上猜中”行情的发展虽然困难但却 是可行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无疑具备了一项价值连城的本领,虽然这项本领还不足以保证他成为富豪。

相信每一位交易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一 天拿起计算器,启用对数运算,假定自己的起始资本为1万元,每年盈利率50%,计算者惊奇地发现,只需12年的时间,这笔钱就将变为100万元大大短于他 原先的估计;哪怕最不济的,每年盈利率30%,那么也仅需18年,这笔钱就将变为100万元。这个数字游戏还可以更加宏伟一些:假定自己的起始资本是10 万元,每年盈利率50%,那么只需17年之后,这笔钱就将变为1亿元!哪怕最不济的,每年盈利率30%,那么也只需27年之后,这笔钱就将变为1亿元!而 且从我们的实战经验来看,每年盈利50%似乎并不困难,30%则“完全可以达到”,那么这样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有着严谨的数学逻辑支持的“复利之梦”为 什么从来就没有变为现实呢?

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是交易的亏损,是资金的倒退,严重削弱了“复利”的原子弹威力,并最终把原子弹变成了一枚 “哑弹”。但凡具备十年以上交易经验的交易者,哪个没有一点心得?之所以还在不断赔钱,往往恰恰就是因为违背了“确定性法则”即在不适合交易的时候管不住 自己的手,做了大量不太有把握的交易。我可以作证,只要我在实战中违背“确定性法则”,即从事那些不太有把握的交易,我一定会发生亏损,从不例外。每一次 的亏损,都会导致资产的倒退。而倒退,恰恰就是复利的大敌。“复利增长”固然是原子弹性质的,但是亏损造成的倒退同样是原子弹性质的。就这样,那些看似漫 不经心、可有可无的交易最终把“复利增长”这样一个看上去简单的事实渐渐变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由此可见,比较准确地“猜中”甚至“连续猜中”行情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在不太有把握的情况下克制住自己“强行交易”的冲动!所谓“强行交易”,就是明知道没有绝对把握,交易时机欠佳,却偏偏去赌一把运气。

用 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有盈利的机会要交易,没有盈利的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交易”。时间就是金钱,勤劳总能致富,作为一名交易者怎么可以闲着?闲着怎么能够 盈利?这类交易者太急于致富,哪怕让资金空闲一分钟对他来说都会产生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家人的罪恶感。对他们来说,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分秒必争,绝不 让资金闲置,并且一定要把最后的一兵一卒都投入战斗,以期发挥最大功效,美其名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类交易者显然没有理解金融交易这行与其它行业 的不同之处。在这行,“勤劳”并不意味着“收获”。“勤奋研究”可以,但那是就脑力付出而言的,绝不是指勤动手。实践证明:动手越勤、效果越差、距离成功 的目标越远。


9张思维导图告诉你中国股市的本质

1、股市导图总纲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2、k线基础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3、均线基础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4、切线基础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5、指标分析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6、统计分析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7、选股方法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8、板块轮动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9、股市中的各色骗局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注意:导图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图片,这里会被压缩了)


如何从A股3600家股票选出黑马股

非常实用的选股技巧:

向上突破型缺口选股技巧:

我们这里将着重讲此类技术图形的介入点和止损点,以及技术判断标准。

不管哪种突破形态,判断的核心在于:缺口是否回补及成交量是否配合,故我们将忽略突破前的形态(突破前的形态,一种是持续下跌,持续缩量,形成近期的地量,一种是持续缩量下跌结束,然后是缓慢地温和放量,股价开始小幅上升,逐步接近压力位,表现为小阴小阳,震荡盘升),而关注突破后的形态演变。

当一只个股开始突破时,根据形态和位置的不同,大盘走势的不同,以及主力操盘手法和实力的不同,突破后的走势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从大的标准来说,就2种:突破成功和突破失败,即突破是有失败率的,对于失败的,我们介入后要及时止损,对于成功的,我们要找寻买点介入。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而成功后的走势,也有很多种,K线的不同细节的变化我们不必深纠,只描述几种大致的突破后形态的介入点位和止损点位。

第一种:突破后继续向上,无回踩。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介入点1:当天向上跳空高开后立即介入:分集合竞价介入和开盘后半小时介入。

集合竞价介入:在集合竞价跳空高开时,等待集合竞价(9点24分不回落时介入(属于左侧买入)。

开盘半小时介入:在开盘后,观察分时的走势和量能,如果能够上涨放量,下跌缩量,不回补缺口,则可在分时回踩结束并越过开盘点位后,或者在5浪或7浪上升的回踩点位及越过前浪高点时介入(5浪或7浪上升的第3浪过第一浪高点时,第5浪过第第3浪高点时(右侧买入)。

介入点2:涨停板前介入:在开盘后,对于走势强势,分时价位和分时均线同步快速上升,快速冲击涨停板的,可在封板前涨停价位少于1000手卖单时介入。(右侧买入)。

注:涨停板在10:30之前的好于之后涨停的,底部涨停或上升趋势下牛回头涨停的,好于下降趋势下反弹涨停。前者可介入,后者待观察持续力。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介入点3:第二天开盘介入:当天突破后,第二天开盘在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方,缩量上涨,半小时不跌破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可介入。

止损点1:如果第二天开盘价跌破昨日开盘,并回补了缺口,则在缺口下沿处止损(大盘上升形态或平稳时)。

止损点2:如果第二天开盘价跌破昨日开盘,并回补了缺口,可观察,因为部分个股由于当天大盘实在不好,可能会瞬间回补缺口,但马上又能收回去,此种不算有效回补缺口,故可把止损线设在缺口下沿-3%处,即回补缺口后再下跌3%,则止损出局(大盘下跌或大幅震荡时)。

第二种:突破后回踩缺口再向上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介入点1:第二天或后面回踩缺口附近时介入,如果是第二天回踩,应是蜻蜓点水式,一般最多触及缺口上沿,或悬空踩,然后就往上,分时形态为低开高走。

介入点2:第二天回踩缺口附近后,过了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时介入。

介入点3:过了前一交易日收盘价+3%有效突破时介入。

注:强势的回踩是第二天早盘低开或高开后在半小时内回踩完毕,就再度起飞。弱势的回踩,可能由于大盘不好,导致抛压过大,主力趁机继续吸筹,则其回踩可能延续2-3天,缺口始终不回补,持续缩量。另外如果整理超过5天仍旧无法突破的,建议先减仓或出局观察,然后在出买点2或3时再介入更为稳妥,所谓久盘必跌,既然前面是强势的走法,向上跳空缺口上去,那么后面整理也应该强势才对。否则不如放弃,找其他更强的个股做。

选股原则:

当大盘还在延续着下跌趋势时,投资者应该开始积极选股,为将来大盘企稳时能及时参与炒作打下基矗这时要重点选择股价曾经大幅下跌,而现在又能领先于大盘止跌企稳的个股,将它们列为关注对象。

当大盘止跌企稳时,要对初选个股进行复眩选择能够在形态上成功构筑小型底部形态的个股。个股的企稳时间要明显长于大盘的企稳时间,而且在探底成功后,个股的走势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对复选后的股票再进一步选择其中那些底部的成交量能温和放大的个股。

确认。等待大盘已经确认止跌企稳并有转强迹象时,对于经过多重严格筛选的股票中,如果有个股能够出现放量的强势拉升行情,可以确认为短线买入信号,要及时跟进买入

均线空头排列,参数较小的短期均线在参数较大的长期均线的下方,并且均线向下发散。这种形态坚决不买,如果出现反弹信号,也不建议新手参与,对于空头排列的股票 止损要坚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股市蒸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用一个卖瓜的故事告诉你答案

成功投资者的3大习惯

1.虚心学习勤于总结

投资是一门学问。说它是一门学问是因为投资过程非常复杂,投资的结果不确定性大,风险也大。要想成功,必须掌握股票、股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其运行的一般规律。如果对这门学问~无所知.希望靠运气去赚钱终究会一败涂地。有的人初入股市偶尔小赚一笔。就沾沾自喜,头脑就发热起来,并说,股市有什么可怕!原来赚钱这么容易!但结果就像一首诗上所说:“常常是这样/开头的时候璀璨/结束的时候/却难以辉煌/长长的流水/灌溉了那么多的/无奈和忧伤。”

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习。虽然不要求你成为投资学专家,不需要把所有的投资知识和理论都记诵下来,但起码的知识必须有。这样就要求涉足股市的人要认真读上几本专业书,了解一些有关投资的基本情况。读书要动脑子,不能死读。因为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是前人或别人经验的总结,所讲的知识与~定的时间和空间有联系,就是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你必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用操作的结果来评价和理解所学知识,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总结的经验记录下来。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一应用一总结的多次反复,你所学的知识就活起来了,这样的知识也才真正有用。相反,如果完全相信书本,你必败无疑。例如,书上讲“天量出天价”,于是不论市场具体情况如何,见天量即出货,而卖出后股价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回档或大幅下跌,而是一路上扬,于是后悔不迭,这就是死记书本知识又不作分析的结果。

学问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学”与“问”。学是动脑、动眼和动手,问是要动嘴,多问、勤问。当然问过之后要思考要分析,不能盲目相信他人。

2.独立判断决不盲从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判断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和意向,而判断能力依赖于人的经验、知识、阅历等因素。在股市中,人们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股市走势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也有个别投资大户有意散布的流言,而经常有一些人就凭道昕途说,盲目跟进,结果吃亏上当。因此,在证券交易中不要轻信所谓内行人的劝告,而应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对股市产生疑惑,就不要贸然采取行动,因为看好的能获利,看差的也能获利,惟有畏首畏尾的人不能获利。

对于这类畏首畏尾的投资者来说,树立自信心是最重要的。自信心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多方面心理素质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投资是一项具有高度技巧性的行为,自信对每个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投资者不要被周围环境、股市变化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为此,要经常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信心。首先,要经常给自己打气,敢于相信自己。在深思熟虑、掌握全面信息的基础上拿定了主意,看准了方向,就要勇往直前,不要退缩,即使暂时出现不利于自己的行情,也要沉住气,要坚信自己的判断,不为市场的跌宕起伏所动,因为有涨有跌是正常的,而只涨不跌、只跌不反弹都是不正常的暂时现象。其次,投资股票要自己研究、判断行情,不可因为流言而改变决心。该买时坚决买,该卖时坚决卖,该止即止。为不使自己为众人言语所动,不必天天去股市,不做委托时应远离市场。避免受市场气氛的干扰。不少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本来前一天晚上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拿定了主义要卖(或买).可是第二天到了市场就身不由己了。犹豫不决甚至临时改变主义,结果吃亏上当,后悔不已。再次,为了树立自信心,还要做到在胜利面前保持冷静,在失败面前总结经验教训,知道输在哪儿。不理智地分析就会造成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这样会影响自信心的培养。

3.客观冷静荣辱不惊

客观冷静,荣辱不惊,这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定要具备的良好心理状态,也是独立判断的基础条件。头脑一发热,情绪一激动,方寸就乱了,有时在激情状态下还会冒险妄动,失去独自判断能力。我们知道炒股票是一种智力游戏,玩儿的就是心理战。《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在股市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一会儿这个消息,一会儿那个题材,异得投资者头晕眼花。一会儿多头陷阱,一会儿空头陷阱,更是搞得投资者心惊胆战,这时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以一种平常心来分析事情的起因及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只有达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境界,方能立足于股市丽不败。

要做到客观冷静实属不易。在纷扰热闹的股票市场上,股民们瞪大了眼睛紧盯动态行情板,只见股价升也匆匆.跌也匆匆;手中攥的股票涨了,激动得心跳,跌了心痛得心跳,再加上群体心理气氛的作用,要冷静下来谈何容易!分析起来,能够牵动你情感的无非是一个“利”字,如果把利看淡了,把获利的动机和期望降低一点。如果在当初购买时已充分估计到了风险的存在,事前已确定了获利百分比等等,那么你就不会大惊小怪了,也就能冷静看待一切了。

更多操盘技巧,尽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翁伯然(idn566),探讨交易系统、分享盈利模式,追击热点龙头,干货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