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第二届呼和浩特清水河乡村振兴论坛在呼举行

2019年11月19日,‘小杂粮 大产业’ 第二届呼和浩特清水河乡村振兴论坛暨杂粮产业及高茂泉田园综合体项目系列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如意花园酒店隆重召开。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由内蒙古自治区粮食行业协会、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众农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众粮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蒙清创优创客信息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小香米专业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小杂粮 大产业’ 第二届呼和浩特清水河乡村振兴论坛暨杂粮产业及高茂泉田园综合体项目系列签约仪式”2019年11月19日在呼和浩特如意花园酒店隆重召开。清水河县委副书记、县长亢永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继刚分别在论坛作了开幕致辞,中国观网华北区总裁郭晓东应邀参加此次盛会,本次论坛由资深媒体人、内蒙古商会秘书长联盟主席宋和平主持。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论坛邀请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呼和浩特发改委、呼和浩特农牧局的相关领导;内蒙古各高校的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另外还有清水河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与媒体代表。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论坛聚焦“小杂粮 大产业”,与会嘉宾围绕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展开了分享;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杭栓柱分享了他研究清水河高茂泉村创新的乡村振兴模式的成果:“崛起的小米之城——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模式探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团队青年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懋芳博士在论坛上分享了如何通过科技给内蒙古杂粮产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助推打造呼和浩特第二张名片——杂粮之都;另外,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了乡村振兴领域的先锋人物——田园东方创始人张诚和袈蓝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新田园主义实践者聚落袈蓝公社创办人邹迎晞,继第一届论坛的精彩分享,本次论坛他们又带着他们在乡村振兴领域一年以来的实践成果与收获再次和大家做了分享,令与会者受益匪浅;京东集团X事业部、农业发展部总经理乔志伟先生也出席了论坛,在论坛上除了和蒙清农业签订“蒙清京东农场”第二期合作协议外,乔志伟总经理也就京东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探索和产业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做了分享;“高茂泉田园综合体”在2019年在高茂泉村规划并落地了一些项目,包含“乡村振兴指挥部”和“乡村创客中心”,作为项目的设计者,闻鹤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张文贺分享了他在这个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感悟;此外,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了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的优秀标杆地区和项目——“河南新县”项目的“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常务副总指挥王晓艳和安吉乡村振兴产业促进会内蒙古分会会长那美拉嘎两位到场,她们分享了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并分享她们在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此外,蒙清农业总经理黄福星分享了蒙清农业在杂粮产业上的创新和高茂泉田园综合体这一年来的实践成果;论坛最后,还举办了杂粮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的落地项目的签约仪式;此次论坛从学术水平、嘉宾阵容和论坛规模来看都是今年西北地区“乡村振兴”领域最高水平的论坛之一。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位于北纬39°35’— 40°35’,平均海拔1373.6米,全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35天左右,地处全球小杂粮黄金种植带,特别适合高品质杂粮的种植及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是内蒙古传统的杂粮、杂豆的种植区域和优势产区,主要种植的杂粮作物品种有谷子、黍子、糜子、荞麦、莜麦,以及黄豆、黑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当地龙头企业蒙清农业立足地区杂粮产业优势,采用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设备,融合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发展杂粮规模化种植及杂粮产品的深加工。同时依托杂粮产业,规划发展高茂泉杂粮产业田园综合体,定位杂粮种植、杂粮领域新技术的研发、新材料及新装备的应用,以及新农人的教育培育,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小杂粮 大产业”做大杂粮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与指导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依托当地优势杂粮产业及蒙清农业等龙头企业,整合全国上下游产业优势资源,走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做大杂粮产业规模,打造全国第一个基于杂粮产业的田园综合体——高茂泉村杂粮产业田园综合体,将高茂泉村打造为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化绿色生态新农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