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第二屆呼和浩特清水河鄉村振興論壇在呼舉行

2019年11月19日,‘小雜糧 大產業’ 第二屆呼和浩特清水河鄉村振興論壇暨雜糧產業及高茂泉田園綜合體項目系列簽約儀式”在呼和浩特如意花園酒店隆重召開。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由內蒙古自治區糧食行業協會、內蒙古蒙清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眾農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眾糧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蒙清創優創客信息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小香米專業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小雜糧 大產業’ 第二屆呼和浩特清水河鄉村振興論壇暨雜糧產業及高茂泉田園綜合體項目系列簽約儀式”2019年11月19日在呼和浩特如意花園酒店隆重召開。清水河縣委副書記、縣長亢永強、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長黃繼剛分別在論壇作了開幕致辭,中國觀網華北區總裁郭曉東應邀參加此次盛會,本次論壇由資深媒體人、內蒙古商會秘書長聯盟主席宋和平主持。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論壇邀請了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內蒙古自治區糧食與物資儲備局、呼和浩特發改委、呼和浩特農牧局的相關領導;內蒙古各高校的和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另外還有清水河縣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與媒體代表。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論壇聚焦“小雜糧 大產業”,與會嘉賓圍繞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展開了分享;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杭栓柱分享了他研究清水河高茂泉村創新的鄉村振興模式的成果:“崛起的小米之城——西北乾旱地區的鄉村振興模式探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遙感團隊青年首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懋芳博士在論壇上分享瞭如何通過科技給內蒙古雜糧產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助推打造呼和浩特第二張名片——雜糧之都;另外,本次論壇還邀請到了鄉村振興領域的先鋒人物——田園東方創始人張誠和袈藍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新田園主義實踐者聚落袈藍公社創辦人鄒迎晞,繼第一屆論壇的精彩分享,本次論壇他們又帶著他們在鄉村振興領域一年以來的實踐成果與收穫再次和大家做了分享,令與會者受益匪淺;京東集團X事業部、農業發展部總經理喬志偉先生也出席了論壇,在論壇上除了和蒙清農業簽訂“蒙清京東農場”第二期合作協議外,喬志偉總經理也就京東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探索和產業創新對鄉村振興的推動做了分享;“高茂泉田園綜合體”在2019年在高茂泉村規劃並落地了一些項目,包含“鄉村振興指揮部”和“鄉村創客中心”,作為項目的設計者,聞鶴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張文賀分享了他在這個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感悟;此外,本次論壇還邀請到了全國鄉村振興領域的優秀標杆地區和項目——“河南新縣”項目的“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常務副總指揮王曉豔和安吉鄉村振興產業促進會內蒙古分會會長那美拉嘎兩位到場,她們分享了在項目中的實踐經驗和成果,並分享她們在項目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思考;此外,蒙清農業總經理黃福星分享了蒙清農業在雜糧產業上的創新和高茂泉田園綜合體這一年來的實踐成果;論壇最後,還舉辦了雜糧產業和鄉村振興產業的落地項目的簽約儀式;此次論壇從學術水平、嘉賓陣容和論壇規模來看都是今年西北地區“鄉村振興”領域最高水平的論壇之一。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呼和浩特清水河縣位於北緯39°35’— 40°35’,平均海拔1373.6米,全年平均日照2900小時,無霜期平均為135天左右,地處全球小雜糧黃金種植帶,特別適合高品質雜糧的種植及產業化發展,同時也是內蒙古傳統的雜糧、雜豆的種植區域和優勢產區,主要種植的雜糧作物品種有穀子、黍子、糜子、蕎麥、莜麥,以及黃豆、黑豆、綠豆、豇豆等各種豆類。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當地龍頭企業蒙清農業立足地區雜糧產業優勢,採用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設備,融合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發展雜糧規模化種植及雜糧產品的深加工。同時依託雜糧產業,規劃發展高茂泉雜糧產業田園綜合體,定位雜糧種植、雜糧領域新技術的研發、新材料及新裝備的應用,以及新農人的教育培育,融合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小雜糧 大產業”做大雜糧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在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與指導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依託當地優勢雜糧產業及蒙清農業等龍頭企業,整合全國上下游產業優勢資源,走科技創新引領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做大雜糧產業規模,打造全國第一個基於雜糧產業的田園綜合體——高茂泉村雜糧產業田園綜合體,將高茂泉村打造為一個集一、二、三產業於一體的綜合化綠色生態新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