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崛起“紅色”產業

農民日報記者 郜晉亮

在青海大漠紅枸杞加工車間的生產線上,一瓶瓶枸杞汁整齊排列,等待裝箱。車間裡瀰漫著枸杞的果香。新鮮的枸杞在這裡經過清洗、打漿、過濾等幾道工序之後,被灌入只有50毫升容量的小瓶子裡,然後通過線上或線下銷往全國各地。除了枸杞汁,凍幹枸杞也有不錯的市場銷售業績。

這個加工車間所處的位置,正是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的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蘭縣枸杞產業園。這裡是全國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的枸杞基地,也是海拔最高的連片枸杞種植基地,同時還是全國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枸杞種植基地,歷史最高紀錄畝產鮮果2600公斤。

強大的產出能力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持,更是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必備要素。經過兩年多的創建,產業園每年生產枸杞鮮果超過10萬噸,一二三產綜合年產值超過40億元。循著產業園的創建軌跡,一條聚焦主導產業、依託科技創新、突出綠色發展、帶動農戶增收的枸杞現代產業發展之路漸漸清晰。

每到秋天,當北方許多地區的農田被浸染成一片金黃時,這裡十多萬畝成熟的枸杞卻會呈現出絢爛的紅色。驅車在這座柴達木盆地的小城中,你一定會為這種景象驚歎。成熟的枸杞鮮果一部分將製成乾果直接進入市場,一部分則會被用來加工成凍乾果、枸杞果汁、枸杞酒、泡騰片等產品。

都蘭縣枸杞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剛巴特爾說:“產業園的創建必須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做保障,而傳統的種植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產業園的發展。因此,我們加快優化枸杞生產基地佈局,集中打造了連片種植規模最大、單產產量最高、產品品質最優的種植示範基地18.03萬畝,讓產業園裡結出的每一顆枸杞都有過硬的品質。”

有了種植端的保障,提升改造加工端就可以成為產業起飛的主要推動力,打破以往“種植、收穫、制幹、出售”低端、廉價的死循環,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都蘭縣必須謀變。尋找一條精深加工的新路,它所創造的價值必定是賣原材料無法比擬的。

為此,產業園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青海興諾杞業發展有限公司、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都蘭唐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大中企業,同時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產業園建設。目前,產業園已建成枸杞生產線40餘條,開發生產不同類型、不同包裝的鮮乾果、籽油、濃縮汁、乾粉、果酒、泡騰片等系列產品40餘種。

這條路走通了,柴達木的枸杞產業將會迎來又一個春天。

當然,枸杞產業發展的鏈條還可以延伸得更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閒價值、文化價值,推動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和演化升級,將產業園打造成為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區。枸杞產業能做些什麼呢?

經過幾年的探索,產業園積極拓展提升產業基地多種功能,挖掘當地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等價值,建成大漠紅AAA級工業旅遊景區和宗加鎮生態農業風情小鎮,讓農旅結合、產城融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或許下一個秋天,你不僅可以領略那一望無邊的紅,還可以感受一顆枸杞的“前世今生”。

認真感受都蘭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兩年來的變化,不論是外在種植、加工,還是內在的管理、服務,都可以明顯地看到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痕跡。剛巴特爾告訴記者,產業園創建之初,從種植到加工,從包裝到銷售,整個產業鏈條上都缺乏核心競爭力,究其根本是缺乏創新。

產業園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產業園通過借“外腦”的形式,邀請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知名專家,以及省內外的行業領軍專家、學者等人才20餘名,組成都蘭縣柴達木有機枸杞創新聯盟,搭建高效栽培、資源快繁、產品研發三大平臺。

蒲青是都蘭縣枸杞產業協會會長,也是青海崑崙河枸杞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談起枸杞產業創新,蒲青深有感觸地說:“有了這樣強大的支撐,讓從事枸杞產業的企業、合作社和省內外的科研院所在產、學、研方面銜接將更加緊密,有利於整合更多的優質資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園可持續健康發展。”

不僅如此,產業園還積極推動院士工作站落地。目前,“曹福亮院士工作站”研發中心及實驗基地已成功落戶產業園,正在開展全國枸杞種質資源圃規劃及第一次全國枸杞野生資源考察、採集、測定、繁育工作,培育推廣“柴杞”“青杞”良種苗木。

對現代農業產業園而言,創新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綠色發展,而綠色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創新。都蘭縣是柴達木盆地荒漠化防治核心區,生態環境特殊而脆弱,產業園創建的生態、綠色之路該如何走?

都蘭縣縣長馬永安表示,在產業園創建中把生態優先貫穿到創建始終,充分發揮枸杞在荒漠化治理中“節水、固沙、增綠”的優勢,探索特色產業引領治理生態新模式,用產業化思路指導防沙治沙,在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實現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雙減少”,探索出了一條多贏之路。

生態綠了,產業更要綠。產業園堅持以有機化生產為目標,大力推廣使用植物源農藥、生物有機肥,努力打造中國最優質枸杞產區。目前,產業園已通過歐盟ECOCERT、德國BCS、色瑞斯(CERES)等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和中國國家綠色認證,已獲得枸杞綠色食品認證面積8.5萬畝,獲得有機產品認證面積7.41萬畝。

剛巴特爾說,現代農業產業園姓農,就是要以農為本,突出農業特色;務農,就是要圍繞農業幹,服務農業、農民;興農,打通先進生產力入園的通道,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促進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把產業做大,使農民增收;為農,就是產業園要為了農民建,帶動農民穩定增收。

張啟發是都蘭縣宗加鎮諾木洪村的村民,這些年靠種植枸杞,一家人搬進了樓房,也過上了小康生活。他告訴記者:“2006年開始種枸杞,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這些年諾木洪枸杞產業的發展,我都看在眼裡。尤其是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不僅讓大家的收入越來越穩定了,也給這裡帶來了新機遇。”

為了能夠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產業園在尊重農民意願和企業自主權的基礎上,吸納全部農民加入合作社(佔比達100%),讓當地農民真正參與枸杞全產業鏈開發;探索構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帶動農民增收模式,讓當地農民真正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剛巴特爾表示,為了能建立與農戶更加穩定、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產業園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利用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推進投入合作社的財政性資金等生產要素折股量化,建立保底分紅機制。同時,創新方式,實現產業園龍頭加工企業和所有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枸杞種植協議和收購訂單,村黨支部和所有農牧戶簽訂了幫扶協議。

當然,產業園創建為當地農民帶來的發展紅利還遠不止於此。

每到枸杞採摘季節,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數以萬計的採摘工湧入產業園,為這裡的餐飲住宿提供了增收機會。而產業園自身的發展,也創造出了電子商務、物流服務、旅遊觀光等新業態。由此,產業園鼓勵並引導農民參與多種形態經濟發展,讓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換來的是看得見的增收賬。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底,產業園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5萬元,同比增長7%,分別高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平均水平148%、89%、112%,同時高出產業園認定條件82個百分點。“農民充分分享產業園發展成果,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增收上。”剛巴特爾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