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若要列舉幾個豪華品牌,大多數人還是會下意識的來一套BBA理論(奔馳、寶馬、奧迪),畢竟伴隨著無數的輝煌歷史,老牌德系豪華車始終深入人心。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時間退回到上世紀80年代,德系豪華轎車奔馳S級和寶馬7系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若想此時再打造一個豪華品牌與其抗衡,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豐田並沒有懼怕這項挑戰,在沒有任何歷史背景的前提下,豐田英二(Eiji Toyoda)最終在1983年親自啟動了名為“Maru F”的豪華車項目,意味著真正從零開始。這個項目也叫“Circle-F”,F即為Flagship的意思,也就是今天車評人們非常喜歡用的一個詞:“旗艦”。此項目並沒有設定研發成本和研發週期上限,目標是打敗當時市場在售的所有豪華品牌轎車,劍指奔馳S級(W126)和寶馬七系(E32),可見其態度之認真和決心之強大。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當然,很多朋友一定會聽說過日本首相或是天皇的座駕:豐田世紀。豐田世紀於1960年代就已經被製造了出來,搭載V8引擎,豐田為什麼不用世紀直接作為旗艦產品去叫板德國品牌呢?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原因其實很簡單,豐田要打造的是一個面向全世界的品牌,而非一款車,受眾群體是整個市場而不單單只是政要、領導和少數富人的座駕。一個品牌意味著產品體系的研發和策略的制定,只靠單一車系是無法完成的。而豐田世紀又是小批量打造,更不可能承接這樣的角色,所以豐田世紀繼續保持最尊貴的姿態,成為了領導或是極少數富人的限量座駕。

同時別忘了,Lexus這個品牌是為了打入美國市場,LS面對的也是非常挑剔的美國人。任何敷衍的態度和行為都不會被接受,所以豐田也只能從零開始來打造這款豪華轎車。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60名設計師、1400名工程師、2300名技術人員與200名工人組成了Flagship-1項目的初始團隊。

當時的總工程師,鈴木一郎設定了一個非常嚴苛的目標:極速為250km/h;油耗為10.5L/100km;0.28-0.29Cd的風阻係數;速度96km/h(60英里/小時)時58分貝的噪音水平。目標裡的各項指標均以超越當時的德國轎車水準,並且鈴木一郎表示決不能妥協。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他們花了5年時間製造出了450輛原型車來進行測試,完成了430萬公里的全球耐久度測試,而其他製造商通常只會打造2到3輛原型車,在數量上幾乎沒有可比性。LS的測試地點從歐洲寒冷的冬季公路到亞利桑那州,澳大利亞或沙特阿拉伯炎熱的沙漠,再到美國的荒野。再一次印證了這個團隊的認真和吃苦耐勞之精神。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當然了,一個全新的品牌自然需要一個響亮好記的名號,才能打入市場。美國廣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承接了這個任務,最終從219個名字裡得到了Alexis、Vectre、Verone、Chaparel和Calibre這幾個候選名單。


與Alexis十分相近,最終名稱被確定為了Lexus。對此名稱有眾多解讀,例如認為Lexus是拿走了Alexis的A並將i改為了u。或者是認為Lexus是Luxury和Elegance的合成詞。但毫無疑問,Lexus這個詞大氣、豪華、神秘、簡單、易記,很快就被市場所認可了。

而作為該品牌的第一款旗艦轎車,取Luxury Saloon的首字母進行組合,簡單直白,同樣也確定了日後其他的產品的命名規則。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最終在1987年,14個全尺寸模型之中,初代LS的最終樣式被確定了下來。並在1989年1月亮相底特律車展。雖然業界早有耳聞,但真正看到LS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驚呆了。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初代LS代號為UCF10,方正平直的線條是當時豐田主流的設計語言,看上去很像一部加大號的豐田,但通過L型logo和精緻的細節,你馬上又會告訴自己這肯定不是一輛豐田,這是一輛更高級的豪華轎車。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初代LS(底盤代號UCF10)的長寬高為4996/1829/1415mm,軸距2814mm,全重1750kg,接近5米的車身和超過2800mm的軸距在當時看來已經不小。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內飾方面,胡桃木材質的飾板、真皮、座椅電動調節功能、座椅記憶功能、座椅加熱功能、電動調節安全帶、“輕觸式”控制按鍵、全息投影儀表盤、免提電話以及nakamichi定製高級音響系統等配置共同組建了一個科技而又舒適的座艙。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當然,包括空氣動力學機蓋,橡膠隔振支架,以及夾層鋼板車身等多項技術,豐田申請了300多項創新專利,作為與德系競爭對手相抗衡的良好基礎。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電磁減震系統也是初代LS的殺手鐧之一,多種高科技的融合才造就最終獨一無二的舒適性。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而初代LS 搭載了4.0L V8自然吸氣發動機(1UZ-FE),最大功率190KW,峰值扭矩353扭米,參數雖然不是很嚇人,但這是一臺非常沉穩的V8發動機,V8本該有的平順在這臺發動機上發揮的淋漓盡致。甚至豐田還專門拍了一個讓人瞠目的廣告:把酒杯堆疊放在LS的引擎蓋上,從零開始增加到極速(250km/h),杯中的酒絲毫未灑。美國人看了直呼不可能。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此外,LS配備了4速自動變速箱,帶ECT-i 電子控制換檔,風阻係數僅為0.29,最終這臺重達1.75噸的大傢伙擁有了8.5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其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燃油經濟性,符合豐田一貫的耐用,省油的特性,美國政府沒有向其徵收高油耗稅。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而在價格上,3.5萬美金的其售價要低於7系以及奔馳S級,因此上市首年,LS就獲得了不少的訂單,次年躍居美國豪華車銷量榜榜首。LS也獲得了1989年的日本年度汽車大獎。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大家都知道雷克薩斯脫胎於豐田,甚至很多車型是以豐田的對應為基礎進行研發的。但LS並不能這麼簡單的理解,由於日本國內的豐田是通過不同的經銷商網絡進行銷售的,而並沒有Lexus經銷商,所以在日本國內,LS改掛了豐田標,並以Celsior之名在Toyopet商店進行銷售。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1992年,初代LS進行改款,對輪轂進行了升級,並且採用了更大的盤式制動器,懸架和轉向系統也有所改進。造型方面,重新改善了格柵樣式,並且在車身側面加入了裝飾條,並提供50多種車身顏色,讓豪華車的屬性更加顯著。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最終初代LS於94年9月停產,同年10月份,工廠啟動了第二代LS(UCF20)的生產。故事並未結束,屬於Lexus的新篇章才剛剛開啟。

用工匠精神詮釋豪華:初代雷克薩斯LS


初代LS一共售出了16.5萬臺,無大修里程平均數高達32萬公里。豪華、舒適、平順、耐用、經濟,價格,除了歷史以外,從任何一個角度講,LS在當時都完敗了對手。並且開創了Lexus這個年輕而又優秀的豪華品牌,雖然不能和德系對手拼歷史,但LS親手創造了輝煌歷史。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大話車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