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纸尿裤的孩子更容易尿裤子,父母的这些做法才是“罪魁祸首”

孩子不会自主如厕,真的是纸尿裤穿得时间过长吗?

作为一名一直坚持科学育儿的妈妈,这样的言论我当然是不相信的。不过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孩子被把尿后的文章——《这种新型的把尿方式这在破坏孩子的排便系统,很多父母却乐此不疲》,这篇文章的本意是告诉父母们,孩子进行如厕训练要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看了很多留言后惊讶的发现,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孩子之所以尿裤子,是因为纸尿裤穿得时间太久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我们身边竟然还有这么多的父母对纸尿裤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孩子过了3岁还尿裤子,或者上了幼儿园还尿裤子肯定是纸尿裤穿得时间太长了。

穿纸尿裤的孩子更容易尿裤子,父母的这些做法才是“罪魁祸首”

只能说父母认知有限,但是这样的“锅”,纸尿裤可不背。

纸尿裤穿得时间长影响孩子自主如厕

双生子实验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需要遵守客观的规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同卵双生子爬楼梯。

两个同卵的双胞胎一个在46周大的时候开始训练爬楼梯,每天都会练习爬楼10分钟;另一个在53周大的时候,开始练习爬楼梯,同样每天爬行10分钟,两个都练习到54周,也就是说练习早的孩子练习了8周,练习晚的孩子只练习了2周。

练习结束,哪个孩子爬楼梯的水平更高呢?很多人可能觉得肯定是练习时间长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两个孩子爬同样高度的楼梯,练习时间长的孩子用了20秒,只练习了2周的孩子却用了10秒。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46周开始练习的宝宝身体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虽然花费了更长的时间结果却不如人意,相反只练习了2周的孩子,开始练习的时候,身体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练习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需要尊重身体发育的客观规律。

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幼儿的排便系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才能学会完全的掌握自主如厕。假设宝宝的膀胱是一个能够装水的杯子,尿道括约肌就是盖子,宝宝的排便系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 婴儿阶段,括约肌没有发育好,每次杯子(膀胱)装满水就会自己溢出;
  2. 括约肌开始起作用,当杯子(膀胱)满了,括约肌受到刺激,把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会做出上厕所的指令。
  3. 孩子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孩子会在尝试憋尿,他是在探索自己膀胱的最大容量,所以很多孩子会再次出现尿裤子。也就是孩子进入了肛欲期,而很多父母开始把这种行为归结为纸尿裤穿得时间过长。
  4. 孩子真正掌控了自己的身体,他知道膀胱尿量达到什么时候,自己该去厕所,大脑会为孩子上卫生间预留出时间。

直到此时,孩子的括约肌才可以说完全发育成熟,而孩子括约肌的发展不会因为孩子经常穿纸尿裤都停滞。

穿纸尿裤的孩子更容易尿裤子,父母的这些做法才是“罪魁祸首”

因为纸尿裤文化在国外发展的更早,通常国外的孩子穿纸尿裤都会穿到3岁,为此,我还特意问了在美国长大的亲戚。而很多游乐场中也会规定,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穿纸尿裤入内,所以说穿不穿纸尿裤,孩子能够完全学会自主如厕,都需要到3岁。

为什么孩子过了3岁仍然会尿裤子

很多孩子过了3岁或者上幼儿园之后,反而开始频繁的尿裤子,可能是这三种原因,和纸尿裤没有任何关系。

人为因素干预了孩子括约肌的发展

幼儿在完全掌握自己上厕所之前,需要膀胱充盈不断的去刺激括约肌,就好比孩子在练习走路,需要不断的去练习才能掌握每一步的发力和脚伸出去的多少。但是如果膀胱在还没有充盈之前,尿液不断的被排掉,就会导致孩子对膀胱收放自如的掌握变弱,尿道括约肌的发育会滞后,最明显的就是孩子一旦没有人开始提醒,突然间就开始尿裤子,尤其是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并不会刻意的提醒孩子。

孩子进入了肛欲期

孩子排尿系统的成熟会经历4个阶段,在第二阶段,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很多孩子可以说出自己想要去厕所,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以为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自主如厕。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肛欲期,也就是孩子排尿系统的第三阶段,一旦孩子进入到肛欲期,就会开始出现频繁尿裤子,甚至是拉裤子,憋尿、憋大便的行为。

穿纸尿裤的孩子更容易尿裤子,父母的这些做法才是“罪魁祸首”

如果孩子之前已经可以自主如厕,突然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孩子正在经历肛欲期,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孩子1-3岁,这和穿纸尿裤没有任何关系。

孩子进入了肛欲修复期

在《善解童贞》这本书中,作者胡萍说到:人类被耽误的发展进程总会得到修复的机会,前一个发展阶段构建的“基础模型”如果存在缺憾,当下一个发展来临时,会给这个有问题的“基础模型”修复的机会。

也就是说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过程被破坏,肛欲期将会被延长,孩子的身体还会迎来一个修复的过程。如果在孩子的肛欲期,父母有出现过下列行为,孩子很有可能会再次进入肛欲期修复阶段。

  • 强行逼迫孩子去上厕所;
  • 面对孩子尿裤子总是进行打骂;
  • 面对孩子尿裤子总是会羞辱孩子,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的质问孩子。

以上父母的行为都会影响孩子肛欲期延长,而且这种延长经常性的断断续续,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身边没有了父母和家人的监督,肛欲期的修复可能会“变本加厉”,会在某段时间特别严重。

什么样的孩子排便系统最容易出现问题

很多父母都会留言说,自己家的孩子从小就被把尿,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还有人说我们自己就是被把尿长大的,不是一样很健康?还有人说幼儿园就是定点提醒孩子进行排便的,难道幼儿园也做错了?

并不是所有的被把尿的孩子都会有排便的问题,在《善解童贞》这本书中,作者胡萍提到是有排便问题的孩子都会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特征一,被长期(长期)把尿或长期经常性提醒排便的孩子;

特征二,被执着把尿的孩子,“执着”意味着成人几乎控制这孩子的每一次大小便,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大小便;

特征三,被定时定点的进行把尿,并且要求孩子要按照大人的意思来进行解便。

并不是所有被定点提醒或者被把尿的孩子都会有排便问题,有的家长并不严厉,或者孩子自身找到了修复的契机,孩子很快就会完善自己的排便系统。

另外,很多父母只关注到了孩子的身体状况,而且仅仅是目前的身体状况,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里发展甚至人格发展可能都会被影响,却往往被忽视。

穿纸尿裤的孩子更容易尿裤子,父母的这些做法才是“罪魁祸首”

​如何避免孩子去尿裤子?

剖析真正的原因,我们才能知道孩子之所以尿裤子,和括约肌的发展滞后和肛欲期被破坏有关,所以想要避免孩子尿裤子,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影响孩子括约肌的发展,不要打扰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给父母的建议:

首先,1岁前的宝宝不要进行把尿。1岁前的宝宝把尿危害更大,今天很多父母都已经有了共识;

第二,1-3岁的宝宝不要定时定点、强制的去提醒孩子进行排便

把尿的特点是频繁的、定时定点的、强制性的让孩子去上厕所,很多父母说,我每次看孩子是否有尿意,或者我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会观察孩子的表情,每次预计时间差不多了去提醒孩子,这样的行为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把尿,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提醒是在留意孩子自身发出的信号来判定的,并没有频繁且强制的让孩子去上厕所。

第三点,面对孩子尿裤子拉裤子请完全做到包容和接纳。

面对孩子尿裤子,很多父母说自己并不会责备孩子,但是却会问:你为什么不去厕所,有些问题是下意识就问出来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指责或者提问质问都会增加心理负担,可能会延长肛欲期或肛欲修复期。

想要做到完全接纳孩子的行为,父母不要有以下行为。

  • 不要批评、指责或者羞辱;
  • 不要用提问来询问孩子原因;
  • 不要给孩子提建议,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 不要打断孩子憋尿或者憋大便的过程;

面对孩子频繁的尿裤子,尽量忍耐住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帮助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就当一切没有发生,很多父母难以控制的是孩子频繁尿裤子之后的情绪,但是父母情绪起伏越大,孩子可能会尿裤子的越厉害。

曾经在我女儿2岁多的时候,因为对肛欲期的不了解,加上面对孩子频繁尿裤子,我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对孩子尿裤子经常发火,等到孩子3岁多的时候经历了肛欲期修复,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我去看了更多的科普书籍。

今天依然有那么多的父母还认为孩子尿裤子的根本原因是纸尿裤,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父母认识到孩子尿裤子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