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这些立规矩的环节不能少,别人说自家孩子“糊涂”

文丨福林妈咪

很多父母对怎么给孩子立规矩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评论留言中关于这个话题大家讨论的很多,不同的家长对此常常有不同的看法。

养娃需要给孩子立规矩,这点是一定的,因为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给孩子一个“尺度”,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同时也应该用道理和规则来管孩子,而不能只靠自己的心情来管。

孩子6岁前,这些立规矩的环节不能少,别人说自家孩子“糊涂”

但立规矩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它是父母对孩子整个认知及行为规范的基础搭建,是复杂而庞大的,同时,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也会有自己的主观特征,所以即使规矩是正确的,还要考虑孩子的接受性,这也正是力规矩最难的地方:规矩的“死”的,人是活的。

我们很难用一个标准或者一套课程来说清楚每个家庭遇到不同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我们只能大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划分出这样三个阶段:

1-3岁:教孩子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

孩子三岁前,其实不需要给他讲太多的道理,因为即使讲了,孩子也理解不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简单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可以。

而最简单的方式,也并不是苦口婆心地用语言去告诉孩子,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

三岁前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想过要教孩子,他就自然地学会了,这就是模仿的力量,也是人类最基础的学习方式。

孩子6岁前,这些立规矩的环节不能少,别人说自家孩子“糊涂”

孩子不喜欢刷牙,我们说一百遍去刷牙,否则牙齿会坏掉,都不如在孩子开始自己刷牙的时候,每天早上和宝宝一起站在洗手池边,看着镜子一起刷。

所以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整天看手机的父母,教不出喜欢看书的孩子,因为孩子不听你说了什么,只看你在做什么。

3-4岁:教孩子为什么能做为什么不能做

三岁之后的孩子就可以听懂道理了,而且愿意听妈妈的话。

三岁是个“我们的年纪”,这时候孩子喜欢说我们的约定,我们的规矩,这样的设定可以给孩子带来满足和信服。

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接触外面的人更多,他会见到很多不一样的道理,从而产生疑惑,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教孩子规矩背后的道理。

比如,当我们告诉孩子,要学会分享的时候,孩子会问,为什么我的东西要给别的小朋友玩?

这时候父母就可以抓住机会,告诉孩子,学会分享,可以帮助你交到更多好朋友,大家一起分享,都把自己的玩具拿过来玩,这样每个小朋友就都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大家都开心,这样不是更好吗?

三岁其实是孩子开始明理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父母立的规矩,要讲道理,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孩子6岁前,这些立规矩的环节不能少,别人说自家孩子“糊涂”

4-6岁:犯错了要包容和惩罚

四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些焦虑,他会变得内向、缺乏安全感,而且意志力非常强,还会度周围充满敌意,之前立下的规矩,可能会迎来孩子的反抗。

而且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规矩的执行,也少不了对破坏规矩行为的处理方式,此时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犯错行为,以及破话规矩的行为。

首先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包容和耐心。

虽然孩子已经长大了,但是前面也说了,四岁也是个情绪不稳定的时期,孩子缺乏安全感,不管怎么惩戒,第一要义还是让孩子确信,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但是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可不能心软,第一次告诫,第二次可就要严惩了。孩子年纪小并不能成为放纵孩子错误的理由,只要惩戒一番,才能让孩子长记性。

然后制定一定的惩戒措施,比如罚站。

记得《爸爸去哪儿》中,夏克立就曾让夏天罚站,因为夏天在一次测验中没有做到答应别人的事,夏克立先是告诉女儿错在哪里,然后还是让女儿站在墙边罚站,诺一来找夏天玩,他也没有动摇。

不过,规矩不是拿来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的,当我们发现自己总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要想想,我们要孩子听的是什么话。

我们用好了规矩,却不能让规矩成为我们的蒙眼布,规矩的作用是规范孩子的行为规范,可不是为了成为阻碍亲子关系的墙壁,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我们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