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平方公里的小城鎮群,如何為長三角“探路”?

660平方公里的小城镇群,如何为长三角“探路”?

2018年11月,中央決定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今一年過去,梳理近期長三角的動向,可以說是大新聞不斷:

上個月,隨著黃山等7座城市加入“長三角”,整個安徽全面“入長”。從最初的15個城市到如今的41個城市,長三角終於坐實了中國最大城市群之名。目前中國沒有一個城市群,能像長三角覆蓋範圍如此之廣。

而就在昨天,《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公佈,標誌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進入“施工期”。這個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2300平方公里的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660平方公里的小城镇群,如何为长三角“探路”?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此前發佈的《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曾明確指出,要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作為先手棋、突破口的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在長三角區域內,經濟總量並不算大,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地理位置離發展中心也較遠。

而《方案》公佈一體化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上海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蘇州吳江區黎裡鎮,嘉興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更是處於省際邊界地帶的小城鎮。

以這個660平方公里的小城鎮群作為示範區的“探路者”,能否為長三角在全國範圍內,甚至在世界上提升“顯示度”?

01

此前就有調研報告指出,長三角地區存在小城鎮少數強多數弱的不平衡發展狀態。

在整個長三角,處於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小城鎮,一方面在與城市的資源競爭中處於下風,另一方面承擔城鄉之間“蓄水池”作用十分有限。

報告指出,“在我國等級化的城市管理體制下,長三角地區多數小城鎮受到等級管理冷遇,面臨著在空間規劃體系中邊緣化的危險。由此可見,小城鎮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問題已經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短板。”

此次先行啟動區所屬的兩省一市(上海、江蘇、浙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主要板塊之一,它們去做“試驗”,正是將目光拉長到了都市圈外圍、都市邊緣、小城鎮的協同發展上。

此前,網絡上關於一體化示範區的板塊多有討論,暢想出一番新城市中心的藍圖。但在《方案》對一體化示範區的戰略定位中並未提及“城市”這個概念,而強調了城鄉的有機融合,在佈局中還指出“不搞集中連片式開發”。

《方案》表示“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大都市圈,形成綠色田園、古樸鄉村、現代城鎮和諧共生的空間格局”。

數據顯示,一體化示範區生態基底較好,藍綠空間(藍色水系+綠化面積)佔比約為69%,先行啟動區藍綠空間佔比約為77.5%。有“量”在前,“質”如何提高?不僅是生態的質量,還有其轉換為經濟價值的“質”。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曾表示,“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中間需要一個轉換機制,即綠色生態資產的價值實現機制,這是示範區未來大有可為的地方。”

此外,地區生態優勢也可以助力地區吸引高層級的人群和產業。當前,示範區也打算加入香餑餑“總部企業”的爭奪戰——“打造知識創新型總部聚集區,集聚一批擁有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功能創新的高成長性總部企業。引進高水平的研究型機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新型研發組織等,推進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產學研深度協同聯動。”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示範區來說,其臨近上海虹橋樞紐,這是它發展知識創新型總部聚集區的一大優勢。此前,《關於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已對外發布,上海虹橋+一體化示範區有望疊加出1+1>2的效果。而在《方案》也提到,將對示範區“提升上海虹橋商務區服務功能”。

無疑,按照這個思路,一體化示範區尤其是先行啟動區五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質量發展機遇。2018年以前,澱山湖周邊的金澤鎮僅是青浦區西部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僅五萬餘人。而今年10月,落地金澤的華為研發中心已開始全面施工。

02

在中國的各大城市群中,長三角的實力有目共睹。但需要承認的是,不少地區出現的一體化障礙,長三角也有。

此前,上海交通大學發佈“小城鎮的突圍與蝶變——長三角一體化下小城鎮高質量發展路徑探尋”的調查報告,提到小城鎮之間統籌協作困難已經成為制約長三角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因為行政壁壘的限制,缺乏統籌協作機制,使得地域、歷史、文化等因素相似的小城鎮產業同質化,惡性競爭嚴重。”對此,報告中的一個建議是——建立產業聯盟。

其實,近兩年長三角新成立的產業聯盟並不少,比如G60走廊上的幾個產業聯盟,還有最近長三角婚慶行業的產業聯盟等等。不過大多數處於達成意向階段,並未真正落地,而且這樣的互動更多是在長三角主要節點城市之間。

這次的《方案》中尚未提到產業聯盟,但有一些相關的一體化措施——在規劃方面,探索建立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在項目方面,探索跨區域一體化管理,包括統一準入資格、統一項目管理平臺——“賦予一體化示範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省級項目管理權限,統一管理跨區域項目。一體化示範區開發建設管理機構負責先行啟動區內的項目審批、核准和備案管理。”

事實上,作為示範區,一體化相關的制度創新是重點,但也是難點。我們注意到,在此次《方案》中,“探索”算得上是高頻詞彙。

在《方案》聚焦的8個方面——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要素流動、項目管理、財稅分享、公共服務、公共信用中,除了公共信用一體化,其餘七點都使用了“探索”一詞。

“我們到今天為止,可能1/3的事情想得比較明白,已經實實在在操作了,並有初步成果;有1/3的事,可能我們正逐步想明白,正在形成方案、正在推進;還有1/3的問題可能我們根本就沒有想明白,或者根本還沒有想到,這需要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深化、總結,不斷形成階段性的一些成果。”

在19日的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主任馬春雷在回答媒體一體化制度創新相關問題時坦言。

從公開報道觀察來看,當下在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一體化推進較快,多地斷頭路、界碑墩子等已經暢通,通過下載App完成了區域內公交體系的通用刷卡支付,來往三地間的公交也已開通,在公共服務等領域也有所推進,例如將區域內的異地住院結算推廣到異地門診結算等。

最難的是什麼?在10月底“2019上海全球智庫論壇”分論壇上,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曉豔曾表示,“財稅分享機制可能是這幾項制度創新裡最難的一項。”

畢竟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的財力不同、財稅體制也存在差異。

對此,馬春雷也直言:“這個問題,就是我剛才說的最後的1/3,是我們根本還沒有想明白,或者說是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想的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