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近日,一款名为“协和维E乳”的护肤品走红网络。

虽然它的形象朴素得近乎土里土气,但据某短视频数据平台统计,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款护肤品就在全网售出51万件。在流量顶峰时的某一时刻,有超过100个主播在同时推广它。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然而,位于院内的北京协和医院护肤品销售点工作人员却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从没有生产并销售过“维E乳”相关产品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消费者难以分辨,一些使用者甚至出现过敏、红肿等皮肤问题。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分析“医院护肤品”走红的原因,告诉你医院的正牌护肤品到底去哪儿买。

受访专家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红珠

本报作者 | 水欣

此“协和”非彼“协和”

“医院出品”给人感觉专业、有效、可靠,不少护肤品一旦蹭上医院名气就很畅销。

在名叫“协和旗舰店”的店铺中,100毫升装的“协和维E乳”每瓶只卖十几块钱,和大牌化妆品相比,价格优势太大。

最关键的是,这个名叫“协和”、发货地标注为北京的店铺,很难不让消费者把它跟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联系在一起。

但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不生产维生素E乳,只有硅霜和硅E乳。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你买的“协和维E乳”其实是苏州协和生产的。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生命时报》记者在各大电商、社交平台搜索“医院自制护肤品”,还发现了很多套路相似的文章。

记者点击了一款护肤品测评文章附带的链接,进入一家名为“北京协和魔丽护肤品官方旗舰店”的微店,店内有几十种“协和魔丽”系列护肤品,产品月销量从1000多到6000多件不等,宣传语中多次出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基础学院研制”。

在查询过程中记者发现,早在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曾公开表示,没有与“协和魔丽”有过任何合作。

还有一款品牌为“肤倍佳”的护肤品,在不同电商、社交平台被介绍成了不同医院生产的护肤品,有的介绍其为“协和变态反应科研制”,有的介绍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制”。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8年12月11日曾发布《关于冒用我院名义生产销售“肤倍佳”的声明》:我院在此严正声明,我院从未授权任何主体生产、销售“肤倍佳”类化妆品。

为什么这么多护肤品在打着医院的旗号销售?专家分析说,这些生产商和销售商利用了消费者信任名医院的心理。

总体来看,非医院出品的护肤品误导消费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第一种是宣称与知名医院有隶属关系或技术协作关系。自称是“知名医院下属研究机构、科室研发”或“与知名医院有技术合作关系”。
  • 第二种是称该产品为“某知名医院皮肤科专家”“某知名研究所专家研制”。

不论是哪种,都令消费者真假难辨,难以查证。

一些护肤品企业注册的商标中,有医院名称缩写或相关字样。

例如“协和”二字,医院不能独有,企业确实可以合法注册。虽然容易引起消费者误会,但是真要界定企业是否“侵权”比较困难。

截至今年11月15日,记者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发现,仅“第三类”商标(洗衣用漂白剂及其他物料,清洁、擦亮、去渍及研磨用制剂,肥皂,香料,香精油,化妆品,发水,牙膏)有“协和”字样就有138件,其中仅有3个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作为申请人注册的,但其他商标也属于合规注册。

此外,目前护肤品大多以“事后追责”的方式进行监管,而护肤产品的质量好坏、真伪与否,消费者难以判断,即使发现护肤品无效,也很少有消费者到监管部门维权,导致一些涉嫌虚假宣传的化妆品商家成了漏网之鱼。

说回市面上普遍认可的老牌维E乳“标婷”,这款产品其实是北京医院售卖的标婷维生素E乳。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在北京医院医疗用品销售部,每支标婷维生素E乳售价8块5,前来购买的人排起长队,有不少人直接整箱买走。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一周卖出51万瓶的“协和维E乳”,没有一瓶来自协和医院……

类似“标婷”这样由医院研制的护肤品,在哪儿才能买到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院通常只会通过两种方式销售。

No.1 自行生产的院内护肤制剂

这种自行生产的院内护肤制剂,在医院内可以买到。

不过近些年很多医院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生产监管要求,要么停止生产,要么委派外部加工,这类制剂数量逐年减少。

针对这种院内护肤制剂,专家提醒,这类护肤制剂多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针对患者的皮肤状况开立处方,使用方法也应遵医嘱。

No.2 把院内的制剂打造成品牌

消费者可通过正规药店、大型商店、品牌官方网站购买。

比如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研制的“四月天”品牌护肤品,北京协和医院的“精心”系列护肤品,都是真正由医院研制、授权的护肤产品。

Q&A

1.代购的护肤品有什么风险?

消费者通过代购等渠道购买这类制剂,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买到的是仿制品,可能存在添加违禁成分的风险。

即使买到的是真正的医院制剂,患者在无法确定自己病因时使用,也很容易导致皮肤问题

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网上测评、代购者宣传的具有短期效果的护肤品,购买使用这些产品不仅浪费金钱,还很可能伤害皮肤。

如果某些产品打着医院的旗号,但只是在微商、电商等渠道通过口碑宣传售卖,建议消费者不要相信。

难以判定护肤品是否由医院出品时,消费者可以

打电话咨询医院或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查询

3.“纯天然”护肤品更好?

市场上很多打着“医院出品”旗号的护肤品,同时宣称“纯天然”“纯植物”概念,暗示消费者产品“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专家解释,实际上,“纯天然”不一定比合成的护肤品效果好,天然成分的分子一般比较大,不易被皮肤吸收,在功效上有可能不如合成成分。

建议大家购买护肤品、化妆品时,都要保留好购物小票、发票等凭据,以便维护自身权益。

专家还呼吁护肤品生产经营者要合法合规经营,拉大旗做虎皮,蹭着医院名气搞虚假宣传,经营之路走不远。

与此同时,在当下销售渠道多元、复杂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也要拿出新方法,从生产、销售各环节严加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