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談判花落誰家?

特約撰稿 | Amy Zhang

上週,備受矚目的國家醫保藥品准入談判在京進行。據多家媒體報道,共有150多個藥品、涉及70多家藥企參與其中,癌症、乙肝、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慢性病治療藥物是談判的主要對象。

這些藥品基本上都是2017~2018年上市的新藥,均為臨床價值較高但價格相對較貴的獨家產品,特別是抗癌藥物尤為明顯。新藥上市之後,如何讓患者更快用上好藥並能夠減輕其經濟負擔,一直是醫療衛生、醫保部門關心的話題。

在進行了2016年、2017年、2018年三次國家談判之後,有關部門逐級積累了相關經驗,並且在國家層面得到了高度重視,包括抗癌藥在內的創新藥進入醫保藥品目錄成為了萬眾期待的大事。

抗癌藥加速進入醫保:切實惠及民生

2018年4月12日,李克強總理組織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減輕廣大患者特別是癌症患者藥費負擔並有更多用藥選擇,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

國家政策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迅速推進,讓更多癌症患者家庭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切實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事實上,在2016年、2017年均有抗癌藥物經過國家談判最終被納入醫保目錄。2016年,原國家衛健委主導的國家談判共有3個藥品談判成功,其中就包含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價格降幅超過50%。2017年,國家人社部遴選了44個藥品納入國談,最終36個品種談判成功並納入醫保目錄,其中一半是抗癌藥物,藥價平均降幅達到44%。

2019年上半年,17種國家醫保談判抗癌藥累計報銷31.82萬人次,報銷金額19.63億元。國家醫保局表示,將繼續推進國家醫保談判抗癌藥在醫療機構的配備使用工作。

國家政策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迅速推進,近年來抗癌藥物的可及性也在不斷提高,眾多癌症患者享受到了政策福利。

“昂貴”的談判,能否實現多贏?

是否進入醫保是每家藥企都要結合自身戰略做出評估的、全面權衡利弊。進入目錄,在醫保帶來“間接紅利”的同時,需要忍受價格的下降甚至暴跌帶來的利潤損失;不進醫保,企業可以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自行定價,一定程度上能維護利潤空間,但缺乏醫保的“助推”,臨床使用上可能就會受到影響。

從產品角度看,藥品經過醫保談判後目錄准入,通過嚴格的藥物經濟學驗證及專家的評估,以及政策層面的宣傳,會擴大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促進醫院准入。同時,將進一步推進產品的臨床使用。為產品今後成為專家共識、進入診療指南、臨床路徑積累了基本的素材和經驗。

對PD-1產品尤其如此,由於此類藥物剛剛上市不久,還需要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使用經驗及數據,而臨床專家參與醫保談判,事實上是創造了一次寶貴的臨床專家與藥企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提高了對藥品再次認識,為今後臨床使用規範制定起到巨大的例證和示範作用。

由於癌症屬於重大疾病,疾病分組及付費方式也較為複雜,談判准入之後,對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診斷相關分類)的分組、打包付費也積累了相關經驗。此外,第一個醫保談判准入產品,將是未來醫保支付標準的測算依據,也能對沒有進入目錄的同類產品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

從患者角度來說,國談產品享受直接掛網和快速進院等利好政策,不受醫院醫保總額、藥佔比等政策限制,供應保障也受到相應支持,一系列的政策將

大大提高國談藥品的可及性,且價格大大降低,豐富了臨床用藥的選擇使得臨床獲益,最終造福患者。

對企業,特別是國產創新藥企而言,一方面,與跨國藥企和老牌國產藥企的資本積累還是有差距,而另一方面新藥研發投入需要大量資金,因此推動產品上市,迅速打開市場,回籠資金進入新一輪研發軍備大賽,保持藥企創新活力的需求更為迫切。在這一訴求下,醫保局也為國內重大創新藥品留出更多議價空間,幫助企業“以價換量”獲得合理的回報,並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鼓勵和扶持更多本土創新藥企,帶來大批價格“親民”、療效和安全性可靠的優質國產新藥反哺社會。

中國醫藥行業未來最大的趨勢,就是滿足臨床患者的需求,醫改體制也是朝著以治療藥、創新藥報銷為主體的方向前進。讓醫保的蛋糕越做越大,讓研發投入多的創新企業先得到應有的回報,最終都是為了讓患者可以用上價格合理以及療效切實、安全性有保障的創新抗癌藥物,不再恐慌於“無藥可醫”。

第二屆生物統計高峰論壇

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花落谁家?|正见

總第903期

www.PharmaDJ.com

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花落谁家?|正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